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爆料人X先生:媒体圈里的暗地江湖 | 水桶鱼08期

水桶鱼 2017-03-24
水桶鱼08期|爆料人江湖
“冷暖”周三、周五更新
解说:2015年9月的一天,几位市民正在河畔悠闲地垂钓,这时一张生面孔凑了过来,与他们搭讪,随后这个人又走到远一点的地方,掏出一台小小的摄像机对着人们垂钓的方位拍着什么,收起摄像机以后,这个人又来到更偏僻的角落,拿出了手机播出了一个号码。
章中祥:这白天的话这有很多钓鱼的,现在钓鱼的发的到不。
男:什么。
章中祥:钓鱼,河边有很多人钓鱼。
男:河边钓鱼,普通话说的可以啊你。
章中祥:我以为你刚才没听懂。
解说:这个人拨出的,是某家媒体的报料热线,原来九月是府南河的禁渔期,这个人在偷偷拿到了有人在禁渔期野钓的证据后,想通过媒体曝光此事,然后他这次的爆料却被媒体拒绝。
男:这个没得啥用。
章中祥:哦,那样噢,要的要的。
男:除非这个钓鱼钓到一个尸体啊,或者钓到一个娃娃鱼啊。
解说:在媒体眼中,这条新闻料不够猛不够足,似乎也早在意料之中。放下电话,这人骑上电瓶车离开了府南河,今天他还要去寻找下一单生意。
在很多报纸上,细心的读者或者观众总会在一些突发新闻,或者市井新闻报道的这个右下角发现这样一行小字,报料人某先生,线索奖多少多少元,一般来说少则30多则200,刚才那位在河畔出现的形迹可疑的人名叫章中祥,他正是这些报料人当中的一位,曾几何时章先生这三个字在成都的各大媒体上可是拥有极高的曝光率的,大街小巷啊,哪儿车祸了哪儿着火了,谁家打架了,谁谁谁跳楼了,这样的新闻背后往往都离不开这些先生们的身影。而这些第一时间拨打媒体热线的人,大多数呢可不是什么路见不平的热心市民,那几十块到上百块的线索费才是这一切的核心,而专门靠给媒体爆料获得收入甚至以此维生,这样的人又被称作是“职业报料人”。
杨七林:报料人在那个市民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一个东西,他们非常的害怕。
记者:害怕,为什么呢?
杨七林:因为报料人就相当于是特工一样,你想嘛,特工他是做地下工作的,是好像专门挖掘一些隐私,绝密的一些东西,好像认为我们就是一种神出鬼没白昼夜出的一群怪物一样好像。
解说:杨七林,人称某市“十大报料人”之一,2008年导演王小帅曾计划拍摄一部报料人主题的电影,特来拜码头,召集当时的报料人大佬们开会,而杨七林正是那次规模空前的报料人峰会的参加者之一。
杨七林:王小帅来采访,我们成都报料人的时间在那个锦里,召集了我们这个报料人,来说过这个事。
记者: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分地盘了吗。
杨七林:大致的划分了一下,就是各自为阵嘛,个人的堂口个人守,不能越界,说直接一点就相当于是我的势力范围,不容你来威胁。
记者:你当时被划分的是哪一个堂口。
杨七林:我划分我主要是,活动范围就在成都东边。
记者:东门。
杨七林:嗯。
解说:与镇守东门的杨七林不同,章中祥的势力范围则在南门一带,由于发展势头迅猛,这位后起之秀与很多老资格报料人嫌隙暗生,甚至多有摩擦。
章中祥:有些人很计较,就觉得他是成都(人),他就是最早的(报料人),他年纪大他是老资格,我们这种年纪小的,还有一个我不是成都人外地来的,要该尊重他们,意思是我们不该进这个圈子,因为这都是他们的天下。
记者:你跟他们发生过冲突吗。
章中祥:经常嘛,我碰到他又跟我说,他说这个事情一人一半不说了,结果线索费就要打给他一半,然后我当时就说的是,这个有点不合适。
解说:据民间数据,在最火爆的时候,仅成都一市,就拥有报料人上千名,而十几位职业报料人则位居金字塔的顶层,他们划地盘分堂口立规矩,互相之间又激烈竞争明争暗斗,这个在普通市民眼中神秘而又有点可怕的群体俨然已形成一个地下江湖,那么这个报料人江湖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清洁工是杨七林现在的职业,而之前的十多年他以街头卖报为生,无论在报料人江湖里名头多么响亮,事实上多数报料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身份都属卑微的底层。
杨七林:卖报就是卖零报,在那个成都市大街小巷骑个自行车到处跑着叫卖,到厂门口去守厂门口,卖给那些工人,然后吃了中午饭以后,骑着自行车再到那个河边上去转一圈,茶馆里面去叫卖,一些喝茶的,那些休闲人士,他们就会买报来看,那个时间一份报纸只赚得到五分钱。
记者:那你当时叫卖都喊些什么呢,还有印象吗。
杨七林:有印象,当时我卖报纸就是这样喊的,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早报、蜀报、晚报。
解说:1998年,杨七林从工厂下岗,虽然卖报辛苦但他却赶上了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成都作为休闲城市,对社会民生市井新闻的需求导致报纸发行量激增,而这些新闻下面报料人某先生线索费多少元的标示也提醒着杨七林,这是一个生财之道。
杨七林:我在卖报的途中,就是走在那个大路上,看到那个路边就是路中间有一个窨井盖盖子没了,然后我就给那个成都商报报了这条线索,不想他们就用出来了,第二天就用出来了,给了三十块钱的线索费。
解说:从此杨七林就迷上了报料,并且在长期报料的生涯中,他还摸索出了一些新闻的门道。
杨七林: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就要到处看到处听,出国哪里发生风吹草动,你就会速度的骑起车子过去看个究竟,看到底是不是媒体所要的新闻线索。
记者:你当时觉得这个媒体的这些,他们喜爱的这种新闻都是什么类型。
杨七林:比如说车祸啊,火灾啊,还有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某某人从某某地方摔下来,绊伤了绊残了,绊死了那种,他这个就做的出来新闻,就有时效性。
记者:就是得比较严重。
杨七林:对。
记者:轻微的就没有事。
杨七林:轻微伤看什么性质,如果是比较特殊一点的性质,记者去采访了,同样也用的出来。
记者:什么叫特殊的性质。
杨七林:比如说他一些名人,新闻人物,他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他同样哪怕这个事件,平常人是做不出来新闻的,他这个新闻人物他就做的出来。
媒体划分的江湖
解说: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也是报料人的黄金时代,杨七林说,自己卖报每月收入几百元,而报料则能收入一千元以上,为了争夺新闻资源,职业报料人也成为媒体相互拉拢的稀缺资源,对于那些提供独家头条新闻线索的不惜施以重奖,而在这一切看似繁华的背后,却正隐隐潜伏着深重的危机。
电视新闻视频:那接下来呢,我们就要把这个800元的新闻线索大奖颁给我身边的这位张先生,非常感谢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谢谢你。
网络片段:今天我们也把李小龙请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李小龙你干吗,你脑壳不要埋着。
好好。
先把剑取了。
解说: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这位李小龙可算是成都的知名人士,曾几何时他在成都各大媒体上频频曝光,处境率堪比明星,而这位草根明星的幕后推手正是报料人章中祥,二人相识之前,李小龙只是个街头卖艺梦想一夜成名的底层青年,二人偶然相识后章中祥敏锐的在李小龙身上发现了新闻点。
章中祥:不同的报纸来看,要学习嘛,学习之后,就发现很多人就是要靠包装出来,你是金子的话,如果发不了光不起作用。
记者:你摸到了当时媒体的这个规律。
章中祥:就是有些人成名,实际上他是靠媒体给他吹,要掌握到有些东西,它电视特别是电视广告那些,吹的好神奇,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子的,但是我想到,就是他本身不管怎么样,但是肯定都要媒体吹出来。
解说:2007年后,成都市民不停地在媒体上看到李小龙的名字和身影,他时而跳河时而意外中毒,时而开了餐馆,时而向芙蓉姐姐公开求婚,而这些新闻的右下角总离不开报料人章先生的字样。
章中祥:我就跟他说要打扮,你想要说什么话这些,你说出来的话要感动观众,要引起大家对你一个关注,你必须要说一些话来感动人,当时就跟他俩在那摸索,没事的时候相当于排练一样的,就反复这样试了很多次,然后当时就给我两个商量想了个“东方第一才子”。
网络片段:我就是文才与武功并重,英雄与狭义的化身,“东方第一才子”李小龙。
解说:随着李小龙这位“东方第一才子”的名声大噪,章中祥也引起了媒体圈和报料人同行们的注意,传统的报料人多像杨七林那样,通过本人巡街或下线提供线索发现那些突发或市井新闻,而像章中祥这样精于包装炒作,从而制造新闻的在老江湖们看来是不按常理出牌,加之章中祥使用电台获取110及120通讯,这种先进通讯工具,使得爆料效率大大增加,这位后起之秀的迅猛崛起打破了江湖的平衡。
章中祥:后来就打架碰到就打,你整我,我整你,后面他们找人嘛,就找人来,还有就是晚上嘛,把门都打烂了的,都在举报我,在成都我进派出所,至少是进了不低于50次,原先是电台后来又说是贩毒,我还在拍三级片来卖,怎么可能这个东西,我这个房间的设备怎么可能拍的出三级片来卖。
解说:章中祥197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据他自己介绍,他的早年生活异常困苦,时常受人白眼,成年后他去北京闯荡,因身无长技很快落得露宿街头。
章中祥:那时候没有钱了是晚上,想到是再一个墙角那去睡,那当时里面一个保安队长,他问我怎么回事怎么在这个地方睡,那个保安队长关心我,他喊我去给他搬东西,当时说能够给我一点饭吃,我就取乐以后他就看我这个人又老实,又表现好觉得还有力气这些,这样子他才把我留在那个地方的。
解说:偶然当上了保安之后,另一个偶然改变了章中祥的命运,一天他在执勤地目睹一名女记者被人围困,于是上前解围由此解识了自称央视记者的神秘的李姐,相识后李姐著意将他培养为自己的线人,第一个任务就是去传销现场卧底。
章中祥:然后那个传销里面,很多都是四川人过去的,因为我有四川人的身份进去,能弄进去。它里面不是要开会吗,每次开会的时候悄悄的就把那个机器,她把那个包包里面,钻了一个小的孔,这个包挎起把里面机器打开对着那个里面,就能够拍了。完成之后,她给二十块钱,她后来就喊我去当卧底,就是站台,他们喊的公共汽车,那个时间就有那种专门偷东西的那种,就叫我亲自到那去守,然后后来她说,到街上比如说那个地方,或者车祸,或者哪打了人这些,这些就可以给她打电话。
解说:这就是章中祥与新闻报料这个行业结缘的开始,之后据他自称,他又去够广州闯荡,专以报料和给火车站附近的警方当线人为生,因须打入犯罪集团而多次遇险,2002年他返回家乡四川,先是在成都的餐馆里当杂工,当发现成都的媒体环境后,他很快重操旧业,并终因炒作李小龙一炮而红,成为成都的金牌报料人,鼎盛时,月收入可达两万元,还发展了数十名线人和员工。
在成都的报料人当中,章中祥可以说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他无疑是很聪明的,比如说他很能够把准媒体的脉,前些年他很热衷推出所谓的草根明星,现在呢再谈报料,他又满口的转递正能量,也正是这股聪明劲儿,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诟病,比如说很多报料人同行,还有媒体记者都认为说章中祥制造新闻的做法,败坏了这一行的习气,而这种分裂感同样也存在于和他本人打交道的这种交往当中,比如初次见到章中祥他身板厚实,笑容特别爽朗、特别热情,给人一种很亲切,很质朴的那种印象,不过交谈久了也会发现,在他的自我描述当中呢,会偶然有那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或者是有点匪夷所思的地方,他的经历也因此会显得有点扑朔迷离,其实也许正是他的聪明让他不停的去适应着变幻莫测的时代,时间久了呢,自己真的有点真假难辩,其实很多人不也都和他一样,更愿意自己的生活像新闻那样精彩纷呈而又惊心动魄吧。
新闻新读2009年2月23日播出资料:
28岁的朱美叶称没有谈过恋爱,之所以欣赏李小龙,完全是被李小龙的才气所吸引。
我觉得他是个人才,他真的很好,别人笑他疯,是因为别人看不穿,一般天才都有一点(疯),这种很正常的。
那你怎么看待他的呢?
我看得懂他。
几分钟后,李小龙如约赶到见面的地方。
哎呀,好漂亮的女孩,据说你是明星的嘛。
记者:那个朱丽叶就是来征婚的,还是有人安排的一个人?
章中祥:安排的。
记者:谁安排的?
章中祥:某个公司为了搞一些宣传,这样指示的,看她能不能提到这个公司,或者是万一是一旦成功了,因为当时那个公司是,那个女的喊她去,要付出这些,一旦成名哈,但是后来那个女的觉得,李小龙这个人太那个了,有点那种低俗了过后,就宁愿自己不挣这个钱,就算了,就放弃了。啊
新闻新读2009年2月23日播出资料:
亲一下嘛。
算了,太热情了。
解说:面对同行的质疑,章中祥也满腹委屈,如果没有读者和观众的口味,以为媒体对这种口味的迎合,他一个小小的报料人,又有多大本事想叫谁红,谁就红呢。
何浩军,四川电视台记者,2005年他刚入行时,正是传统媒体上社会新闻向民间延伸的最鼎盛的时期。
何浩军:成都来说,当时是的确很繁荣,当时成都这块无论是报纸,平面媒体,还是那个电视媒体,都是这种民生类的新闻,跑突发新闻这一块的,他们都是比着来的。
记者:比着来,竞争。
何浩军:竞争那会儿特别激烈的时候,那会儿就是每天一个记者要去跑多少条,任务也挺重,然后每个新闻同一个新闻,你要从不同的点。
解说:在这种如火如荼的大形势下,新闻记者和报料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然而这种共生关系因过于频密,也会摩擦不断,首先是多来自社会底层的报料人,对复杂专业的新闻理念缺乏了解。
何浩军:一般就是跟他联系上以后,他说我在什么什么地方,你们过来,这有个什么事,然后我们一去,一去了现场,然后发现有的事跟他说的,跟想象中不太一样。
解说:为了更多赚取报料费,一些报料人夸大其实,捕风捉影,害记者跑空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同时对于记者和媒体的高高在上,不少报料人也常有怨言。
杨七林:比如说记者,直接骂你这个报料人是个瓜娃子报料人,我都遭挨过骂的,他去了,或者是没有现场了,或许是没有采访到当事人,没做到这个新闻,他心里就不爽不舒服,他就要在报料人身上发泄,媒体不如人意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比如说他们用了线索(费),要么就出问题,要么就领不到线索费,要么就直截了当地耍赖。
解说:虽有种种是非恩怨,但报料人江湖依然依托着传统媒体这棵大树发展壮大,鼎盛时期,他们曾在报料人峰会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然而凛冬将至,在2010年后这些踌躇满志的报料人,似乎一夜之间就从江湖幻梦中,跌进了寒风箫瑟的现实。兼作卖报和报料生意的杨七林首先发现,他的报纸卖不动了。
杨七林:成都市可以这样子说,卖报的岗亭报亭是几乎没有了,包括那些退休老人,和没有职业的,尤其是农村进城,找不到工作的那些农民,他们也会以卖报为生。
记者:现在很少能见到了。
杨七林:现在基本上成都市找不到,像我这种卖零报的了,几乎已经灭绝了。
解说:而尤为致命的是曾经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报料费也越来越低,2012年后,报纸销量锐减,版面压缩,很多报社里热闹如寻呼台的报料热线,如今只剩下一个接线员,报料人杨七林无奈之下,蹬上了三轮。
杨七林:用自行车改装的,成都就称为粑耳朵,在那个市面上花128元,就可以买一辆那种粑耳朵车子来蹬,然后那个时间蹬粑耳朵也是被交警碾的到处跑,整个就跟那个猫鼠大战一样,蹬粑耳朵的就是老鼠,猫就是交警,来追赶。
解说:即便是江湖中最成功的报料人章中祥,面对巨变也措手不及。
对于李小龙这种草根人物的消费狂欢已经过时,受众与媒体的口味向天气般变幻无常,难以琢磨,而电台等先进通讯工具,也屡次被警方没收,章中祥只能依靠传统的扫街和下线报料方式勉力维持,月收入也从鼎盛时期的两万锐减到不到两千。
资料:节目一开始,我们要关注到的是今天由我们的热心观众章先生给我们提供的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拍摄的是昨天晚上的11点左右,有一位年轻的女子。
章中祥:这是9月21(日)。
资料:记者了解到经过医院的初步调查。
记者:就比如说你前天报的跳河的,他是给了你两百块钱,是吧?
章中祥:一百。
记者:是通知的是一百,就在前几年就会高一些是吧?
章中祥:前几年这种是四百。
记者:四百。
章中祥:然后新闻现场这种给的是五百,如果当天没有比这个新闻还有看点的话,就是八百。
记者:就是头条的话就是八百。
章中祥:对。
解说:前景暗淡时,章中祥也想着在自己身上制造点新闻出来,他向媒体报料,自己的女友骗了他的钱,与他分手自立门户,成了他最大的报料竞争对手。
然而媒体的报道,似乎并未给他换来多少同情,如今章中祥的出租屋里冷锅冷灶,只有前女友养的猫还留在这里。
因为蹬三轮儿,经常被警察和协管撵的到处跑,2011年之后杨七林又改行做了清洁工,他说现在走在路上遇到什么事,还会习惯性的给报社打个电话,即使没有报料费呢,也算是尽了一份社会责任,报料人当中,脑子最活泛的章中祥,现在开始学习买古董了,他说这里面的水可比报料圈还要深得多,有人说只要报纸还在,电视还在,报料人这个行当呢就不会小时,也有人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随手拍照,随手发个微博,发个微信朋友圈,人人都是报料人,那么职业报料人根本就不必要存在了,但是不论哪种说法,其实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对于杨七林、章中祥们来说,即便是报料人江湖的水干涸了,生活这个更大的江湖还在,所以还要等着他们去拼,去闯荡。
解说:记者何浩军已不再跑突发新闻,转而从事深度报道,与职业报料人渐渐脱钩,据他介绍,那些曾经奔波于成都大街小巷的做突发和市井新闻的同行们,多数都已转行。
何浩军:鼎盛的时候每天记者都在拼命的跑,一天随时什么有动静,随时都在跑,全是那种,比如说东家吵架啊,西家动猫丢狗啊这种事情,都顶多三四分钟这种新闻出来了,后来就疲倦了,太小了,太烦琐了,不会去的,太浪费人力了,浪费精力。
解说:杨七林的女儿今年16岁,杨七林说自己那代人小时候不论多少贫穷,总有一个想把名字变成铅字的文学梦,而女儿这代人就大不一样了。
杨七林:她对这个文学,比较反感一样好像,尤其是对这个新闻,也非常的反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听说记者,就像见到瘟疫一样害怕,就骂报料人是瓜娃子报料人,胎神报料人,胎神说直接点说,就是脑壳长包的脑壳有问题的,痴呆的那种。
值班编辑:【渔家】凡少
打破高校壁垒,聚集有趣青年。我们只关注青年关注的,做青年想做的。社会热点、校内调查、青年公益、深度旅游、美食美文、主题阅读、私人观影。一个青年人的集聚地。
水桶鱼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