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研读圣经时可以提问这3种问题

今日佳音 2017-03-24


导 语

许多基督徒在读经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该如何读经?如何理解经文?释经家赖若瀚牧师提醒我们,在读经时至少可提三种问题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圣经。


曾有一大学教授愿意给予班上任何学生“甲”等的成绩,条件是他们须问一个有智慧的问题,并且提供寻找答案的路径。一般人都会认为智慧是懂得如何找出答案,但却不知道提问题与找答案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人起初以为重的对象下坠的速度比轻的对象快,直到加利略问“是真的吗”才有突破性的发现。又如,许多人都见过苹果坠地,但只有牛顿停下来问“为什么”。


“提问题”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启发思想、引导解经者发掘经文中深邃的意义。在平常的读经生活中,某些事实或细节并不引人注意,但一经提问后,文思与意义就自然显露出来。又有些人自以为懂得一些真理,在穷追深究之下,才发现原来是似懂非懂、并非真知其所以。


研读圣经时至少可提3种问题

1. 定义性或解释性问题——针对作者用词的意义与解释而提出的问题。譬如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或“作者使用这字词或短语的用意何在”等。许多圣经的名词或神学性的观念,看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但若细心追问,就会发现我们仍未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意义。曾有人问奥古斯丁:“时间是什么?”奥古斯丁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你不问我,我知道;但你若问我,我就不知道了!”正是这个道理。


经文中至少有3种词句或短语需要找出定义或解释,那就是:(1)钥字或钥句;(2)具有神学性意义的字词或短语;(3)艰涩难明的字词或短语。


2. 逻辑性或关系性的问题——专注于追究原因、追寻词句与词句之间合理的关系而提出的问题。譬如问“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个字词在句子中占了什么样的地位”、“这句子怎样与上文的句子连在一起呢”等。


3. 引申性的问题——主要为了找出经文的意义所带来的重要性而提出的问题。譬如问“这句子若是这样解释,对全段经文的影响有多深远”。


“提问题”必须以所观察的事实与关系为根据和基础,不必从零开始。“观察”部分是提供原料的,“解释”部分乃将原料加工制作,而“提问题”是这制作过程中的起步。提问的时候必须精细,但同时亦要从大处着眼,细节的解释必须视乎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如何。


不要怕问一些似乎是“无关宏旨”或“微不足道”的问题,因为通常在你回答问题之前,是不大会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的。有些起初看似无关痛痒的问题,可能会带来新的发现。再者,“提问题”的艺术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操练,甚至要经过多次“失败”的经历才能进入纯熟的境界。


逐题解答问题


提出问题之后当然要试着去寻找答案。而解答问题也要注意:


1. 解答问题必须针对问题的重心,不要东拉西扯,最重要的是借着解答问题找出经文的意义。


2. 解答问题可以采用历代学者传承下来的一些久经试验的原则。这些原则可归纳为下列9项:实义解释(第12章至第13章)、上文下理(第14章)、历史背景(第15章)、语法结构(第16章)、词的研究(第17章)、以经解经(第18章)、比较经文(第19章)、化解象喻(第20章)、逻辑推理(第21章)。


“实义解释”是“雨伞原则”,其他的原则都可以归纳在它的总意之下。


3. 在“雨伞原则”以下的8项解经原则,如同8种工具:锯子、锤子、槌子、锥子、斧子、钉子等,各有各的功能。不是每条问题都需要用上全部的原则去解答,然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会超越这些原则所订定的范围。遇有较复杂难解的问题时,可能要同时用上多项原则才能有圆满的答案。但到底要用哪一项、要用多少,就得看情况而定。


4. 使用上列原则的时候,必须采取“综合”与“均衡”的协调,米高逊(A. B. Mickelsen)在这方面的描述十分贴切,他说:


有关释经原则的均衡使用,不单要了解各项原则本身的意义,更要学习如何将它们协调在一起去应用。譬如,我可以拿着一本游泳须知手册,在岸上正确地摆动手脚,但当我跳到水中,就当尽力将所有的肌肉筋络协调,使一动一划都正确地配合,如鱼得水地游动。各部的协调是一种技巧的掌握,而不是法规的牢记。解释圣经亦然,它是将所有原则协调在一起去正确地解释经文的一种技巧。


因此,最好是将这上列原则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解经的任务就能如鱼得水了。


5. 以上的原则皆适用于任何文体的经文,因此被称为“普通释经学原理”。但遇有不同的文学体裁,诸如比喻、诗篇、预表和预言等,就得增添一些特别的解经重点,被称为“特别释经学原理”。这是“处理体裁”的原则(参第25章至第28章“量体裁衣”)。


6. 在解答问题之后,研经者可以“参照注释”,即参照其他学者或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并归纳出一种最切合经文的解释作为自己的结论(参第22章“他山之石”)。


7. 最后,“承认无知”是在无路可行时的“太平门”,但不能经常使用。


结论


我们相信圣经的信息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适切时代需要的,并且是可以让人了解的。研经者必须掌握合适的工具、循正规途径去找出经文的意义。研经者的责任不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乃是要让圣经说出它本身所要说的话。


要看解经是否正确,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想一想,若是圣经的作者如摩西、以赛亚、保罗和约翰等人参加今日教会的聚会,当他们听见讲台上的人解释他们的作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他们会极力摇头说“不是这样,我并没有这样的意思”,还是会不断点头称许说“对啦,这正是我的意思”呢?


来源:《十步释经法》

?0查看功能操作说明8收听当天的“每日箴言”8-1听昨天的“每日箴言”ss搜文章诗歌经文讲道章节或文字搜圣经经文或发首页圣经奉献社区留言与评论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