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管理新智】网络营销中的那些“鱼饵”

印刷工业 2017-04-15



网络营销中的“鱼饵”设计理念是一种视觉设计的技巧,其并不是单纯地考虑美术设计形式,而是从营销的视角来布局网页、思考设计,指导每一个细节的图形、文字处理。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在改变中成为一种营销的手段。所谓网络营销,就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其最终目标是完成销售。视觉设计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如果把网络营销比喻为捕鱼的过程,那么优秀的视觉设计就是“鱼饵”,呈现出很强的交互性、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客户。

优秀的视觉设计应符合营销策略的需求,融入营销理念,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而这种以营销为核心的“鱼饵”设计可以分为三种,即直接简明的“鱼饵”、间接婉转的“鱼饵”和广泛播撒的“鱼饵”。这三种方式可根据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灵活运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还可以根据商品的自身特点延伸变化出更多的、更为巧妙的“鱼饵”。

直接简明的“鱼饵”

直接简明的“鱼饵”,就是为浏览者提供的购买的理由,是网络营销中最常见的一种视觉设计,包括发送优惠券、赠送小礼物、节庆促销等直接的打折促销手段,以及积分兑换、满三免一、第二件半价、购满一定金额返现金等稍微复杂一点的优惠方式。一般,这种“鱼饵”都会被放在页面最显眼的位置,商家希望通过这种直接简明的“鱼饵”,让客户得到一些优惠,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消费的快感。这种“鱼饵”的缺点是:很多商家都在使用,没有太多的新鲜感,成熟的消费者已经对此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间接婉转的“鱼饵”

间接婉转的“鱼饵”,是指在页面中更为巧妙、隐蔽地提出问题,让这个问题把远处的“鱼儿”吸引过来并牢牢地将其钩住。比如,客户在浏览了很多不同型号的商品之后,却并不真正了解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页面上虽然有关于优惠的信息,但客户并不清楚在购买时究竟能省下多少钱……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在页面上给客户留下了一些小疑问,但遗漏的具体信息并不是商家的疏忽,恰恰是预留下来的“鱼饵”。这种“鱼饵”不易被察觉到,客户往往在浏览页面的时候便不知不觉地“咬钩”了。

一般,间接婉转的“鱼饵”会被放置在页面中颇为显眼的位置,通过图片或文字的介绍展示出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当客户看完所有的页面后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全部答案,并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好奇、疑惑,甚至对页面的设计产生不满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去点击“图文链接”或“咨询按钮”。这就引发了更进一步的互动交流,也就咬住了“鱼饵”。

举例而言,在销售电视机的页面中,有关于电视机最大卖点、最大优势的介绍,并以醒目的图片突出了电视机时尚的造型、屏幕的优点,以及3D功能等等,同时也标明了电视机的具体尺寸和价格。但是,偏偏没有屏幕的分辨率或其他重要的参数值。所以,真正想买这款电视机的客户必须在咨询完客服人员后才能知道那些重要的信息。一般,页面旁边都会设置“点击咨询”的按钮;或者输入电话、邮箱就可以获得商品的详细信息,并且享受优惠的提示。这就是一种更为隐蔽的、间接婉转的“鱼饵”,它引导客户留下自己的信息,进入到客服系统,接受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和跟进营销。当客户在为发现页面中的“疏漏”而自鸣得意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咬住了“鱼饵”。

广泛播撒的“鱼饵”

钓鱼爱好者都知道,有一个钓鱼的术语叫做“打窝”,指的是钓鱼者为了提高垂钓时的效率,在固定的垂钓点播撒较多的鱼饵。如果在深水域、大水面钓鱼,甚至需要一连几天在同一垂钓点播撒鱼饵,这些不挂钩的散饵会吸引周围更多的鱼儿聚集过来,如此真正开始垂钓的时候才更容易咬钩。

用“鱼饵”的理念进行网络页面的视觉设计,不能局限在页面本身,同样需要广泛播撒“鱼饵”,这样才能引来更多的客户,增加页面的浏览量。首先,要对商品的主要消费人群进行定位,分析出这一类人喜欢看什么网页,喜欢进哪些论坛,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在他们可能进入的论坛里有计划地发布软文广告;在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网页上广泛建立页面链接;通过他们可能喜欢的大咖、大V的微博渗透广告信息,进行商品的推介;利用同类人群的微信朋友圈进行口口相传,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和前文说到的“打窝”是同一个道理,前者是把附近的鱼儿吸引到一个垂钓点,后者是把不同的浏览者引向同一个网络页面。二者都是在广泛播撒鱼饵,把潜在的目标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只有鱼儿聚过来才有可能咬到鱼饵。

网络营销中的“鱼饵”设计理念是一种视觉设计的技巧,其并不是单纯地考虑美术设计形式,而是从营销的视角来布局网页、思考设计,指导每一个细节的图形、文字处理。网站结构的布局、图形的创意、色彩的搭配,甚至每个按钮的位置都需要深思熟虑。设计师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进行双向思考,巧妙地运用“鱼饵”设计理念可以将普通的浏览者和潜在客户转化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使之最终成为真实客户,实现销售的目标。

(本文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


(请注明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