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疯牛娃花花:7所顶级大学轻松搞定

网络会客厅 2017-04-27

分享嘉宾:花花

分享时间:2015年11月8日

分享地点:网络会客厅

文字整理:巴布



花花:McMaster大学Life Science大一学生。叫花花,却是个男生;自称不是学霸,却被加拿大前七的大学全部录取(UBC、UT、Queens、Western、Waterloo、McMaster和McGill)。

花花15岁到加拿大留学,爱美食、爱旅行、爱拍照、爱发朋友圈、爱买东西、爱家人、也爱跟家人吵架……





— 暖场 —

主持人张田: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网络会客厅的主持人,很高兴又在这里和大家相聚。

非常感谢于文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能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留学的事情。看到大家早早就按捺不住,期待嘉宾的分享,我也就早点上班,热热场,介绍一下这次分享的准备情况,也从我自己的认识角度介绍一下花花这个孩子。

网络会客厅的分享多数都是请的家长,因为我们是家长,似乎家长之间更有共同语言。很多在这个平台听过分享的家长,可能会有感慨:瞧,别人家的孩子!说实话,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成功很多都不可复制,而教训却可以借鉴。

上次群主邀请孩子们到时网络会客厅的分享,打动了很多家长:孩子们真棒!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能干、坚强!

如果说家长们的分享会让群里的一些爸爸妈妈感觉到压力、紧张、羡慕,那么孩子们的分享则会让家长们感到放心、释然和充满期待。

所以群主和我交流,觉得要更多一些孩子们的分享,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家长推荐花花小盆友。

花花在加拿大读了4年高中,今年进入大学。他是移民到加拿大的,读的公立学校。第一年,由于家人都还没来,他住了一年寄宿家庭。一个15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公立学校打拼生活。

大家知道,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到了第二年,花花的家人来加拿大时,花花已经是主人了。他带着家人搞定了一切定居的事情,房子车子……

花花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尤其吸引我的是和老外一起去户外野营。我曾看到一张照片,他在零下50度的冰河上钓鱼。另外,他还喜欢做模型,一个大男孩,去做那种很细致的模型,让我感觉到他个性上的极大反差,有点粗可以打铁细可以绣花的感觉。

除了户外、模型,他还是调鸡尾酒的高手;还有美食,他生命中的一件绝对大事;收藏也是他生活;代购,自己赚回国机票。他喜欢医学,去年暑假在北京120急救中心做志愿者,经历过生与死。他也会吐槽自己的考试,玩疯了以后,当然需要疯狂地读书……是呀,这孩子简直就是没有他不喜欢的事儿。

其实,死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成绩好,会读书的孩子不用死读书也能成绩好。我们是过来人,我们都懂。生活、读书、成绩是相辅相成的,他的大学申请有好结果,应该不仅仅是成绩好。通过了解花花,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学抢着要他?这样的孩子不只是加拿大,到哪里都会有人喜欢他,都会录取他。

场子暖得差不多了,开场吧。

此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响,花花登场


第一幕:我的大学


我如何确定大学申请目标。刚刚进入大学时的心情感受。我获得的大学录取,这几个大学的特点,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所大学。

大家好!我是花花,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McMaster University(麦克马斯特大学)就读,大一,专业Life Science,学校简称麦马。

先说说加拿大的几所大学吧,从东边开始。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很有名气、很美,艺术类和医博类专业都很厉害。SF(西门飞沙大学),也在温哥华,略次于UBC,具体了解不多。中部有University of Alberta,阿尔伯塔省产石油,所以该校石油工程专业很厉害。再就是大名鼎鼎的UT(多伦多大学),全科都很好,有三个分校,最好的一个在多伦多市中心,很繁华。然后就是享誉全球的McGill(麦吉尔大学),医学类专业很牛很牛,处于魁北克省,文化风情都很有特色。

我今年年初申请大学的时候,心情特别紧张,觉得自己成绩没有那么脱俗,会不会没有大学要我。于是乎,别人都花两三百加币申请两三所学校,我花了将近1000刀,把加拿大所有的好学校都申请了一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UBC、UT、Waterloo、Queens、Western、McGill、McMaster竟然都给了我offer,感觉自己白花那么多钱,值!哈哈……

我个人其实很讨厌UBC(仅是个人观点)。UBC在温哥华,去过这个城市几次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里。温哥华在东海岸,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没错,很美的城市。但是也正因此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商巨贾在那边购买房产,房价被哄抬到了一个畸形的高度。我认识不少在温哥华上学的大学生、高中生,在加拿大三四年了,英语烂到不行。我说的可能比较不留情面,但确实是事实。温哥华中国人实在太多,土豪也太多,天天豪车夜店、纸醉金迷,很少有人出淤泥而不染,好好学习的。我自认自制力差,所以就不诱惑自己了,于是UBC成了我不考虑的一个对象。

我数学、物理成绩还行,但是这两科我是真的不喜欢,所以我大学就把专业方向定在了Science(科学),再加上我想学医,我最好的选择就成了Life Science(生命科学专业)。

再看剩下的几所学校,Waterloo(滑铁卢大学),它以数学和工程专业著称,但是科学方面表现相对平平;Western Ontario(西安大略大学)商科很厉害,但是并不很适合我。于是就剩下了Queens,McMaster,McGill和UT。

我自己的理论是:挑专业不挑大学,挑城市不挑大学。一个大学名气大排名高,并不能说明它很适合你,自己想学的专业厉害才好。挑城市不挑大学,就是说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也是要生活的,尤其是大学这几年,我们处于固化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生活方式有很大可能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一生。所以,大学所在城市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考察了UT所在的多伦多,生活丰富方便,但是竞争真的激烈。每届收很多人进来,但是年年淘汰。因为学生实在太多了,所以教授普遍给分比较低。

McGill所在的蒙特利尔呢,法语城市,路牌街道一个英语词汇都没有,压力大大的,但是学校很美,古老的建筑感觉很好,对我吸引力很大。

Queens(皇后大学)所在的Kingston呢,则是一个非常安静非常美的小城市,但是有点儿太小了,我感觉大学一直闷在那边也不好。

于是,我最后选定了现在的学校McMasterUniversity,在国内知名度较低,但是它的Science专业跟UT、UBC是同水准的。校园很小很可爱,学校位于Hamilton一个小城市,没有什么夜生活,也没有太多娱乐,但是开车去多伦多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所以平时学习忙的时候,能在大学里好好看书,不忙的时候想找点乐子,开车或蹭车,一会儿就能到多伦多,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折衷。于是我就在这儿了。

第二幕:在加拿大留学


刚到加拿大时的情景,我的生活,我遇到的困难,我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适应,安定,开始留学生活。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我最感恩的人。

2011年秋天来,我来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一个小城市:温尼伯,这里中国人很少。当时我选择了一所小的公立校,整个学校500人,中国人一共就4个。

出国之前我就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工作,不要跟中国人来往,先把自己的英语练出来再说。于是我找了一家白人的Homestay,爸爸、妈妈、一个男孩俩女孩,两条大狗。

刚到时觉得很好,很新鲜,住在独栋的House里,后院要割草、要铲狗屎、要扫雪。但是慢慢的,就跟Homestay有了摩擦:不喜欢每周做卫生,不喜欢帮他们清理洗碗机,不喜欢他们做的吃的。后来就闹了起来,导火索是他们竟然要求我三天只能洗一次澡,每次只能洗5分钟。这有点过分了!于是我就找到教育局,一番大闹之后,住家终于妥协到每天能洗澡,一次5分钟。但是这个“谈判结果”,也使得我和他们的关系有了裂痕。其实现在我想想,也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他们收入不高,接待留学生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为挣钱,在吃的东西上省钱也是必要的,家里三个自己的孩子,一个中国来的孩子,搁咱家咱也得更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的孩子在高中会去打工,打完工回到家,家长也会想:我家孩子这么累了,那个中国孩子今天就闷家里看了一天电视剧,那就让他把洗碗机收拾了吧。可以理解是吧。再加上我刚到加拿大,毕竟语言不好,有时候肯定会有意无意冒犯他们。

这也是我想要强调的一点:语言!我觉得掌握一门语言分这样几个步骤:

1.初来乍到,说不好,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无法完全明白别人的意思;

2.词汇量够了,能生存,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明白别人说话的字面意思,到了这个阶段就能在国外生存;

3.掌握语感,会用敬语。英语会说不难,能说得好真难。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措辞、怎样表达敬语、怎样不冒犯别人。这个阶段就能理解别人的话中话了;

4.完全掌握,会用英语开玩笑,会用英语骂人,能用好shit、fuck、bitch、damn这几个脏词,也是技术;掌握了这些“糟粕”,才是真正的掌握了一门语言。哈哈,相信大家也是明白的,不会国骂怎么敢说自己会说中文?

有些孩子在国外,就满足于第二个阶段,那就只能生存,生存不等于生活,好一点的,会进到第三个阶段,会用敬语,可以过得比较圆滑,但是融不进去这边的圈子,不过这样也够了。

我真的是很幸运,初来乍到去了一个中国人很少的学校。对于学校里的白人来讲,中国人简直就是新物种。大家对我都很有耐心,我也交到了不少朋友。当时我九年级,我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到了第二阶段——可以生存。可惜,我第一年结束,从Homestay出来之后,才到了第三阶段。

哈哈,感觉有点沉重,咱聊点别的。我是北京孩子,北京的冬天冷,但是真的比不上我之前在的温尼伯(Winnipeg),真的是世界上最冷的城市。每年冬天有将近两个星期在零下60度,每场雪都能没到膝盖。热水泼出去,就直接变成雪落在地上。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挑战。

第一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哇塞,好多雪,我要去玩;下第二场雪的时候,我:又下雪了,好大!我要去玩!然后,第三场雪下了三天,我:……怎么又下雪了?这时,我的Homestay递给我一把铲子:你把后院给我铲出来。不爽!!接下来,就是第四第五第六场雪,我的心情……于是等到第二年冬天,第一片雪花飘到我手心的时候,我眼泪都下来了,“怎么又下雪了啊!!”……

对于刚来的孩子,新到一个城市,一定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找当地人问清楚,哪里是危险区。在国外,一个城市的Downtown一般是最乱的,晚上不要去瞎跑,会被抢,女孩子更要小心。以我自己的经验,去Downtown就是黑帽衫、牛仔裤、双肩包,低头快走,越不容易引人注意越好。

我最感恩的人,想想应该是我那个学校的国际生负责老师,还有我的Homestay。

第三幕:四年高中生活


我的学习、交友、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假期安排。

我为什么不是学霸?高中生活中最出彩的荣誉和事件,高中生活中最遗憾的点滴。哪些因素让这么多学校都喜欢我?

我高中四年转了三次学。第一年转学因为学校是个IB校,而我想学AP;第二年我父母移民到了温尼伯,为了让他们生活方便点儿,我转学来到一个中国人比较多的区域,好在中国人多的南区也有一所AP校,于是我就在这所学校度过了我的10-12年级。

这所学校中国人多一点,1200个学生里有100多个中国人。在那里我意识到学校里的等级分层。

每个公立校都会有这样几个圈子——学霸:成绩很好,从不翘课,经常拿奖,基本不参与体育项目,这类人以CBC居多,也有白人;成绩好的:成绩不算优异,但也90%左右,学得认真但不拼命,新来的中国孩子有些能处于这个圈子;体育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运动赛事,hocky啊篮球啊足球啊橄榄球啊,为校争光,一般是高大威猛的白人男生和金发碧眼长腿的白人女生,这类人在学校最为活跃,人气最高,校方也对他们的成绩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的呢,要么不来上课,要么是一下课就聚在外面垃圾桶后抽烟的孩子,我那个学校有不少。英语很烂,成绩很烂,天天玩网游,基本都抽烟,翘课是常事,很可悲!

我在高中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圈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点都没错。有的人真的就没有认识的价值,那就坚决不要跟那些人来往,跟诱惑划清界限,慢慢地身边就会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说说我自己,我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喜欢踏青。到了加拿大之后,更是被这边的好山好水吸引,发誓一定要好好探索。正巧,我们高中有个老师组织了一个Club,专门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夏天秋天我们去划独木舟,去徒步;冬天我们去滑雪、去冰钓、去住雪屋。我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也通过这些活动把我的语言从流利提高到了接近母语的水平。现在出门我也可以装成CBC了。

让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我征服了加拿大一条难度排名第12的徒步线路,全长72km,重装4天走了下来,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走下来的中国学生,真的是很有成就感。我毕业的时候得到了学校的Wilderness Award,每年颁发给一个最勇敢的户外探索者,我很开心,这个奖项在我心里胜过任何奖学金和证书。

学习方面,我从小就跟家里有个约定,我们会定下来大致的目标,比如这学期平均分90%以上,然后家里会完全放手,由我来达到这个目标,我也乐得意耳根清净,也就能更自由地安排我的时间。

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因为我真的不怎么做作业,基本都靠上课听讲、记笔记,回家看一看,不太懂的google一下或者翻翻书,搞懂了就好。这样就给了我更多时间来做我喜欢的事情。

我一定要玩,这个没得商量!!但是我不喜欢傻玩,我一直相信,能达到同样娱乐效果的活动有很多,那为什么不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也有意义的活动呢?

比如这个暑假,我可以选择像我的同学一样,回国睡觉、吃饭、夜店、唱歌、见朋友、旅游,但是这样真的有意思吗?加拿大的大学,就像之前一位家长提到过的,很注重成绩,没错。好的大学每年会收到成千上万份符合成绩要求的申请,到了最后,筛选的标准还是要看这个申请者的课外活动。我上学期的周末在当地医院打工,虽然只是送送水端端饭,但是也耳濡目染地学到了这边医疗体系的运作。假期回国的时候,我也会参加一些实习,比如每年夏天我都会去一个研究所做课题,这些经历都是很多同龄人没有的,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帮了我很大的忙。

第四幕:现实的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和生活,与高中的不同,进入大学后感觉到没有准备好的事情和我最顺利的事情

我的大学开始不是很顺利。我想了想,发现我一旦上大学,能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很少了。于是,我选择跟家人从我们住的城市Winnipeg开车到Hamilton的McMaster,一起来个2100公里的公路旅行。我们边走边玩开了三天。因为路上出了点意外,结果在开学当天才到达McMaster,大学的节奏搞得我措手不及。如果我能再来一遍,我会在开学前一星期到达大学的城市,好好探索,好好准备,在这个城市稍微培养出一些熟悉感和归属感。

McMaster也算是牛校,学生们都很聪明。在高中,我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学校里总有不好好学习的傻孩子;在大学,所有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很难找到之前的优越感,所以一开始很多同学都觉得很失落。我觉得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信。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特别厉害特别懂,但是他们很自信,就让你觉得这个人好厉害!所以要告诉自己:我很棒!我能做到的事情不是这个教室里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慢慢就扎稳了脚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享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了。

尽管以前我意识到有一个时间表的重要性,但毕竟高中相对轻松,时间表不需要太严格,而到了大学,那么多需要上心的地方,啥时候上课,啥时候去实验室,啥时候做作业,啥时候有考试……非常复杂,不好好安排时间,即使连睡觉都放弃了,还是拿不到高分。因此,时间管理,真的很重要。

我之前说过,我参加了很多实习,其中包括很多的实验室实习,于是练就了我一身“软实力”,做lab的时候很精确很迅速,所以每次在做化学和生物的lab时,我总是第一个完成,也是高分,然后就有同学来找我抱大腿,哈哈……很有成就感,也借机认识了很多人,交换了很多资源。在高中假期边玩边学的东西,竟然在大学帮到了忙。

我申请大学时,听说很多人做假,假的经历假的实习。想进好学校的心情我理解,但这样真的有意义吗?进了大学之后,哪些人是混进来的一目了然,再明显不过了。所以我建议,趁着高中有空,课程负担不重,尽量去磨练自己的这些能力,以后一定会有用的。

— 谢幕 —


最想和同学们说的几句话,最想和家长们说的几句话。

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花时间找有经验的人好好商量一下自己该做什么,就算要玩,也要玩得有道理,有逼格,永远不要傻玩。家长们,请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自由,毕竟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自己来体验来撞墙吧。

互动环节

家长:请问你的实习从哪儿找的?实习要看家长资源吧?

花花:我没有靠家长。家里并不想管我,我有一个好朋友,初中就认识了,他九年级拉着我参加了一个活动,在无锡的一个研究所做实验。我在那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体验了一下实验室生活之后,觉得很好玩,就树立了我想学科学的目标。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一定要体验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事情。不要因为喜欢穿白大褂就说自己要学医,不要因为喜欢看化学药品变颜色爆炸就说自己要学科学,不要因为喜欢穿西装就说自己要学商科,都去体验一下。

我的大学参谋也是通过实习机构认识的。通过实习,认识了一个特别专业的美国老头,给我提了很多金子般的建议。

家长:怎么没考虑申请美国大学?

花花:因为我是加拿大移民,学费很便宜,一年2万加币的学费+住宿,再加1500加币的书本,每个月还有1500加币的零花钱。

美国大学要考SAT,我当时没有考虑。再说花了那么多钱移民到加拿大,还没享受福利就去美国交国际生学费,太亏了吧。

主持人张田:你申请大学有没有通过中介?

花花:没有。我觉得没必要,而且说实话,现在的中介好贵啊。我跟那位很了解大学的老人聊过几次之后,搞清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有什么,列了个时间表,之后就按照他的建议一步一步来,完全没必要花钱请中介。

家长:我们孩子现在一所公校的9年级,住华人Homestay,10年级想转到另一所更好的公校,11年级再转私立学校,现在我们有点纠结频繁转学对她各方面的影响?

花花:转学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每折腾一次都会损失一部分适应的时间,和已经有了雏形的朋友圈。我的很多资源都是在一所学校的第二年、第三年才发掘出来的,是跟老师混熟了才有的机会。申请大学11、12年级的成绩很重要,要看孩子想转学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真的有理有据必须转,或者教学质量能有质的飞跃,再或者孩子在新学校已经有了优质人脉,那也可以考虑转学。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要好好考虑很多细节。

Homestay的话,我觉得孩子适应了环境之后可以考虑转去白人家庭,吃的可能不习惯,但是深层次体验北美文化的机会,只有高中有机会。

家长:国际生一年在加拿大温哥华费用多少?

花花:温哥华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认识的温哥华国际生,有抱怨5000加币/月的零花钱不够花的,也有$1500都用不了的;学费也从很贵的私校到两万多加币一年包homestay的公校;从20w人民币一年到上不封顶,真的说不好。

主持人张田:讲讲你的恋爱观。

花花:上大学之前一定要有恋爱经验,别人都是情场老手了,作为一个菜鸟很难混下去。所以建议家长们不要阻止孩子们高中谈恋爱。其实,高中谈恋爱基本是绝对分的,有数据支持。

如果家里是女孩子,一定要做好每个方面的教育,这个很重要。然后要强调圈子的重要性,和一个人交往要接触这个人的圈子,找学霸交往比较好。如果家里是男孩子,那就放开了随他去吧。

家长:加拿大的大学什么时候明确专业方向?你又是什么时候明确的?

花花:大多数大学都是大一选一个大致方向,到了大二再细分。我从小就喜欢和科学相关的东西,九年级暑假第一次去研究所体验生活觉得很棒,之后每年都去参加,然后就把方向大致定在了科学专业。11、12年级发现我自己喜欢生物和化学,不喜欢物理和数学,再加上从去年暑假开始我去北京急救中心实习,很是仰望医生治病救人的伟大背影,所以我专业选择了科学,以后的目标是医学院。

我现在打算大三去欧洲交换一年,又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机会。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中,比“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排名更靠前的是“做一个开心的充实的人”。

以我的资质在家长们面前不敢妄言,但是我真的认为我们这一代孩子都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不想太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不为了出人头地做事情,纯粹为了迎合自己的喜好,给自己增长见识,提升“逼格”而去参加活动。做一个开心的好人,就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的。

编后:


花花的分享传递给家长的信息理念很明确,要自己克服困难,要自己知道如何做,要经得起诱惑,也要有自己的目标。花花是一个特别立体的孩子,真实、可爱、热爱生活、有追求。

责编/于文



版权属网络会客厅,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