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印象西湾【那一缕乡愁、忘情花、亲近普者黑、卖鱼的母亲与卖鱼的儿子、西湾海面钓鱼船、静静的林子、淡若清风,静如兰、我的姑妈】

  那一缕乡愁

 

作者:张辉

 

我穿过一片空旷的田野,路边的野花正浓妆艳抹般怒放,仿佛它们倒成了庄稼地里的主宰。村北的断桥荒废了许久,断桥的存在似乎想证明着什么?村人的倔强与坚守,还是隔河相望情侣的一声叹息?迎面碰上一座座老房子,一棵棵千百年古树,间或有蜘蛛结网撞上我的脸。乡情曾一度使我踌躇,是午后的蝉嘶蛙鸣,鸡鸣犬吠,将我纷飞的思绪拉回这块土地,我像个陌生人,在急急寻找着什么,灵魂似乎已追不上我的脚步。我微闭双目,聆听这些熟悉的声音,伸手触摸如蛛网一般的气息。

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已如我鬓角的白发在悄悄地疯长,破损的石臼里也挤出棵钻天杨来,老房子渐渐荒废,新房子越建越大,村庄的版图不断在扩展。当村庄渐渐吞噬了旷野,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步履蹒跚地走向暮年。池塘里布满青苔,深绿成了主色调。垂柳与芦苇又趁机各占了一半的水面,鸭鹅依旧不顾深浅地穿梭期间,惊起的孤雁也在哀鸣声中一飞冲天,似乎抱怨着谁掠夺了她的家园。池塘边的那颗老杏树,已撑破岁月的嶙峋,树皮缝隙间距竟可填进我的手指,曾经的枝繁叶茂,如今也只能算作时光流里的念想罢了。

故人呢,有乘黄鹤归去,也有依然在这块土地坚守,日出耕种田间,日落倦鸟归林,端一杯老酒,悠然自得,守着岁月静好,任外面风云变幻,远方,又有甚好呢。记得,幼时的我们常常集结去远方的啊,其实,所谓的远方,也不过是村北二里地距离,河岸上那高耸的木屋。其实,那高耸的木屋也仅仅是在庄稼青青时看青人的一个嘹望塔而已,那时却是我们生命中的丰碑。小木屋里,我们重复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游戏,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生活剧。我们真的扮过乞丐,沿村挨家挨户乞讨,乞讨集得百家饭凝聚成盛大的晚宴,那种兴奋,成就感,感动了童心,一辈子。庄稼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我对庄稼地的热爱,缘于贪嘴的年龄禁不起大自然的诱惑,烤熟的玉米,焦黄的红薯,脆声声的豌豆,清凌凌的萝卜,更别说鸟雀,黄鼠狼,獾类了。

更多时间,我是在村子里游弋,在老房子前疯跑。母亲,则早早地消逝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疯狂似乎更加理所当然。当寂寞推开半掩的房门,落叶席卷一地;父亲呢,父亲,那时正半倚墙角酗酒,由此,我知道了醉生梦死也是一种境界,那就是,忘我。

真的想忘记一些事却又很难,这老宅,这老屋,这往事如从蚕茧上抽丝,根根缕缕扯动我的心弦。夜咋那么长?这是父亲生命进入倒计时里说过最多的话。肺已千疮百孔,呼吸困难,病疼的转移使他痛苦不堪。我常常去求助于医生,只希望能减少些父亲的疼痛。父亲疼痛时候,我陪他聊天,聊我的小时候,聊姐姐,弟弟,亲戚,乡邻好友,谈村庄,谈我们一同经历过的乡村往事。偶尔,父亲会笑,病疼似乎得到减轻。生命垂危的几天里,父亲开始断断续续交代后事,念念不忘的是老屋墙角夹袄口袋里尚存一生的积蓄。直到回村,回到这块土地,父亲似乎一下子重新焕发了生机。从卧床到坐起,到下地行走,这一切似乎都不可思议。从此,我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敬畏,这村庄,这老宅老房似乎都充满了神奇。

父亲病后慷慨地分给我一块土地,我种树种花种草,只是不种庄稼。我曾说过我是农民,但我不种地。布谷鸟叫的时候,我知道该是家里落谷的日子,可这南方的布谷鸟咕咕叫了几个月,竟让我迷失了记忆。四季的时令节气,都遗忘在都市,怎敢再谈种地呢?既耽误了庄稼,又荒废了岁月。

我喜欢夜幕下的村庄,喜欢夜间在村子里行走,我听到了风吹过村口的玉米地,又折回轻抚我的面颊。夜色如水,雾气从我的毛发,我的皮肤丝丝渗透进去,凉意在心底荡起。进城后,我常在午夜时分,驱车驶出灯火辉煌的城市,一拐上外环,已无路灯,扑面而来的泥土味,成熟的庄稼,呼啸的风让我愈发的膨胀。我的毛孔急剧充血,车速一度已达极限。思绪一同在飞驰,什麽报表,客户,虚伪的面孔全他妈的滚蛋,我的粗俗,我的放纵,我不再西装革履,道貌岸然,抑郁的心在这一刻已达兴奋的顶巅。

沿乡村公路缓缓降低车速,鸡鸣狗吠声声入耳,牛粪燃烧的气息弥漫于空气中并刺激着大脑的中枢神经,黑暗中,感觉快到家了,甚至已看清了老屋。劳作一天的乡亲已然进入梦香,我在老屋院前的柳树下坐会,想了下又起身小便,给柳树施施肥,算是来了趟老家留下些纪念。夜深了,如来时,我一个人轻轻的离开;路过村口下意识望望河滩,河畔上的墓地里躺着沉睡已久的母亲,也只有在夜幕下,我才会想起同在黑暗中的母亲。墓地古树参天,记得小时候我还爬上墓地的松树采过松子。而今,工业排放的废水已渐渐吞噬了我的母亲河,干枯的河床满目苍痍,墓地里再也不见一棵树,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呢?不肖的子孙啊,以至先人的坟前再无一块遮阴之地。

草开始从墙缝里往外长,从屋顶疯长,放肆而张狂地在风中摇曳。一群蝼蚁和几只蛀虫在商量着干件大事,谋划着要啃噬老屋的房梁和根基,多少年后,直到老屋彻底地坍塌,直到一个又一个人走出了村庄,村子只剩下一副苍老的躯壳。而我,似乎早已看到了这一幕,可是,我却无能为力,我能说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呢。



忘情花


作者:磨金梅


忘情花,在网上看到昙花的这一个别名时,心突然间好疼。

美丽的昙花,只因感念于那个为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一颗心儿早已倾许。无奈痴情敌不过玉帝勃然一怒,心中的情郎被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从此忘记前尘,忘记花神。千百年的痴心等待,千百年的默然绽开,即便拼尽全力展现自己的绚烂,却依然等不到情郎的一个回眸。

绝望了吧?心碎了吗?取名忘情,就真的能够将他遗忘吗?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是感动昙花的痴情,还是不忍再看见她的郁苦?聿明氏老人用承受永世天罚的代价帮她了了与韦陀的尘缘。故昙花又名韦陀花,花语: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

看完昙花的故事,一颗心儿久久起伏难平,疼痛如咸涩的海水,丝丝浸透我的心。想起前段时间家里盛开的那朵忘情花,洁白无瑕的花瓣层层叠叠,即使怒放,亦不像其他花儿一样肆意向四周撑开花盘。宛如一位矜持的仙子正双手轻提曳地的裙裾,飘然起舞,清新脱俗。淡黄的花蕊包裹在花心中,状若浪花层层翻滚,又像是昙花仙子的纤纤素手,心爱的人儿近在眼前,却触不可及,那是多么难以名状的心痛。淡淡的花香似有若无,万千心事又与谁说?

然而就在三、四天前,她还只是一个细长的小花蕾呀,如一个羞怯的小孩静静躲在鱼缸的角落,如果不是丈夫提醒,粗心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日夜等待的仙子,已经悄悄的降临了呢!只是她还那么娇小,柔嫩,以为还要等上十天左右才能一睹她的芳容,没想到这么短短的几个时日,她就迫不及待的绽放了。

呵,昙花一现为韦陀。积聚千年的思念,如破茧而出的蝶,谁人知其中多少难耐的等待?!

也许,很多人种植昙花是为了欣赏她娇美的颜容,为了体验一回“昙花一现”的美妙。可是,当初我为昙花所动,却是因了与一个朋友聊天时他所说的那段话:那时他因病退学,犹如正要展翅翱翔的雄鹰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折了双翼打落在地。在家疗养的日子是那么沉静,生活激不起一丝波澜。犹如一条被困在死水里的鱼儿,想要呐喊,干枯的喉咙却早已发不出声音。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家里种植的昙花次第开放,他独自一人默默的守候着那些洁白的精灵,四周一片岑寂。从窗外照射进来的月光,是那么清冷,缕缕射入他冰封的心……

朋友在和我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表情平静,目光幽远,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宁静而孤寂的夜晚。如水的月夜,一个男孩独守着一棵绽放的昙花,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第二天,我上淘宝网选购了一棵昙花。据卖家的网页介绍,昙花分大红、紫色、蓝色、金黄等很多种颜色,我却唯独选了白色。也许,没有一丝颜色的白,更为纯净,也更符合我对昙花那冰清玉洁的想象吧。

那是去年二月的中旬,为了能够早日在清冷的夜晚,体味一回朋友当初的心境,我特意选了昙花大苗,卖家说当年九月可以开花。花苗寄到了,却只是一片下边包裹了泥土的叶片,叶片上长了一个小小的嫩芽。我找来一个花盆把它种在阳台上,偶尔浇一下水,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照料。花苗却像要报答知遇之恩似的,每日在无声无息中不断卯足了劲的生长。原先那叶片上毫不起眼的小嫩芽,很快就窜出栏杆外面了,而且它还不断生发出嫩红的小芽。只是,一直过了当年九月,我期待的昙花依然迟迟没有出现。没有出现就没有出现吧,只要昙花蓬勃生长,总有一天会开的。其实,等待不也是一种慢慢享受的过程吗?

今年七月底,昙花终于盛开了,只有一朵,可是我并不觉得她孤零。太多了,显得嘈杂。那么娴静的一朵,专注,唯一,如圣洁的仙子在观赏者的眼里,心尖盘旋起舞,周遭的一切尽已被忘记。

那一晚,没有月光,我独自在阳台上就着屋里透出的朦胧灯光静静欣赏着眼前这洁白的花朵,心中感慨万千。

忘情花,情难忘。世上的感情纷繁复杂,唯愿苍天赐予人们的每一段情,都能像今天盛开的这朵昙花一样纯净如雪,不染瑕疵。



亲近普者黑


作者:黎成珍


第一次听到“普者黑”是从儿子口中说出来的,因为他是综艺类节目的忠实粉丝。他说普者黑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荷花……仿佛他曾经去过。儿子的描绘,让我心驰神往。终于在今年夏天,我们登上了向普者黑出发的旅程。

普者黑的称谓来自于彝语,意思是“鱼虾多的湖”。它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城西北一个彝族和撤尼族聚居的村庄,距县城13公里。普者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获国家地质湿地公园称号。

初到普者黑,见不远处群峰起伏,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山峰形状各异,小巧秀丽,青翠欲滴。在清粼粼的水里,一座座山峰如静卧的骆驼、矜持的美女、让人嘴馋的馒头、调皮望月的小狗、忘情歌唱的蟾蜍、震天咆哮的雄狮……令人惊叹不已。它们倒影于水中,与棉纱般的白云,碧绿的荷叶,清纯的荷花,青葱的芦苇组成了一幅妙自天成的山水画。而湖水就是那一块舒展的画布。

注视着普者黑的水,再浮躁的心也会瞬间变得平静。那么清,那么静,那么透明,就如婴儿的眼睛,满世界的纯真和神秘。清澈见底的湖水里,水生植物经脉毕现,鱼虾历历可数。纵目整个湖面,宛若明镜,又若串串珍珠,熠熠生辉。湖水在群峰间慢慢地慢慢地萦绕游荡,低语呢喃,千回百转,缠绵悱恻,久久都不会忍心离去。那柔情的水给予山无限的灵气,那伟岸的山也给予水绕指柔的温情,千百年来从未停歇过。

在这充满灵动气息的山水间,滋润出高原充满灵气的荷。湖面上墨绿而挺拔的荷叶表面透出一层烟灰白,彰显出它们蓬勃的生命力。洁白的、粉红的、淡红的荷花争先恐后地探出水面,淡雅而精致,婷婷玉立,争奇斗艳,令人陶醉,令人遐想。陶醉于不经意间的缕缕幽香,遐想于月光下花仙子的曼妙身姿。

而荷湖里最快乐莫过于那成群的自由自在的鱼子鱼孙和虾兵蟹将了。它们穿梭、追逐与嬉戏于荷花间,快乐无比。这快乐也感染了南来北往的候鸟。它们在那清澈的湖面上欢快地飞翔,反复投影着自己轻盈的身姿,显得非常的自恋。

那风情万种的十里荷塘景色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喳喳呀”就是其中一处接待游客的客栈。“喳喳呀”撤尼族语是“好的”意思,是范成元村长开的。

范村长个头不高,高原山区孕育了他黝黑而发亮的肌肤,一双明亮的眼眸透出睿智。向我们侃侃而谈他的人生收获: “当初我把价值30万元的三层楼房推倒,再贷款150万元建撤尼族特色风格的这栋建筑,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我是疯子。可是我懂得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旅游要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和神秘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特色,才会吸引旅客的眼球,留住游客的的脚步,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回忆。”对于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不同的人生理念也获得了不一样的回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订房载体,入住率比相邻的客栈略胜一筹,收入是原来的23倍。

听村长娓娓道来的经营理念已够新奇了。再看满桌的湖鲜更不由让人击掌赞叹!香酥荷花煎、荷叶煎蛋、莲藕汤、又鲜又嫩的褐红色的原生态小龙虾、鲜嫩的湖鱼……满桌的湖鲜,色香味俱全。连在河边长大,在海边生活的我也不得不由衷感叹,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东西是从来都毫不吝啬的。她在喀斯特地貌的高原不仅赐予一个40里长湖,还有湖中赐予满湖的荷花,还赐予满湖的鱼虾。对于大自然的恩赐,人们除了敬畏,就是无尽的感恩。

荡舟荷花间,看着这山水如画,荷叶无边,渔歌互答,宛若仙境,我的心醉了!梦呓一般地吟诵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沿湖的小道上一群夕阳红合着风琴深情地喝着《莫斯科的郊外》。他们已陶醉在这波光潋滟的湖光山色间,已陶醉在自已的音乐殿堂里。

普者黑的夜晚如丝绸一样的细腻、纯粹。柔柔和和的,充满了无尽的神秘,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湖边“呱呱呱……”的蛙叫声低沉如大提琴的声音,那是引人入梦的小夜曲。而时不时“嗞嗞……嗞嗞……”蟋蟀尖锐的叫声扰了不少游人的清梦。拉开窗帘,躺在床上,那一轮弯月仿佛磨得锃亮的镰刀,悬挂在浩瀚的高原夜空中,显得很低很近。稀疏的星斗就如宝石般点缀在普者黑的周围。星星还时不时顽皮地眨眨眼,是在倾诉着什么吗?枕着如丝如缕的荷花清香入眠,自然醒来,才知道这是今生睡得最香甜的夜晚!

第二天早晨辞别时,但觉清风徐徐,碧绿的荷叶中撑着一滴滴露珠,在霞光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一群候鸟在荷塘上空盘旋着,久久不肯离去,就好像我们也磨磨蹭蹭的不肯离去一样。好在这荷湖已经遗落下我的美梦,实际上,每一个到过荷湖的人都会留下一个美梦。再见,普者黑,再见,高原中熠熠生辉的明珠!遗落于此的梦,我们一定会回来追寻的!




卖鱼的母亲与卖鱼的儿子

 

——来自海边人家的真实故事

 

作者:广西外国语学院徐珮鑫


他的家,在大海边。家的西面,是北仑河出海口,家的东南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红树林。

退潮时,长长的海滩是绿得耀眼的红树林。涨潮的时候,绿绿的海水便与绿绿的红树林相映而成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如诗如歌般的活力四射。

大海是极丰富的,大海用她的丰富,朝朝暮暮,时时刻刻诱惑或者召唤着海边人,去闯荡去耕耘她,去拥抱去收获她。

是收获,就必定要付出,这是哲理。

他的家,在大海边。他学会走路时,便在海滩上留下一行行小小的脚印,他也向往大海……

他的外祖母织了一辈子的网。大榕树下,织网的外祖母累了困了,便抬起头,朝海边,朝涛声飘来的远海,望几眼,搓搓酸疼的腰酸疼的背,继续织网……

他的母亲卖了一辈子的鱼。挑鱼的扁担换了一根又一根,但母亲的腰不弯……

不弯腰的人生,必然会收获不虚空的日子。这是后话。

他的外祖父是捕鱼的。他的父亲也是捕鱼的。都是闯海者,都是耘海人。

那个七月的暴风雨之夜,他的外祖父不归,他的父亲不归。闯海者耘海人,注定经历无数风风雨雨,惊涛骇浪。然而,并不是每一次,每个人,都能劈波斩浪,幸运归来。

……风过后雨过后,轻波细浪依旧的沙滩上,几载破渔网,几条断帆绳,几块烂船板,成了两个渔家男人从远海,捎给两个寡妇的默默无语的唯一信物。

坚强的外祖母,继续织渔网,卖。

坚强的母亲,挑起两只大鱼篓,或早或晚,在海滩,守望。等候收购别的耘海男人的满载而归。转卖。

曾经织网的母亲,成了卖鱼的母亲。

父亲成了不归人,母亲不嫁。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渔家女,笃信天生人天养人,她不怕,往前行,总会有路……

三十岁守寡的母亲,母鸡拢小鸡似的拥着三个儿女,女汉子般毅然女汉子般坚强地说不怕,说天生人天养人……日子,在呀呀扁担声中延续,母亲凭着卖鱼的扁担,硬是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

卖鱼的母亲,用一副扁担,续写她坚韧的人生,之后用摩托车书写她的执着,之后用冷柜车书写她的辉煌。

他也是渔家人。逢年过节敬拜妈祖的渔家男人。是卖鱼的母亲用坚韧的肩膀,一担又一担地挑鱼,一斤又一斤地卖鱼,铺垫他的人生路,从渔村一步一步走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学营销的他,接过母亲的冷冻车,依然卖鱼。

母亲卖鱼,开奔驰轿车的儿子也卖鱼。但,他的订货渠道是互联网,他的发货渠道是高速公路,是空运。

这是卖鱼的母亲与卖鱼的儿子的故事,这是渔村的故事,这是渔家人的故事。

他总爱凝望大海的那双执着而深情的眼睛,告诉生活,他还会续写与大海有关的更精彩的故事……



西湾海面钓鱼船


作者:黄志武


每当路过西湾,我不由得想起昔日的情景——“白日现有千帆拜……”(仙人所吟)

大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湾两岸的渔民,为了生计,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烈日酷暑,都得适时赶海打渔。捕鱼的方法可谓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其中钓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由于缺少机械,渔船都需要使撸或依靠风帆航行。一时间,西湾海面就出现了“千帆拜”的特别景象,其中钓鱼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对西湾的钓鱼船印象特别深。钓鱼船体形不大,长几米、宽一两米。远观其状,象眉毛、象树叶、象筷子、漂浮水面。此情此景,谁都不禁为之揪心,亲人更是牵肠挂肚,风浪一来,钓鱼船的情况就难以意料了,命系一线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西湾海面的钓鱼船很少出现翻船事故,据说是有上帝赐福保佑,仙人显灵!有些人干脆开起玩笑,把西湾钓鱼船的平稳安全性用来比喻事物的稳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有人感到疑惑,为何专门用于钓鱼的船只一般都比其他渔船要小?其实,不难理解,渔民钓鱼要有所讲究、有目标,一般都在浅海作业。根据渔季,有些鱼类喜欢出现在浅海岸边;或拐弯角落;或海岭礁岛附近等处。在又窄又浅的地方穿梭,当然是小船较为灵活方便。另外,因为船只细小易转动,即使搁浅一下,船主人可以跳到水里推一下,很快便可再次浮起。还有啊,万一突然刮起风暴,风大浪大如何是好?船主人也可以下水把船强硬拉动,靠岸搁停,船子好似岸上屋,任凭风吹浪打,安然无恙。当然,有时出乎意料,风浪突起,却又一时难以靠岸,还有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将船上早已准备好的木桩拿出来,用尽全身力气将其插进海底,夯实牢固,成为中流砥柱,然后再用绳子将船舷缚在木桩上,倘若一根木桩不够,再加一根,分布于船身两侧。这样,风浪再大,袭击再狠,船子也只有上下浮动,不会侧翻。古诗所云:“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场面一点不假。西湾海面钓鱼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维持下去。两根木桩保平安,几条鱼丝求生存。在经济社会尚且落后的年代也只能如此了。

钓鱼船的处境实在令人担忧!人们还是不断祈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吧!帮助改变西湾钓鱼船的命运,不受风浪之苦。果然在2003年西湾跨海大桥及其配套公路落成通车了,相继也修建了环海旅游公路。西湾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交通方便。防城港的工商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突飞猛进。西湾沿岸的渔民纷纷弃渔从工、弃渔从商,即使做起建筑泥水工,每天收入都可以解决生活问题,渐渐地,西湾海面没了昔日的“千帆拜”那种特别景象。

尽管西湾海面的钓鱼船少了,可是细心留意,还有一小部分。据了解,这些钓鱼船都喜欢在双休日、或假期,并且是风平浪静的阴天或夜间出现,而且大多都是租出来的。“渔民”主要也是城里的垂钓爱好者,是否掌握垂钓技术不要紧,目的出于消遣时光,陶冶情操,感受乐趣,在于“钓”而不在于“鱼”。具体情形:同学同事,几个好友约定,驾车一起汇合,在某时某处一齐登船出发,到海中间幽静处,钓鱼听音乐,以渔会友,不亦乐乎!

没想到啊!现在钓鱼已是一种享受,让人快乐。西湾海面钓鱼船也成了“娱乐之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穷所迫,充当风浪袭击的“靶子”。朋友们!有空吗?租船钓钓鱼吧!到西湾去,那儿山清水秀,碧海蓝天……



静静的林子


作者:徐永娟


 

初秋的一天,我和一位朋友去江山镇石角村自然保护区看看久违的红树林。

这里的红树林连片、密匝、宽广,乍一看,感觉几乎占满了海面,树林尽头与海面交界几乎成一条线,远望苍苍茫茫,近观满眼翠绿,有点像大草原。

在“大草原”中间,有一条三四公里长未竣工的观光长廊,路基比二指宽不了多少。走在上面,整个人心惊胆战,真想伏下来爬行,手脚颤抖地走了100多米,想返回,但又不甘心错失前路的风景,于是,硬着头皮往前迈。

当时是下午两点钟左右,太阳猛烈,方圆几公里没有人活动,四周死寂,感觉这种死寂是从鸿蒙时代开始持续到如今,实在不敢冒犯,所以不敢高声语。忽然听见水面传来“乒乒乓乓”响,向下看,是几条土灰色的跳跳鱼正在跳跃腾挪,它们欢快之极,似彼此游戏,又似被我们惊倒,实质上是它们惊倒了我们,突然又看见一个蟹仔爬上枯树头,似乎赶来参加鱼儿的嬉戏,这热闹的情境打破了死寂,让我的心淡定下来。

心淡定,路就好走了,走着走着,小道似乎变大道了,起初战战兢兢,现在可以边走边从容不迫地饱览美景了。

这里的美,在于视野触及之处全是绿。向岸上望去,四围是绿山,向红树林作一个圆周扫射,是看不到圆周边缘的绿。我们像被困在绿色的沙漠之中,无法找到出路。

这里的美,在于姿态。红树林的种类繁多,大多数盘根错节,虬枝横生,显出苍劲之美;其中有一种我以前没见过的,叶子像榕树叶,但比榕树叶大、肥厚、墨绿,树干比其它品种粗,属乔木类型,树冠婆娑、飒爽,时值开花,朵朵红色的花蕾点缀在绿叶间,华美之极,整棵树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海面上,树与影像静静相望,娴静恬淡之极。

这里的美,在于树木的坚强意志。有些主树干看似枯死了,但横枝却绿意盎然,其中有棵特别励志,整棵树干死灰枯槁,剩下孤零零的一根横枝被水泥路基压在下面,横枝越过路基,努力朝上生长,开花,令人动容。

这里的美。在于静谧。我们花了差不多一个钟头走完这条路基,路上除了偶尔有跳跳鱼出来吓唬我们之外,几乎没听到其它声音,整片林子像沉睡千年的绿原,似乎无法醒来,静得让人灵魂出窍,自己仿佛变成一根羽毛,和着升腾的水汽和绿意,漂浮在半空中,偶尔有池鹭飞起,轻叫几声,似在呼唤我一起云游,未果,兀自远去。

“这里真静。”我忍不住叹息一句。“退潮时,你就知道这里热闹了。”同行的朋友说。我知道,家乡也有红树林,每当退潮时,树林四周“噼噼啪啪”响,小时候跟母亲去捉蟹仔,问是什么响,她说是弹虾,那时总想去挖一个弹虾,看看究竟是何方怪物弄得静静的林子“啪啪”响?但每次都被母亲制止了,说弹虾会割坏小孩子的手,我只能作罢。家乡如今建起了长长的防洪堤,滩涂上的红树林被人无原则地破坏,拔的拔,砍的砍,估计是开辟空地养殖。有了防洪堤就不要红树林了吗?人工防洪提是无法跟天然的防洪林相比拼的。红树林的作用和好处大家可以在网上查询,即使它一无是处,可人家千万年前已生根在此,人类活动在后,你有何权利说破坏就破坏?自私的人类不知道毁坏了多少自然资源,让人扼腕。眼前这片林子是幸运的,自身生机勃发,赖于它生存的生物在这里繁殖发育,没有人来破坏它们的生生不息。

静静的林子啊,我在心中虔诚地祈祷,希望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片林子仍能静静地守护着这片海,守护赖在它怀抱生长的生物。



淡若清风,静如兰


作者:卢海菲


走过红尘的纷扰,弹落灵魂沾染的尘埃,携一抹淡淡的情怀,迎着清馨的微风,坐在岁月的源头,看时光婆娑的舞步,让自己安静在时间的沙漏里,感受淡如清风,静若兰的唯美。

——题记

 

仰卧在大自然的摇篮里,枕着岁月的臂弯,依着时光的轻柔,心漫步在淡淡的微风里,把过往凝聚成一朵花的淡雅,好比空谷幽兰的静美。

喜欢兰之醇美,因为它生长在幽静的深谷里,不与群芳争艳,不羡慕花园的繁华,守着自己的一片净土,韵染天地大自然的灵气。静静的盛开,不带一丝张扬,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香,让人心生怜爱和敬仰。有着“四大君子”之称,“蕙质兰心”美德。来世愿做兰花一朵,不求大红大紫,只想在平淡中开落。不求人人回眸,只想在安静中随风淡泊。

只想做一个素心浅浅的女子,依在流年的窗口,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淡若清风,静如兰。铺一笺墨香,轻笔淡写,将曾经的记忆蕴藏在文字的痕迹里,默然守候,悄悄悯然。

生活中,我不是最好的,但我却有一颗最真挚,善良的心。不论贫穷和富有,丑陋和美丽,都以同样的心理看待。不骄不躁,不坑不骗,心平气和,和颜悦色。怀一颗坦然自若的心,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我的心是一滴透明的水珠。入眼,清洁平淡,入心,温婉清馨。

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躺在摇椅里,戴上耳机,陶醉在音乐优美的旋律里,让歌声带我穿越境界,仿若身临其境。也会听到心醉,心碎,暗然落泪。这种感觉,只能在“静”中才能拥有,一颗蕙质兰心,在玲珑剔透里的感触。

人生之路,终有几朵熏香的嫣红散落在其中,点醉了生命旅途的平庸。待到繁华过后,平淡之时,仍有一股淡淡余香,一缕绵绵柔情,回味无穷,缠绵不休。花开,花落,是经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无须抱怨,遗憾,欣然面对,把一切都看淡。

淡,是开在角落里一朵宁静的小花。温婉了岁月,清浅了时光。我于淡泊中安然,细数流年,笑看绕过指尖的风烟。我愿随清风淡去,你是否还站在原地,牵着繁华,留恋不舍?我真的不想回眸,多看一眼那庸俗的缠绵,眼泪里的虚伪。请放手,让我安静地走。……

前世,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只因贪恋红尘,坠入尘埃,沾染一身的烟雨愁绵。跳不出三界,困在五行之中,只求在六道轮回之中,再做佛前的青莲,看透尘世的纷扰,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虚假和险恶,远离人间的恩恩怨怨,清澈明朗。朝看红霞,晚融夕阳沐眠。安之若素,不累不烦。

是岁月老去了,还是早已心灰意冷,淡漠红尘。没了缠绵悱恻的情愫,不再有争强好胜的萌动。只想守着一份宁静,用一颗安定祥和的心,看时光葱茏里的慢慢凋零,面对岁月的沧桑,把一切都看淡。

既然不能改变,不防试着接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恒定淡然,豁然开朗。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淡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勇敢,一种力量,一种原则。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与群芳争姝丽,淡若清风。

生命本是一场花开的过程,是心灵相约的驿站。只有处在宁静中,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感触心灵深处的呼唤。才能看清尘世里,繁华过后成萧条的残境。面对浮萍,我早已习惯了独自承受孤寂,看时光蹉跎在流年里悄无声息。生活赐予我们应有的幸福,同时也带来许多遗憾和不足。不必抱怨,不必自卑,看淡便是晴天。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对人生的态度,加强自我世界观的改造。学点阿Q精神,换个角度,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也许会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遇见。

淡定,遇事波澜不惊,才会看清波诡云谲的多变。用淡然的心态看待红尘万物,用心灵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阳光的明媚冲淡心底的忧虑,携一抹淡淡的兰香,静观红尘过往。嫣然一笑,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飘浅。



我的姑妈


作者:黎忠稳


父亲姐弟四人中,姑妈排行老大,如今她老人家已是年逾六旬的人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海桑田,姑妈脸上多了不少皱纹,但是那份坚强与隐忍依然没有消去。或许姑妈的人生有太多不幸,让她不得不坚强面对;不过她的人生又有太多幸运,让她能够环绕在幸福与快乐之中。

说起姑妈的不幸,主要是爷爷因病早逝,留下了奶奶和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姑妈作为家中长女,与奶奶扛起了一个家。我不知道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她们是如何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可以想象那时的难度有多大。

那时,奶奶每天要早早去干活抢公分,家中的大小事情都落在了姑妈一人身上。她一方面要悉心照看三个弟弟,另一方面还要忙着煮饭做菜等家务活。有时她还要跟奶奶去干活抢公分。在弯曲泥泞的道路上,奶奶与姑妈每个人都挑着百来斤的谷物。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被脚下凹凸不平的田埂绊倒过,但是我知道她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姑妈就这样一直忙碌着,没有考虑个人的问题,一直等到父亲和两个叔叔都结婚了,她才最终出嫁。奶奶曾跟我说,其实你姑妈是不放心你父亲和两个叔叔才那么晚出嫁。听着奶奶这席话,我听出了一些辛酸的味道。我猜想奶奶是觉得对不起姑妈,家庭的不幸让姑妈承担了太多本来不属于她的负担。父亲也时常跟我说:“我们家中有两个了不起的女性,一个是你的奶奶,一个是你的姑妈,她们用女性弱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这就是姑妈人生前三十年的故事。在面对家庭的不幸遭遇时,她表现出了一个女子的隐忍与坚韧。然后上帝是公平的,他看到姑妈前三十年承担了太多的辛苦,所以在她出嫁时,为她选了一个好丈夫,又让他们夫妻养育出了一双好儿女。

在我的印象中,姑妈嫁给姑丈以后,生活是不错的。姑丈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脾气又比较好,凡事都能比较谦让姑妈。奶奶曾经跟姑丈说:“清(对姑妈的称呼),她有时脾气不是很好,你要多担待啊。”姑丈只是一笑而过,从中可以知道姑丈奶奶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这是姑妈幸福的一部分,不过她最幸福的应该是有一双好儿女。表妹和表弟从小就很听话,读书也很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如今虽然表妹远嫁他乡,但是每天始终还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与姑妈联系。表弟从财经大学毕业以后,在首府南宁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虽然表弟工作没有多久,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宽裕,但是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把双亲接到身边照顾。

如今我偶尔出差南宁,也会特意去表弟家坐坐。看到表弟把工资都交给姑妈,我觉得这份孝顺是难能可贵的。其实表弟对姑妈的孝顺又何止这些。犹记得姑妈每次去千里之外看表妹的时候,表弟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一起去。为了让出远门的姑妈睡得舒服一些,他都是选择买卧铺票。

此景此情,让我觉得姑妈应该是很幸福的。或许她此时内心还是有些东西放不下,但是有姑丈对她的爱,儿女对她的孝,这些已经足以弥补她的一切憾事了。

   如今我对着电脑敲下了这篇千字文,一方面是感谢姑妈为家族所做得一切,另一方面是希望姑妈永远幸福,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想继承姑妈的那种精神。尤其是现今面对着人世的无常与艰险,我觉得姑妈这位坚强的女性,她始终是我力量的源泉,心灵的港湾,人生的诺亚方舟。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