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还珠集(3/10)

诗乡宿松 2017-05-07

181. 相传,周起渭少年时由于天资高,过目不忘,出口成章,被人赞为神童。当时,有几位老先生虽先后被请入设帐传经,但都中途辞馆回家,原因是:自己才疏学浅,不配为神童师长,免误人子弟……就这样,几经周折,无人再敢问津,成为家长一块心病。一天,有一位饱学鸿儒,登门自荐,家长自是热烈欢迎,遂于第二天延请当地名宿陪先生饮酒,让儿子正式拜师学艺。谁知,在入席时,神童故意“捣乱”,他居然高坐首席,顿时,满堂大惊!家长怒气冲冲,上前拧着孩子耳朵,命其向老先生赔礼!老先生上前阻止,说:“只要他有能耐,就让他坐吧!”说罢便吟出一上联云: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高似孔子;

联的内容,取材于面部,利用谐音,语带双关,顿时,满堂喝彩,掌声连连。神童马上站起来准备回去拿纸笔墨砚,老先生马上摇手止之曰:“不必了,就是口对,最好也取材于面部。”

这时厅堂上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一齐聚焦神童。神童望着老先生,眨了眨眼睛,马上对曰:

“胡后生,眉先生,后生长于先生”!

“好,好,好!”以老先生为首,赞不绝口。

上下联均取材于面部,同样语带双关,内含隽永,尤其是下联,能急中生智,奇出高招,真难能可贵。

182. 夏天,烈日当头,大地如焚,某名士走进一塾馆讨茶喝,塾师傲慢无理,只让学生从水缸内取一瓢冷水待客;客见师生们正在吃西瓜,因向一学生索了纸笔,疾书一行字而去。生交于师,视之,见上联曰:

剖西瓜,吃红瓤,不留老子;

师立即让学去请客回来,前倨后恭,殷勤招待,但久久不能对出,乃命馔夫治餐待客。席间,师只好请客自对。客人一面用筷子夹着白菜,一面对云:

洗白菜,丢黄叶,枉费先生!

语带双关,切事切物,的是上乘珍品。

183.传闻,有一游馆先生来到一学堂,塾师出上联曰:

树大根深,不落无名野鸟;游馆先生立即对云:

塘干水浅,难藏有志蛟龙!

托物言情,棋逢敌手。

184. 关帝庙楹联甚多,其中有一联曰: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千百年来,对于历史上这四位古人的名字,人所共知。惟有此联的作者:观察入微,组合入妙,升华入圣!法国雕塑家罗丹在《艺术论》中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予曰:“智慧是人人都有的,对于我们的大脑,不是缺少聪明,而是缺少灵动。”

185.《诗话解颐》载:有一天,唐伯虎正在沐浴,忽有客人来拜访,伯虎便以沐浴为由不便接客,客十分生气。后来,六月六日(俗传猫狗洗浴日),伯虎到那位客人家去回访,客人乃以牙还牙,也藉口沐浴不见。伯虎便题诗于壁戏谑云:

君昔访我我沐浴,  我今访君君沐浴。

我昔沐浴三月三,  君今沐浴六月六。

紧扣俗习,寓幽默于浅显言中,风趣独绝。

186. 易君左,因《闲话扬州》一文,惹起小小波澜;然竟因之构成千古绝妙之人名对,联曰:

易君左,《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

林子超,主席国府,连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上下联末句,虽然嵌名,却叶底开花,暗藏春色。妙!

187. 解放前,香港某报曾出一上联征对:

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二君胡适?其于右任乎?

应征者甚多,冠军联曰:

梅兰芳,伶梅之梅,陈香梅,影梅之梅,双玉徐来,是言菊朋也!

出对难,对对更难,知难不难,堪称绝对。

188. 抗日战争时期,各校西迁,金陵大学(简称金男大)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简称金女大),齐鲁大学(简称齐大),均迁于成都华西坝,絃歌不绝,仕女云从。有人出上联征对曰: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按:成都市第一小学为男校,位于城南;二小学为女校,位于城北。于是有人以此属对曰: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城南,二小城北,两小无猜。

嵌校名如嵌宝石,熠熠生辉。

189. 蒲松龄屡试不中之后,决心发奋读书和写作,他特地写一联作为座右铭,联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

此联,风传遐迩,无不交口称赞。同乡有个姓石的豪绅,人称之为石先生,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当看到了上述对联后,心理很不服气,欲找机会与蒲松龄一比高低。

一天,石先生终于找到了机会,与蒲松龄一同在茶馆品茶。忽然,有一只鸡因飞上破墙,与抓下的一块砖同时落地,被砖打死了,他便以此为题出上联曰:

细羽家禽砖后死;

他要蒲松林对出下联。蒲松林却谦逊地说:“我不会对,只好学着一字一字地对;但我不会写字,请石先生代笔。”石先生说:“好,你说我写。”蒲松林一本正经地说:“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完了。”石先生写后一看,见对出的下联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嬉笑怒骂,巧不伤雅。

190. 某天,蒲松林应邀到侍郎毕际家做客,大家约好;用“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饮酒行令”。毕际带头吟道:

三字同头左右友,  三字同旁沽清酒;

今日幸会左右友,  聊表寸心沽清酒。

说罢饮酒。其中有一尚书是个鱼肉乡民的贪官,平时目空一切,他接着吟道: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若非朝廷官宦家,  哪个能穿绸缎纱。

蒲松林见他傲慢无理,沉思片刻吟道:

三字同头哭骂咒,  三字同旁狼狐狗。

山野声声哭骂咒,  只因道道狼狐狗。

含沙射影,妙不可言。

191. 蒲松龄著作的《聊斋志异》,举世闻名。郭沫若说:

说鬼说狐,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说: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二位大师,高度概括,短小精当。

192. 蒲松林在《聊斋志异》中有不少妙联,下面再举一例: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上联隐去“八”,暗含“忘八”;下联隐去“耻”,暗含“无耻”。化平淡为奇趣,构思精妙。

193. 清末,沅州太守朱某,有一妹名庭琪,正处妙龄,不但花容月貌,而且才华横溢,诗词楹联,无一不精,正深闺待字。朱太守为了代妹选一乘龙快婿,特在府署后院,新建一座凉亭,并于庭的右柱上刻有上联曰: 

种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联语典雅优美,意境高深,许多应征优秀青年,无不使尽浑身解数,欲获芳心。朱太守在所有应对的下联中,选了几副较好的交给妹妹自己选定。朱庭琪仔细过目后,选中一个名叫熊希龄的所对下联,其联曰:

蓄一池水,测天地盈亏。

对句佳偶,璧合珠联。

注;熊希龄是湖南西部凤凰县人,生于同治九年(1870)考取秀才之后,仍在沅州攻读。当时因才貌双优而得佳偶。他后来中举,到京会试,成为清末进士。曾在北洋政府任国务总理。

194. 朱庭琪又名朱其慧,于九一八事变前因病逝世。熊希龄痛失爱妻,肝肠寸断,决定再不续弦。在他六十六岁时,经人撮合与时年三十三岁的毛彦文第二次结婚,他撰联自庆曰:

老夫六六,新妻三三,六六三三九十九;

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红颜白发眉齐眉。

上下联自对,不但组对精妙,而且贴切精当,风雅宜人。

195. 毛彦文的同学冯陈、昭宇贺曰:

旧同学成新婶母;

老年叔作大姐夫。

形象贴切,无以复加。

196. 从前,有一富翁,为富不仁。他有三个女婿:老大是一个出身官宦家的纨绔子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老二是一个富商的儿子,有钱无才;老三是一个饱学之士,但家境贫寒。因此,富翁只喜欢老大和老二,对老三冷眼相加,多方挑剔。有一回,他事先拟好刁难的行酒令,让老大和老二牢记在心。大年初一这天,他对三个女婿说:“今天是年头,就以头为题吧。”

老大说:“上字上出头,下字下出头,口字不出头,中字两出头。”

老丈人竖着大拇指,大加赞赏。

老二接着说:“由字上出头,甲字下出头,田字不出头,申字两出头。”

    老丈人又是一番赞赏。

    老三接着说;“岳父对我另垂青眼,就连三妹出嫁时的一床棉被都是特制的。请听我道来:

盖脚肩出头,盖肩脚出头,缩着不出头,伸着两出头。”

临场发挥,击中要害,闻者绝倒!

197. 儿时,在月亮湾读书,听老人们说:“学校附近的双井寺在康熙早年,有一名叫弘源的青年诗僧,因化缘做寺未成,便中途放弃,临行时乃吟诗一首留别云:

殷勤收拾旧袈裟,  检点行囊日影斜。

袖拂白云辞故里,  肩挑明月走天涯。

最怜松顶新巢鹤,  更忆篱边旧种花。

吩咐犬猫随我去,  免教留落俗人家。”

其言其行,只算诗人,不算僧人。

198. 隘口与凉亭交界处有一座山名叫严恭山,山下有一座桥,先名“保叔桥”,后改名“保儿桥”。原来这座桥是一孀妇为保叔许愿修的。后有人题诗曰:

保叔如何不保夫,  抛夫保叔世间无?

严恭石道真泉水,  难洗当年这点污!

诗训甚于言训,诗流万年,污流万年,桥虽更名,又有何用?

199. 相传,有一位老寿星年高一百二十岁,五代同堂。拜寿时,果真是“斑衣纷舞数层人。”恰好,新科状元赵文楷路过此处,适逢盛宴,在坐席时,他高居上座,雄踞一方。许多文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酒过三巡,群起而攻之,要他即席赋诗和留下墨宝,为老寿星祝贺。他闻后,淡淡一笑,便兴酣墨饱地疾书二十个字:

头顶双花甲,  眼观五代孙。

今日蟠桃会,  文星拜寿星。

写罢,掷笔便走。众人见字写得遒劲有力,如走龙蛇,知非凡人,都请落款。他只好回到桌前,从腰间摸出印章,在纸上盖上一方红印,抽身便走。众人上前一看,方知是新科状元“赵文楷”!顿时,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

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洗脱凡尘,出语洒落,十分中肯。

200. 阳春三月某天,风和日丽,碧水粼粼,河上无桥,来往行人,只得脱赤脚过河。这时,有一白面书生来到河边,见早有一位坐在水边的少女,因三寸金莲,不便脱脚,正在发愁。书生见状,便来到她面前,背朝着她,蹲下身子,打算背她过河;少女也不打话,伏在书生背上,让他手把手背着过河。过河之后,临别时,少女面泛羞红,欲言不言,谢在心里……书生因诗曰:

二八佳人阻碧流,  书生且作渡河舟。

先将玉手攀花手,  后把龙头靠凤头。

一朵芙蓉开满背,  两桩心事共同酬。

临行到岸无他赠,  半谢殷勤半带羞。

诗似现场拍照,如临其境,如睹其状,如见其心,真妙笔生花。

201. 清,光绪甲辰年,慈禧七十寿辰,规定全国各地要贴“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对联。

追溯以往:慈禧五十寿辰,爆发了中法战争,中国战败,开放了云南等地;六十寿辰,甲午海战,又遭失败,把台湾等地割让别人;这次七十寿辰,是日俄战争之后,又是东三省土地大片丧失。对此,章太炎怒撰一联曰: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刺腐败,刺奢侈,笔锋犀利,慈禧遗臭万年,佳联传诵千古。

202. 解放前,陈汉柳坪街上有唐屠者,因仗财势,捧上压下,乃“西门庆”之徒。平时,他大秤称进,小秤称出,民敢怒而不敢言。时有一位姓何名昌者,虽年仅十八,但为人聪明伶俐,出口成章,善于嘻笑怒骂。唐屠惧他笔锋犀利;每次何昌来买肉,要瘦便瘦,要肥便肥,不但秤足,而且没有骨头。

一天下午,因天下雨,屠店内有许多群众在玩,何昌亦在其中。在闲聊中,众口一词地,都赞扬何昌聪明。忽有人提议,让何昌为唐屠写一副对联。一开始何昌不写;后来,唐屠见大家怂恿势急,便说:“何先生,你就写我的屠刀和挺杖吧。”于是,何昌便脱口而出,联曰:

挺杖八尺长,杖杖通开生死路;

屠刀三寸白,刀刀斩断子孙根。

群众听后,无不拍手叫好。而唐屠却面红耳赤,啼笑皆非,因为击中他的要害。

203. 陈汉北浴晓星村,建了一座猎神庙,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无论心地善良与否,都去敬香。何率中先生拟菩萨口吻,于庙门两旁贴一联曰:

问过良心,再来拜佛;

不行正道,何必求神。

提醒良知,是活佛语。

204. 一九九八年,玉枢观总管佛重登宝座,北浴、廖河、朱湾等地先生们,均献诗联为之祝贺。余本不信因果,懒得参与;后经汪玉成先生一再邀请,乃不看佛面看人面,遂勉撰一联,曰:

昨日行善,今朝行恶,善恶不能两抵;

爱念曰慈,悯伤曰悲,慈悲总管双关!

观点如此,不敢唯心。

205. 陈汉柳坪吴剑翔先生聪明过人,诗词联立意精深,下语平淡,雅俗共赏。

解放前,伪乡长某在长溪山当道时,卖伕、卖壮丁,并搜刮各项苛捐杂税,挖地三尺,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其业师廖桂枝老先生为人正直,闻知此情后,向他进行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顶撞恩师;他舅父闻后,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他反而侮辱老人!当时人人对他侧目,视为狗彘不如。

后来,长溪山人民告了他一状,在公堂上,他竟与县长对嘴,官大怒曰:“你咆哮公堂,目无官长,足见你平时在乡村是一个鱼肉乡民的土霸王!这里,人民为你写了两副对联,便是你的罪状!”于是高声念道:

半载掌长溪,纸堆三房,布买百匹,无非民脂民膏。漫言黎庶可欺,善恶到头终有报;

一朝来县府,索捆千度,镣拖九斤,露出贼手贼脚,始信上官明察,果真大事不模糊!

读过这第一联后,他听而不闻,满不在乎,认为“搜刮民财”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也不以为耻!接着,听读第二联曰:

假马趁威风,喝壮丁血,抽保长筋,土地尽无皮,还要卖伕买表纸;

贩牛出报应,捺先生头,扫母舅脸,苍天如有眼,也该腾袋睏沙滩。

听过此联后,触及祖上,触及灵魂,浑身打颤,因为他祖上是牛贩子。为此,他对写此联的作者恨之入骨,誓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他破费一百大洋,贿赂当局了案。出狱后,他到处察访,方知是吴剑翔先生的“杰作”!

时吴剑翔先生正在八斗坪教书。这位伪乡长便用重金买通陈汉绰号叫孙猴子的伪区长廖爱(广西人)去查封吴先生塾馆。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他们以为吴先生爱吟诗作对,一定有“伤时”东西,一旦查获,便可以通共罪名格杀勿论。因为那时伪区长有“生杀大权”。当伪区长廖爱带着如狼似虎的区丁,荷枪实弹,气势汹汹来到八斗坪以后,不料吴先生提前辞馆先走了,只见校门两旁新贴了一副对联,曰:

昨夜梦见孔夫子,他叫我收拾笔砚,六经合有倒霉时;

今朝碰着孙悟空,哪怕你紧闭洞门,一棒打来须滚蛋。

以上三联,刺贪刺虐,大快人心!

206. 陈汉北浴苦竹村,解放前有一姓胡名佐廷者,博学多闻,且精通医学,家道殷富,田地山场很多。其佃户郑老三家徒四壁,虽目不识丁,但过耳不忘,为人刚正不阿,工于心计,口才出众,常常为乡里排难解纷,人皆信服。四十年代,郑老三祖母去世,无地安葬,欲求葬于东家胡佐廷祖坟山上,胡不同意。胡与郑虽贫富悬殊,但郑口才好,胡不能阻,只好经官裁断。

第二天过堂时,郑老三故意挑着破絮和小锅小灶,呆头呆脑地蹒跚而来。衙役向郑喝道:“向大老爷跪着!”郑故意怯生生地来到胡佐廷面前双膝跪下。衙役们又大喝道:“叫你向大老爷跪着,你怎向他跪呢?”郑故意愣了一阵子,却自言自语地说:“这里的大老爷比我们胡大老爷还大些吗?”这时,连县官在内,都受了他的蒙蔽,认为胡佐廷是“土皇帝”。稍顷,县官问郑老三:“胡佐廷告你夺他家的坟山,可有此事?”郑说:“小人无地葬祖母,只好埋在山上。”官说:“这就是夺嘛!”郑说:“祖母死了,我总不能放在家里;况且,我住的也是东家的田舖屋呢!”官说:“听说你口才很好,能诗能对,如果你立即口述一联,便允许你在胡家山上葬坟”。郑说:“请老爷出题。”官说:“就以今天本官断案为题。稍加思索后,他说:

处世不必真,逢场作戏。

为人总要‘恶’,扶正驱邪!”

县官听过以后,大加赞许,马上向胡佐廷说:“你就让他在你家山上葬坟吧!这堂官司虽输不丑,连本县都大开眼界。”

玩世不恭,快人快语,令人大开眼界。

207.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艺术。诗词是讲究艺术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读起来感到具体,感到动人,感到形象生动,如《插秧女》:

插秧姑嫂颊如霞,秀发粗疏髻半斜。

点水蜻蜓纤小手,平畴织出碧窗纱。

读完以后,插秧姑嫂的形态动作和劳动成果,历历在目。

莎士比亚说过,诗人的想象“为从来没有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写它们的状貌,使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比如发愁的“愁”,历代诗人都写过它;但由于他们所选择的角度互不雷同,“愁”的形象也就千姿百态了:

李颀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有了深度。

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秦少游词:“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有了形状。

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了倍数。

李涉再宿武关词:“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愁”成了对象。

《西堂杂俎》汤卿谋句:“古今只有万斛愁,而我独得九千斛。”——“愁”有了体积。

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

至于“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逢延已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贺铸词),则把春愁黯黯,恍惚迷离之状,更是写得如在目前。

总之,以眼观景,以情注景,以心状景,其景何等感人!

摘自1999年《诗词之友》第三期(略有变动)。

208. 言情之“情”,由于诗人的视角不同,所以“情”的形象,也就各尽其妙。

“想因载得离情重,故使分开两地愁”——情有重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情有深度。

“任延才学种甘棠,不料民情如许长”——情有长度。

“问世间情是何物”——情是东西。

以上两例,吐属名隽,清脆绝尘,内涵丰富,妙机四溢,尝鼎一脔,已知味矣,况对诸名家之集锦乎?!

209. 梁人,锺嵘在其《诗品》中说:“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真事,寓言写物,赋也。”现分述如下: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或抒情,是直言。如:

①一般直言:

“不求万事都如意;但愿一生无愧心。”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②顶针直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③拆字直言:

“女子好,少女为妙;

古木枯,此木为柴。”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

④叠字直言: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⑤谐音直言:

“西汉两司马,司马不饲马;

影坛一上官,上官非伤官。”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影坛一上官,指上官云珠。上官复姓。伤官,指点莁中十神名。

210. :比譬,比喻,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现得更生动、鲜明。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三个“部分”构成。三个“部份”全部出现的叫明喻,只用本体和喻体叫隐喻(暗喻),只用喻体的叫借喻。如:

①明喻:“南国有佳人,华容若桃李”曹植《杂诗六首》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暗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③借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煮酒月中香。”

211.将要描写的事物不直说,而是指东说西,以抒情出之。如:

与佛借蒲团,坐看大江浮日月;

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

此联纯粹是抒情,因为它既非写景,也非写人;作者独自借个蒲团,上联“坐看”大江沉浮之日月;下联写一纸警句“压”水里上下之鱼龙。“鱼龙”即鱼龙混杂之简括,意义十分清楚。至于写什么“警句”?没有明说,但读者定能猜出,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了。

总之,赋比兴三种立意手法,其艺术效果,难分轩轾,各有千秋。如:

1、立意的直接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立意的境界高:“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立意的奇特高:“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212. 佐坝刘木喜先生读过予之拙作《古韵新声——古诗集句三百篇》和《敝帚自珍》后寄诗云:

“同天还共日,雨露一般齐。

造物心难测,树高草却低。”

立意精深,下语平淡,以二十个字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十分谦逊的态度和盘托出,让人如闻其声,如面其人,如见其诚!

213. 清人施补华《砚佣说诗》:“三百篇以比兴为多,唐人尤得此意。同一咏蝉,”

虞世南:“居高声易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禁,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人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214. 相传有三位诗友同游香炉峰,顾船一只,与船户约定,中途不许加人,否则扣价。行至途中,船户遇一旧相识和尚,他乘三人不备,让和尚偷进后舱。行至峰麓,客赞峰高,其一曰:

“此山真个与天齐”次续曰:

“凤阁龙楼尽觉低。”其三亦续曰:

“燕去雁来飞不过”……

末句,三人久思不就,面面相视。不料和尚亦善吟诗,因低声告船户曰:这三位所吟之诗尚少一句,你可去续之,句曰:

惟余日月过东西船户从之。三人闻后大喜过望,但疑此句非船户所出,因问之再三,乃实告之。三人即请和尚出舱相见,不但不扣船钱,还加钱命船户具素餐招待。

末句乃天外飞悟,使神韵从逆境中脱颖而出。

215. 有一对青年男女,才貌双优。新婚之夜,烛火摇红,洞房春暖。新娘含情脉脉面带娇羞,问:“我睡在哪一头?”新郎面对佳丽,意动神摇,旋吟诗一首曰:

“牙床斜坐裹金莲, 半露酥胸半露肩。

故意却将痴话问, ‘ 奴家今夜哪头眠?’”

诗,情愈痴愈好;语,孩子气愈稚愈妙。读过之后,如睹其状,如闻其声。

216. 从前,有某才女新婚,同窗好友虽闹新房至深夜,犹喋喋不休。才女说:“同学们都是读书人,应文雅一点。这里,我有四个不吉祥之字,请在每个字下面各添六个字,然后合起来成为一首吉利的好诗。如不能续好,请恕我逐客。”说罢,便横书四字云:“到、绝、三、代”。

这时,大家都傻了眼,洞房温度由摄氏九十九度一下子降到零度;其公婆极不高兴,但因是新媳妇,只好怒而不言。当时,众同窗久思不就,只得让新娘自续,诗曰:

“到了婆家喜气洋,  绝色佳人进洞房。

朝堂前分大小, 代代不脱状元郎!”

这时,洞房里一片赞扬和欢腾,其公、婆也转怒为喜。忽然,有位同学说:“这是事先准备好的,不足为奇,应由我们自己出题。”于是大家走出新房,经过研究,要新娘按下面条件再写一首诗: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二、内容要含蓄地“下逐客令”;三、末句要借用一句唐诗。其时,所有的人都为新娘捏一把汗。谁知两分钟后,新娘便站起来吟曰:

“深深一揖拜诸君, 妾本无才不敢吟。

记得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婉曲有致,出乎常情,又异乎常情!非人为所能,实天籁也!

217.清人蒙近野,广郡窑头村人(俗诬为“河南村狗”)迎娶新人时,妇翁之兄(即伯公),令其口占一绝,以“河南村狗”四字冠于每句之首。蒙近野遂吟曰:

汉浮槎到五羊,风吹送桂花香。

人多少来争看,吠仙姬会阮郎!

末句,化险为夷,以牙还牙,读后不禁让人拍手称快!予曰:“在人生的道路上,帮助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你的好友搀扶你;一个是你的对手激励你!”

又曰:“面对一块石头,你若把它背起来,就是负担;你若把它垫在脚下,便促上进!”

注:蒙近野受刺激后,发奋图强,成为嘉庆壬戌进士,授翰林,官佥都御史。

218. 诗贵独创,不袭前人,重翻雅奏。欲达此目的,必须做到:一、知识面要宽,才能避免与别人发生无心之雷同;二、即使是与别人题材相同,得旁见侧出,别开生面。三、诗言情,歌咏志,识见应该放在首位,诗魂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以咏梅为例;宋陆游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主席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香,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以上两词,题材相同,词牌相同,字数相同,写作技巧相同(均为托物言情),但由于“识见”不同,却一调低沉,一调高亢!读后,一为之叹,一为之赞,一同伤感,一同振奋!陶明濬《诗说杂记》云:“欲达到透彻,必须有才、学、识三者之长。有才,则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有学,则采彼意象,入此规模;有识,则迹在尘环,志在云霄!”袁枚亦曰:“……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矣!”旨哉,二公之言乎!

219. 宋人林和靖曾在西湖隐居,二十年不进城,以种梅养鹤为娱,因有“梅妻鹤子”之说,已成公认。但诗人王琪却一翻历史“旧案”,写云: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前两句赞梅花玉骨冰肌,洁身自爱,不慕荣华富贵,甘处清贫,有“箪食应知颜子乐,縕袍谁笑仲由贫”之高风!后两句用幽默而风趣的笔触,进一步颂梅花之高雅,标格,以“误识”和“惹得”说明“梅非林妻”,洗清这段“桃色冤案”,言前人所不曾言。可谓一人口苦,万众心甜矣!

220.又清代诗人,奇丽川《咏梅》亦曰:

“珊瑚仙骨谁能近,字与林家恐未真。”

由此可知:诗贵翻案,才有新意,才能如四川的榨菜,越嚼越香!

221.为不拾人牙慧,跳出“梅妻鹤子”的“文圈”,予亦有《咏梅》句云: 

不坠红尘不坠情,岁寒只许结三盟。 

年年破雪传天信,犹是深闺未嫁身!

见贤思齐,心向往焉!

222.清人,陈明卿《咏雪》云:

填平世上嶔崎路,冷到人间富贵家。

冯钝《咏梅》云:羡他清绝西溪水,才得冰开便见君。

又有人《咏菊》云:

不容丹桂称前辈,只许梅花步后尘。

咏雪,而思至于填路和冷的公平,高慨也;咏梅,而思至于冰,雅见也;咏菊,而思至于梅和桂,高况也!皆从天外飞悟,“逢山开诗路,遇水架诗桥,”于是乎,诗神自会升仙矣!

223. 求知于书中,得知于书外,做知识的主人,不做知识的奴隶;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

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题目是《盲人挑灯夜行》,其意是讽刺“盲人挑灯”乃装腔作势,多此一举,自欺欺人。予反其意而用之,诗曰:

盲人手执夜行灯,自有行人伴夜行。

灯照他人人引路,一灯化作两灯明。

做有心人,活学活用,既省力,又管用,何乐而不为?

224. 钱钟书《谈艺录》:“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水花镜月,固可见而不可捉,然必有此水而后月可印潭,有此镜而后花可印面。”所以,吸取题神,别开生面,是一半工夫;深入浅出,以词达意,又是一半工夫。二者不可偏废。

225. 郑读五先生虽孤苦伶仃,双目失明,其爱国之情,拳拳可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咏葵》云:

男儿未有攘夷才,一点忠诚自笑呆。

听说葵花能向日,停锄不往后园栽。

古往今来,所有骚人墨客,都以向日葵比忠心;而郑翁却旁见侧出,由恨日寇而转憎“葵花向日”,爱憎分明,卓识高见,不见于诗中,却余音于言外,使青莲见之,当第二次搁笔!

226.杜甫《月夜》云: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身陷长安,怀念妻儿,不言已怀,却推已及人,借情言情,深刻!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郑会《题旅间壁》本是自己旅途思家,却不从正面说出,而是从家人如何惦念自己,屈指计算归程。立意婉约,情意绵绵。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元好问也是如此;还有清人竹岩《寄内》云:料得深闺应有梦,计程先我到辽西。

总之,以上四首,明明是自己怀念亲人,却不自写;相反,乃想方设法,推已及人,借情言情:或推想闺中独看寒月;或计算里程,估计回家时间;或委之以魂梦。迂回曲折,情透纸背。袁太史曰:“人贵直,诗贵曲,曲则愈见神韵。”信然。

227.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直插核心,形成高潮;但这种写法,会使后劲不足,出现蛇尾。然作者避开正面,不写自己,却写家人:在遍插茱萸时却少了一人,遗憾的是家中兄弟……曲折有致,出人意料,惊现豹尾!

228. 伟人壮语,气势磅礴,警句惊人,先声夺人,境界高人!如:黄巢《咏菊》:

其一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  满城尽戴黄金甲。

以菊喻兵,杀气冲天,想前人之未想,言前人之未言!

(此诗是黄巢五岁时所作)

其二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避开傲菊精神不言,乃言欲为“青帝”,把秋菊春花放在同等的地位,享受平等,意境高阔,抱负雄伟!

附录黄巢失败后的另一首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问, 独倚栏杆看落晖。

历尽艰辛,心如止水,英雄迟暮,不堪回首。

229. 宋,陈肖岩《庚溪诗话》:“赵匡胤《咏初日》云: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尽群星与残月!”

气势磅礴,声调铿锵!王者吐属,与众不同!

230. 明,朱元璋《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他小时是一个小叫花,失学,末句虽与赵诗相似,实无心之雷同,可以排除拾人牙慧之嫌。

231.毛泽东《咏青蛙》: 

静坐池塘如虎踞,绿杨荫里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托物言志,顺理成章,不可多得。

232. 寇准七岁时,人称神童,时有长者同登泰山,令其在三步内吟诗一首,他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景在眼前,情在心中,脱口而出,气贯长虹。“此亦天机直到,人工不能勉强。”(沈德潜《说诗碎语》)

233.清,宿松二郎河朱畏三,七岁时过目成诵,出口惊人!在应童子试时,主考见其骑在父亲肩上,

便出对云:子将父当马。

他应曰: 父望子成龙!

    在叩拜主考时,主考又出对曰:

小孩子双膝跪地,

他马上对曰:

老大人一手遮天!

主考喜极,将他抱在怀中,用胡须刺他,他挣脱下地,用手围着庭柱打转转,主考又出对云:  

手围柱子团团转,

他旋即答曰: 足踏楼梯步步高!

主考官又曰: 二郎河边双井寺。

他又脱口而出:五祖山上一天门。

主考官叹曰:是儿非池中之物!后,果被言中,他成为进士,授翰林。

234. 解缙年幼就有神童之赞,白叟黄童,都喜闻乐道。一次,他应邀赴曹尚书家做客,见大门未开,只开侧门,他不进去,曹尚书出上联云:“小犬无知嫌路窄”。

他对曰:“大鹏展翅恨天低”。曹公只得打开中门并亲自迎接,当看到解缙身穿绿袄时,又出上联曰:

井底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曹公身穿红色官服时,马上对曰:

锅边虾子着红袍!

现成语,俯拾即是。非人力也,乃天分使然。

235. 一年,古历九月初十日,解缙陪朱元璋出外散步时,因见两只羊打架。朱元璋对解缙说:“不要思量,速以这两只羊为题,写诗一首。”解缙云: 

莫思量来莫思量,畜牲无事见君王。

昨日过了九月九,今朝又见一“重阳”。

见解独到,妙悟惊人。

236. 有一天解缙同皇帝泛舟游戏,上船时,解缙因双足各踏一只船头,把船撑开了,自己掉在水里,捞起时全身湿淋,象落汤之鸡,大家拍手大笑。皇帝命其吟诗,他说:足踏船头忽两开,天公为我洗尘埃!

君王莫笑衣衫湿,曾向龙门跳出来!

自我解嘲,从容和雅。高妙!

237. 一次,朱元璋为了与解缙开玩笑,先与太监们设下一个圈套让他临时受窘。早朝时,忽一太监报喜曰:“皇上,娘娘生了一个孩子。”皇帝命解缙吟诗。

解缙吟道:吾皇昨夜降真龙;

太监曰:“是一位公主。”

解缙接吟曰:月里嫦娥下九重。

朱元璋曰:“已经死了”。

解缙又接吟曰:料得世间留不住。

朱元璋曰:已把她抛在水里了。

解缙再接着吟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话题一转再转,诗句一变再变,明白如话,有如宿构。

238. 早上,解缙之父让他打扫地面和开笼放鸡,他一边做事一边说:打扫堂前地,开笼放雀鸡。

其父说:“叫你不要吟诗,你为何偏要吟诗。”

解缙接道:分明是说话,又说我吟诗。

出口成章,天机独到。

239. 又有一回,解缙陪皇帝钓鱼,他暗中将皇帝弯钩换上直针。钓了一会后,他钓了一条又一条,朱元璋却一条也未钓到。皇帝正在此纳闷,忽有人揭了密,责他“欺君有罪”,皇上闻后,正欲责怪,不料他却不慌不忙地吟道:

七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去便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化险为夷,情在理中!

240. 解缙虽大智大慧,惜身材短矬。初入朝时,群臣讥其身矬。解缙因诗以答:

诸君笑我矮矬矬,我笑诸君食禄多。

倒吊三天无点墨,身长十丈又如何?

自我解嘲,才“高”岂惧身“短”。

241. 有一天,朱元璋会宴群臣,命以《天子》为题写诗,群臣辞以“题大才小”,不敢妄言;公推解缙能吟。于是解缙随口吟道:当今天子不是人;

举座大惊,皇帝双眉紧锁!只见解缙吟道:

乃是天上紫微星!

帝与群臣大加赞许。谁知,他第三句续曰:

“但愿微臣千百岁,”

皇帝大怒,群臣震惊!只见他从容不迫地续曰:

忠心辅主万年春。

一逆一扬,欲扬先抑,故弄玄虚,有惊无险。

242. 相传解缙一次出席一位阁老六十大寿,喜宴时,公推解缙代献寿章,他拿起笔在宣纸上横书四个大字,曰:真老乌龟

顿时,满堂大哗,这位寿星阁老,气得怒发冲冠,欲愤老拳!此刻,只见解缙从容不迫地拿起笔来,在这四个横书字下面各续三字云:

  老    

真   老  纱   鹤

宰   元  盖   遐

  相, 臣。顶, 龄!

这时,掌声、喝彩声全堂鼎沸!寿星阁老一再赞谢!

先逆后扬,化险为夷,自是大好;假定,明扬暗逆,则“真老乌龟”成了“藏头”骂人,那还了得!同样文字,由于出现不同,其后果不同如此。

243. 曹尚书出上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对曰: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244. 有某女寿星,儿孙螽斯蛰蛰,瓜瓞绵绵,她七十大庆时,贺客盈门,席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酒过三巡之后,主东拿出文房四宝,请解缙即席题词。解缙站起来走向案桌,拿起笔来疾书七字云:这个婆娘不是人;

    顿时,满堂大哗,主东怒不可遏。接着他续书七字曰:

    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堂叫好,主东自是笑逐颜开。不料解缙出人意料地又书曰: 养的孩儿都是贼;  此刻,全堂宾客万分震惊,主东大怒!只见解缙面带微笑,最后续书七字曰: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逆大扬,参商不共而共,水火不容而容,绝妙好词!

245.董玘,明宏治进士,官吏部侍郎。儿时,天资敏慧,远近夸为神童。八岁时,随父辈在江边游戏。其时船户正在运石过江,有一位御史出上联云: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神童对曰: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上联虽出得巧,然因触景生联;下联无景可触,全靠联想,且对同样工巧,难得!

246. 有许氏父子和乌氏兄妹,皆博学多才,名重一时。彼此性格相似,口才相若,每一开口,叫人捧腹。一次,他们四人在茶馆品茶时,人多嘴杂,其中有卖老鼠药的,有卖乌龟的……乌先生因出上联曰:

鼠无大小皆称老;

许先生对曰:龟有雌雄总姓乌。 

 雅谑风趣,闻者喷饭。

247.明代,伦文叙是大诗人,妙笔生花,名重当时。据传某人珍藏有苏东坡所绘的《百鸟归巢图》,欲请伦文叙配诗一首。展开画图他审视良久,便挥毫书成二十八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辽宁于海洲先生说:此诗妙在首句‘一只又一只’是加法,为两只;次句是乘法和加法相结合——三乘以四加五乘以六再加七乘以八,等于九十八。两句之和正好是百鸟。同画题遥相呼应,天衣无缝,颇合数学情趣。

前两句虽是数鸟,但明浅暗深,精巧妙趣;后两句升华,比拟允当,旗帜鲜明!

248.明时,某州学正,与秀才争产,各不相让,遂至涉讼,有司颇不直学正,因曰:

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

秀才对曰:

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

拆字双关,巧出妙对,不亢不卑!

  

 

249. 一个词语,在原意之外兼有新意,有“一箭双雕”之妙,是为“双关”。双关之艺术,含蓄生动,能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如:

杨升庵考中状元后,在回乡途中,与一武状元并船而行,两船谁先谁后,直接关系到各人身价,一时间,二人没了主张。这时,武状元沉思片刻,便对文状元说:“我有一联,你若能对好,我情愿尾后。”杨升庵点头同意。武状元便念出上联:“二舟同行,橹速不如帆快”;

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两位古人:一是三国时鲁肃,他是文官;一是西汉时樊哙,他是武官。含有文不及武之意。上联难度极大,杨升庵处于被动地位、一时苦思不就,只好忍辱居后。

从此以后,杨升庵一直是耿耿于怀。若干年后,直到儿子娶媳之日,还在思索。这天,拜堂时,响起鼓乐之声,他忽然灵机一动,马上对出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也是利用谐音,既指物,也指两位古人:一是北宋中期的武将狄青;一是西汉的文官萧何。含有武不及文之意。下联虽与上联并美,但输了时间,成了杨升庵一生的遗憾!

250. 在八十多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对联这种特殊的斗争艺术形式,发挥很大的作用。上海闸北区一家当铺的对联甚是构思奇巧,特别引人注目。联曰:

三鸟害人:鸦,雀,鸨

一群卖国:鹿,獐,槽

下联巧用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三姓谐音,把卖国贼喻为害鸟、害虫、害兽。精当贴切,饶有情趣。

251.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接到碧云寺住持长老的报告,说寺内困难,柴米俱无,要求布施。他知道:这位长老贪图酒肉,寺内香火甚旺,不会困难。因此,便亲自来寺访问。时长老正在煎鱼,香味四溢,见县令来了,一时急中生智,忙把煎熟的鱼用磬罩住。郑板桥心知肚明,便乘机说:“在下今日遇到一个难题,有人出一上联,我一时对不上,特来请教。”僧问什么上联?答曰:向阳门第春常在;

和尚说:“这是一副老联,下联是:

积善人家庆有余。”

郑板桥哈哈大笑道:“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我来得正巧,就来个大饱口腹吧。”说罢,便走上前去翻开磬,一盆油炸鲜鱼,香味扑鼻;老和尚面红耳赤,尴尬非常,再也不敢求施舍银两之事。

巧用谐音,揭开老底,虽玩世不恭,亦治之有趣。

252. 从前,有一秀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名闻遐迩的大才子。平时,每一吐属,定是语惊四座。就因为如此,他自视无敌。一天,他漫步河堤,见许多人在河堤边打桩防汛,忽有人有感而发,出一上联曰:

水内打桩,进一寸,浸一寸;

秀才一开始认为不屑一对,到后来发现“进”和“浸”两个同音字不易对。尽管他在堤上不断走来走去,也不断冥思苦索,还是无法对出。最后只得在众人的笑声中回到家里。晚上,点烛攻书,在微风中光苗摇曳,顿时,眼前一亮,马上吟出下联曰:

风前点烛,流半边,留半边。

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处处都有灵感!

253. 有一幢大楼,古色古香,晚上电火一亮,八角楼上放射出许多光棍,异常壮观。有人出上联曰: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诸角亮”的“角”与“葛”谐音,巧嵌古人名字,对起来颇费心思。有一联友以五眼桥对曰:

 五眼桥,桥五眼,数眼流水五子溪。

“五子溪”与“伍子胥”谐音,他是春秋时代吴国丞相。下联以古人对古人,天衣无缝。

254. 司马与杜胜获平反昭雪后,在中途相遇,几乎互不敢认:彼此又黑又瘦,头发长,胡子黄……司马笑吟联曰:满脸胡须,何需如此。

湖北人说“胡须”与“何需”近音。司马以这样谐音嘲笑那荒诞岁月给人造成面目全非。

杜胜见司马头顶光秃,对曰:

“数根头发,无法可施。”杜是襄樊人,其口音“施”与“梳”相近……

借谐音双关,寓贬于调侃之中。

255. 清朝道光时,举人李元度,湖南平江人,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精通掌故地理,著述颇丰,广有文名。当时,有四川刘乃香者慕名专访。言谈间,刘乃香突然问:“贵姓?”这是明知故问,李知其意,乃爽朗地答曰: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刘乃香闻后,不由暗暗佩服,因为“老子”一词,一语双关:既是倨傲自称,又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相传,老子本无姓,因所居之处有一片李树,因以为姓,自称“李耳”。对联前两句取意于《列仙传》:“老子西游时,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天,乃是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

李元度说完,随即问刘乃香:“贵姓?”刘曰:

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李元度听后,频频点头称赞。原来,联中“高祖”,也是双关;既是与老子针锋相对的自称,也指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一问一答,情理意趣,尽在言中。

256.曹斌《佳联趣谈》云:民国初年,某先生妻子病故后,娶姨妹续弦。新婚时,有人撰联曰: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大乔同穴,小乔同衾。

《汉书·李夫人传》中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语。我国古制,男子可以一夫多妻。但死后只能与元配夫人合墓。

上下联,属用典双关。巧妙。

257. 《评释古今巧对》载:祝枝山少年读书时,既颖慧,又恃才。因此,老师曾出对曰: 

旧竹先生,新竹后生,后生不如先生高节;

祝枝山对曰:

西瓜小子,冬瓜大子,大子未若小子多仁。

“高节”和“多仁”,寓意双关,慧心妙运。

258. 蒲柳泉《聊斋志异》中有个故事:章丘焦生在园中读书,半夜有二美女来,焦知其为孤精,拒之。女不肯离,说,能对上她出的联语才去。联曰:

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

焦凝思良久,不能对。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对之可矣。”于是对曰:“己已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欠一点”,既指字体,又指人缺墨水。

“连踪”,指踪影相连,“己已”在六十花甲子中有己已年;又“踪”谐“宗”,连宗又成典故:夏禹和涂山氏(狐类)相联姻,古己有之,何必拘泥?足下,既指“己已”二字下部,又对焦生的尊称。“已”,古时下部无钩,不上挑。“何不双挑”,又指两女都要。

字体双关,形象典雅。

259.《聊斋志异·孤谐》:“有名叫万福者,私一狐,其有孙能言者,出上联戏万生曰:

妓女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

万不能对,狐代对曰:

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能言,龟也能言。

上联中“万福”,既指旧时女子行礼,又嵌“万福”之名;下联中“能言”,既指能说话,又嵌人名,还将他比作龟鳖。嵌名双关,典雅风趣。

260.《奇趣妙绝对联》载:清代周渔璜,康熙间进士。幼时聪明过人。一日,乃师以母鸡下蛋出联曰: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渔璜对曰: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谷多”与“酒醉”,既表意,又拟声,拟声双关,形象逼真。

261.《评释古今巧对》:明代徐有贞,一 日与刘珏出游,路遇一担药材者,刘出对云:  

伏羲抖乱神农草,伯夷叔齐;

徐对曰:

钟离失却吕公绦,寒山拾得。

联中串有古代八位名人。叔,与束谐音,捆的意思。拾得既是人名,又是捡到。串名双关,清新俊逸。

262. 古时候,有个老书生屡考不第,错别字多,写文章牛头不对马嘴,笑话百出。以七十多岁高龄,还应“童子试”。主考在卷后题联曰:

行年七十尚称童,可谓寿考;

到老五经还未熟,不愧书生。

“寿考、“书生”,意义双关,吐属雅趣。叫人大跌眼镜!

263. 清,吴棠去某县接任知县,一路上两个轿夫按老爷分付匆匆赶路,行至中途,被一老者误撞了轿夫,轿夫大骂,吴棠下轿一看,原来这位老者是自己童年的老师,马上连连陪礼,老者出联曰:

新竹凌老竹,欺压先生!

吴棠对曰:老莲捧新莲,包涵小子。

借物言情,感人肺腑。

264. 古时候,某地有个姓叶的秀才,一日,来到故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长老派一小沙弥陪同。二人信步而行,见前面有几个尼姑正在挑运稻禾,叶秀才指给小和尚看,并吟上联请他对。出句曰:

尼姑田里担禾上(和尚);

小和尚知道这句是取笑他的玩笑对,因对曰: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叶秀才未料到小小沙弥竟有如此文才,心中十分高兴。一路上,边走边谈,忽见池塘中荷花已结莲子,乃吟道:“莲子已成禾长老”;

小和尚正思索间,忽见池塘畔有几株梨树,遂对曰:

“梨花未放叶先生”。

触景生联,双关奇趣,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65. 明初,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御史大夫徐晞,告老还乡。本地知县出于礼节,为其设宴洗尘。席间,一些秀才、举人,颇不恭敬。徐晞见此情景,遂出上联曰: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这些秀才和举人们,明知这是讽刺自己,思以眼还眼,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久思不成。徐晞笑曰:还是我来对吧: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运用谐音,讽刺辛辣,自况恰当,也诙谐风趣。(“仁”与“人”谐音)

266. 有一秀才进京参考,途经一渡口必须渡河,上船后,梢公说:“你是考生,必有文才,向者,我曾自得一上联,至今还没对好,欲请你代对。对得好,不收船钱,对不好,加倍。何如?”秀才想:一个粗人,有甚妙联难对,遂应之。梢公曰:“孔子生于舟(周)末”;

联中“孔子”既指孔丘,亦指船尾上的船孔;“舟末”(周),既指船尾,也指周朝末年。秀才听后,知遇高人,不敢怠慢。虽反复认真思考,一时无以应对,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秀才眼前一亮,吟出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联中“光舞”,既指闪电,也指光武刘秀;“汉中”,既指汉朝,也指天空。《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

“神韵”时时有,抓住,就成灵感;忽视,便失之交臂!所以,一旦发现,必狠抓“一闪念”

267. 有两秀才相邀,在郊外游目,见一童子手执长竿敲打桐子,桐子落地,童子高兴。一秀才出上联曰: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说完,目视同伴,望他属对,同伴一时受窘;幸好,附近有一妇女正在采佛手,顿时灵感一闪,对曰:

妇手采佛手,妇手伤,佛手香。

巧对来自巧遇,巧遇自生巧文,故必须迅速巧取!

268. 吕蒙正住破窑时,贫困之极,一年春节,无衣禦寒,无米为炊,曾撰有这样一比春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暗喻缺一(衣)少十(食)。慧心妙笔,想人之所不能想,言人之所不能言,吐属名隽。

269. 当年金圣叹被押上刑场,临刑时,其子女赶到刑场来活祭,场面十分凄惨。可是,金圣叹却从容镇定,强欢苦笑,他对啼啼哭哭的子女说:“我有一句上联,你们想想下联,言罢念道:

莲(连)子心中苦;”他本来是想转变一下凄苦场面,不料更引悲伤!这时,时间紧迫,他只好自对曰:

 梨(离)儿腹内酸!

联苦声酸,催人同泣!

270. 过去某药店有一联曰: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焉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当代湖南益阳吴鼎如,另有新对云:

马能行,虎能行,马虎岂能行?

    用语双关,亦庄亦谐,蕴含哲理。


本书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