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罗瓦印象 | 最纯粹的芬兰

原创 2017-04-30

小编手记 by 柠檬草 Emilia是我在塞万学西语时认识的同学。去年夏天,她在毕业前最后一年选择去芬兰做交换。一直期待她可以写写亲身体验的芬兰,在极光、驯鹿和圣诞老人之外,带我们去“看”这块神秘土地的更多面。


本文作者

Emilia小硕刚毕业,宗教学专业,没事就跑跑各地的教堂和寺庙,从此自由行爱好养成。在波罗的海上飘荡过,也在板鸭南部小城的海边嚼过pulpo。目前正在努力开始工作攒一部新相机开始新的旅程。


2015年下半年,作为交换生来到芬兰拉普兰区的首府罗瓦涅米生活了半年。这里的环境优美、和平安定、居民朴实善良,对于那些渴望居住在世外桃源的人们来说,芬兰的拉普兰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


1初识罗瓦涅米


对于深度旅行者来说,没有到过芬兰北部的拉普兰地区不能算作去过芬兰;而对芬兰人来说,拉普兰区的首府罗瓦涅米(Rovaniemi)就是他们的第二首都。



罗瓦涅米大桥


沿着罗瓦涅米的城市中心主道路,慢慢悠悠地从北走到南,也就十来分钟,但这个小城所辖的拉普兰区坐拥了三分之一的芬兰国土。拉普兰区是芬兰的一个行政区,但是“拉普兰”(瑞典语:Lappland,又称拉普兰德)实际是一个民族区域,横跨了挪威、瑞典、芬兰以及俄罗斯北部。拉普人(Lapps)自称为"萨米人"(Sámi),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作为民族的发源地,拉普兰可以说是芬兰中的芬兰。



拉普兰区域


罗瓦涅米位于北纬66度,它的市中心和教堂坐落在欧纳斯河(Ounasjoki) 和凯米河(Kemijoki)两条河流交汇处的西部平原,东部是欧纳斯山(Ounasvaara),南部是拉努阿地区(Rauna),北部就是北极圈。



罗瓦涅米风景

2罗瓦的四季与自然


罗瓦涅米人烟稀少,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保存完好,造就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这里的房屋就建在湖边或者林中,抬头就能看见松鼠在树林或草丛中跳跃。冬天的雪地里不时有兔子的脚印,幸运的话还能在马路上看见两三只驯鹿,夜里行车会不小心撞上车头灯前窜出的狐狸。

 


罗瓦全景

日不落的夏

八月末的傍晚,太阳还悬挂在西边迟迟不肯落下,到了晚上十点,夜幕才完全降临。你能想象这里夏天的午夜阳光,太阳持续悬浮在地平线上长达70多天,黑夜和白天的界限十分模糊。仲夏节(Juhannus)的设立就是为了纪念夏至的白夜,太阳会在地平线上悬挂不落。夏至前后,人们会在郊外点燃篝火,烧烤,跳舞,蒸桑拿,并竖起装饰精美的柱子,庆祝光明驱散黑暗、夏昼的高潮。

 

盛而短暂的秋

珍贵的夏日一旦过去,短暂的鲁什卡(Ruska,秋季)成为人们当下最宝贵的季节。秋天作为收获的季节在芬兰显得尤为真实,驼鹿、貂熊和松鸡在林子里穿梭,鱼儿长成,莓子成熟。当地人会利用秋日的周末去野外进行采摘,带回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果酱和饮料,贮存过冬或售出。

 

在罗瓦涅米几乎没有农贸市场,丰收集市(Harvest market)给当地人提供了直接交易的机会。在这一天,几乎所有的罗瓦涅米人都会赶来这里,看一看别人家卖的手工羊毛织品,挑一挑最新鲜的红莓和云莓,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甘草糖,或者买一根大烤肠和一杯咖啡,坐下来与人闲话家常。

 
丰收集市上的各种浆果产品


丰收集市上的红莓


罗瓦涅米的秋天是一个摄影师喜爱的季节,越往北走,秋天叶子的颜色越为丰富,黄色、红色、褐色,一层一层铺在远处的山丘上,连水里也有了斑斓的色彩。在Vaattunki山间徒步时,叶子被前一晚的雨水打落在林间小道上,金黄的树叶参杂着青绿或青白的苔藓,像是一卷彩织地毯缓缓在你脚下铺开,两旁不时有驯鹿在林间穿梭,又惊得四散逃开。

 
林子里的驯鹿


秋天的远足


对于在城市长大的我来说,罗瓦的日落变得难得可贵。初秋的时候,太阳落在了城市的另一边,铁道的尽头半个太阳露出来像一道金色大门,沿着铁轨一直向前走,像是能走进那扇门里。


等到深秋,太阳落到了山丘上,把树染成了明黄,把云染成了橘红,把天空染成了粉色和紫色,凯米河忠实地映照出天空的颜色,就像芬兰诗人索德朗格在诗中所描述的意境一般:秋天苍白的湖,轻柔而无声地承受高空,如同生与死的一瞬间,在昏睡的浪头吻另一浪头之中。

 
傍晚的铁道桥


深秋的日落


极光跳动的冬

从10月底开始,树上和远处的山开始挂满白霜,像披上了白袍。有时在日出之前,河面上会腾起浓浓的白雾,水雾会沿着河流迅速覆盖掉远处的山,吞没了人们行走的铁路桥和车道,五米之内只能看到周围影影绰绰的物体。



霜冻


罗瓦的冬天


12月,罗瓦的气温可以降至零下20-30度。然而这里的人并不怕北极圈的黑夜,住在北极圈的冬半年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极光。按照萨米人的传说,狐狸跑过白雪皑皑的荒原时,尾巴扫起了地上晶莹的雪花,激起照亮夜空的火花就是极光,所以极光在芬兰语又称为“狐狸之火”(Revontulet)。

 

有时太阳还没落山,天边就会出现几缕跳动的绿光,日落后两个小时内会有一次极光大爆发,夜晚11点左右又会出现另外一次更加清晰和壮观的极光表演。最常见的慢极光形态就像舞女手中的绿丝带随着圆舞曲一齐缓缓摆动;快极光往往在数秒钟内发生剧烈的变化,比较罕见。



极光


我唯一一次的快极光经历是在晚上11点左右,彼时在正对头顶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不规则的星状环形极光,它中心的颜色呈橙黄色,像《魔戒》里索伦那只没有眼睑的巨眼,边缘以黄色区域为中点向四周急速伸展和收缩,周围的绿色也随之跳跃。但没过五分钟,这种景象就结束了。

 

当然,在远离城市的山区观赏极光效果更好,但如果你在城市里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当地人会建议你去北极博物馆(Arktikum)附近的高地。凌晨0点约着两三朋友,支着三脚架和相机,看着河边的灯光和极光交相呼应,绿色的帷幕垂帘于河上,河里洒满了灯光的碎片,也是一番景致。

 

3极地的餐桌


芬兰的农业文化则在相对平坦的地势、多处河谷和沿岸平原生长。土豆和黑麦面包(Ruisleipä)是芬兰人餐桌上的主食。土豆配鲱鱼(Silli)是常见的搭配,尤其是还没长成的小土豆更受青睐。然而我并不能接受用酸面团做成的黑麦面包,口感不适且味道奇特。

 

超市里的黑麦面包种类繁多,但其中有一种叫薄脆饼(Näkkileipä)的比较受外国人欢迎,吃起来和饼干比较相似,带有一种并不讨人厌的微酸,嚼劲十足。此外,有一种特别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卡累利阿派(Karjalanpiirakka),它的底部用黑麦做成,里面的馅用了米饭。传统的吃法是将煮好的鸡蛋切碎,与融化的黄油、盐混合在一起,铺在卡累利阿派上,米饭、鸡蛋和黄油的香味互增互补,更加美味。

 

蓝莓派(Mustikkapiirakka)也是当地的特色之一,蓝莓(Mustikka)在路边的林子中随处可见,鲜艳的红莓(Karpalo)和越橘(Puolukka)是餐桌上的常客。拉普兰的黄金——云莓(Lakka)则是罗瓦涅米人的骄傲,它的颜色呈亮橘色,酸酸的,听说它只要在芬兰南部一露面就被抢购一空。



云莓派


拉普兰地区的湖泊虽然不少,但它的鱼类产品并不太出色,芬兰的名吃鱼馅饼(Kalakukko)更容易在临近海湾的城市找到。不过本地区的另外一种野味弥补了这种缺憾——驯鹿肉(Poronkäristys)。萨米人饲养驯鹿并赖以为生,他们习惯将鹿肉爆炒、冷熏或风干食用。驯鹿肉蛋白质含量极高,具有很高的滋补功效,但相对来说比较贵,这在萨米人的菜肴中比较常见。


芬兰人有两大零食十分出名,一是本地人的最爱——甘草糖(Salmiakki),二是历史悠久的Fazer巧克力。对于外国人来说,甘草糖是永恒的噩梦,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吃了第一口就想要吐掉的糖。甘草糖的主要成分是甘草根和氯化铵,就是中医里甘草复合药水的味道。然而到了芬兰酒吧就绝对不能错过一小杯甘草酒,高度的烈酒和刺鼻的甘草精绝对让你忘了门外零下二十度的低温。



酒吧里的甘草酒


反之,芬兰“国家巧克力”Fazer则是人见人爱,它经典蓝色包装的牛奶巧克力甜而不腻,黑巧克力系列还有薄荷、辣椒和爆米花味等等各种的选择,绝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谈到美食就不能不提到酒,酒文化是芬兰另一个饮食特色。芬兰本地出比较有名的酒有北部的浆果酒,本地伏特加Finlandia,随处可见熊头的威猛啤酒Karhu,还有圣诞特饮Glogi(一种圣诞特供,加了桂皮、丁香、葡萄干和杏仁混合的热红酒)。芬兰人的饮酒量居北欧国家之首,据说“芬兰人的饮酒习惯是,或曾经是尽快弄到酒尽量都喝掉”。


在学生会组织的Bar Tour中,我有机会见识到了芬兰人的豪饮。我们在一晚上大约去了45个酒吧,每进一个酒吧,当地男女学生都会先来500ml的啤酒,并默默地在短时间内迅速喝光。由于酗酒问题严重,芬兰政府严格控制酒品贩卖,设立政府专卖公司卖酒给消费者。

 

虽然反对酗酒还是芬兰民族主义者努力提升和“改善”国民素质的一个主题,但为了满足个人饮酒的需求,还是有不少芬兰人在周末“义无反顾”地踏上去往塔林(Tallin)的航船——专程买酒。

 

4森林的艺术家:Sami一家


受到地理因素和萨米文化的影响,拉普兰区的渔猎文化久负盛名。在当地大学的“芬兰朋友项目”中,我有机会能与芬兰当地人成为朋友,并到芬兰当地人家去做客,了解到当地人对渔猎的热爱。

 

我的芬兰朋友Britta是一个德国生物学家,但是她的丈夫Sami是一个地道的芬兰人,他们还有一个9个月大的男孩子Janne,特别乖巧可爱。



Sami一家


在我们相识的时候,他们刚刚结束一次北部的旅行。他们在秋天去北部森林里打猎和采莓,冬天进行冰钓。在熟稔起来之后,Sami拿出了他们去打猎的照片。他介绍说,他们的猎物主要是貂、兔子和狐狸,一旦猎物到手,他们就地简单处理过后会送去专门的公司进行下一步的防腐工作。

 

芬兰人在外出打猎和宿营最常用的工具是芬兰刀,在这里的孩子从3岁起就要学会使用芬兰刀,据说芬兰刀是欧洲大陆唯一能够媲美瑞士军刀的刀具。常见的芬兰刀是手工制成,采用桦树皮柄或者驯鹿角柄;根据不同的用途刀的形态也不一样,比如有一种细长的刀刃专门用来切割鱼腹。

 
萨米人的芬兰刀


罗瓦涅米的马蒂尼(Marttiini)公司是生产正宗芬兰刀最有名气的公司,但像Sami这样的当地人不少是自己设计并制作芬兰刀,用起来更加合意顺手。同时他还会自己动手制作Kuksa——一种萨米传统的水杯,选用桦木树榴雕刻成的,芬兰人在狩猎时也爱随身携带。



Sami自制的芬兰刀和水杯


不仅如此,当听说我有过钓鱼经验时,Sami还拿出了他夏季垂钓用的拟蝇假虫饵,拟蝇上的毛发来自野鸡、鸟或是驯鹿,各式各样眼花缭乱,而且手工制作精良美观,均出自Sami之手。只能说这里每一个热爱渔猎的人,都可能是森林的艺术家。

 

Britta常常邀请我们去她家吃饭,同行的还有一个交换生Venasa,来自越南,我们的话题常常围绕在三国美食上。Britta从小就开始在家帮厨,她从她母亲那里学会了许多烹饪和糕点的技巧。她教会了我们做德国和芬兰两种苹果派。

 
Britta的苹果派


我们在Britta家里发现有成套的姆明(Moomin)餐具,让我回忆起童年看的动画片,姆明是一个常常被误认为河马的森林精灵,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姆明是芬兰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形象之一,而且它被印在了五花八门的商品上,也可以说是芬兰的象征。



姆明一家-图片来自网络


5冰与火的芬兰人


有一个经典的芬兰笑话说:“内向的芬兰人盯着自己脚尖和你说话,外向的芬兰人盯着你的脚尖和你交谈。”


内向的芬兰人

在和芬兰人的接触中发现,他们的性格更加偏向于亚洲人,害羞、安静和慢热。入学的时候就有老师给我们科普了如何尊重并和芬兰人打交道,热情的贴面礼和拥抱在芬兰容易遭遇尴尬,过度的寒暄也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因为芬兰人的理念就是“Silence is fun!”

 

有个本地画家Karoliina Korhonen专门针对芬兰人的性格创作了一系列的简笔漫画——《芬兰人的噩梦》(Finnish Nightmares)。在漫画中,在公交车上与不熟的人坐一起、出门遇到邻居、受到夸奖都会让芬兰人感到尴尬。


 


虽然芬兰人有些内向,但诚实守信是他们民族的最大优点,他们也愿意去相信别人,尤其是在罗瓦涅米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同时他们还是守时、敬业、高效的一群人,无怪乎芬兰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


冰与火之滑雪与桑拿  

芬兰人对滑雪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罗瓦涅米的小孩从小就会滑雪。夏天欧纳斯山上的道路到了冬天就变成了滑雪道,整个山头就是巨大的滑雪场,我的朋友Sami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山上呆上两三个小时。

 

就像每个人都要有一副趁手的滑雪板一样,芬兰每个家里都有一个桑拿(Sauna)房。正宗的芬兰桑拿房是木制的,配置有完整的蒸汽房、洗澡间和更衣室。

 

进入桑拿房前必须清洁淋浴,然后赤身进入,毛巾只作坐垫使用,可以通过不断地在石头上浇凉水使桑拿房升温,持续发汗一段时间后,可以到室外的湖水里浸泡,然后返回桑拿房,如此反复多次。


留学生公寓外面没有湖水,许多学生便嘻嘻哈哈地跑出来在雪地上打滚,再哆哆嗦嗦地回去。每周三,凯米河边都会设有临时桑拿房,人们在发汗后就会排队跳入凿开冰面的湖水里,感受北极冬泳的冰凉透顶。


6圣诞老人的故乡


若提到旅游胜地,罗瓦涅米最负盛名的还属圣诞老人村,官方唯一认可的圣诞老人就住在这里。从11月下旬开始,离罗瓦涅米市中心大约8公里的圣诞老人村的圣诞季就开启了。圣诞老人这时开始接待大量的游客,回复从世界各地寄来的50多万封信件,据说每年圣诞老人都会驾着驯鹿雪橇去送礼物,芬兰的电视台会跟进转发这一盛况。



圣诞老人村的邮局


圣诞集市的驯鹿


来这里还一定要跨越北极圈才算完成整个在罗瓦涅米的圣诞旅程,村里还会提供了哈士奇雪橇、驯鹿雪橇以及雪地摩托等等雪地项目。如果还想要体会更加北极的原始的生活,也可以去Inari的萨米人聚居地体验萨米文化,在Alta的冰雪酒店住上一晚,以及在Suomu观看驯鹿牧场等等。


不过,在平安夜的晚上,除了热闹非凡的旅游度假区,整个罗瓦涅米都是静悄悄的。对于芬兰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家人一起蒸圣诞桑拿更加值得在今夜做的事情了。 



学校准备的圣诞晚餐


*所有照片均由Emilia拍摄提供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