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黄河鲇鱼的故事

中国钓鱼 2017-05-02


  我
6岁那年随父母从陕西汉中迁徙到青海,是在黄河边的贵德县长大。
  黄河边上的小县城贵德县虽名不见经传,但它却在中学地理课本上赫然有名:黄河从贵德县划分为中上游,即贵德县以下为黄河中游,贵德县以上为黄河上游。那时候的黄河里鱼很多,有正宗的黄河鲤鱼,重唇裸鲤,花斑裸鲤
......最多的是“沙疙瘩”鱼
  最凶狠、最让人害怕的是鲇鱼。鲇鱼长着扁平的大脑袋,大嘴小眼睛,浑黑光溜的身躯,嘴边还长着胡须。当地人称鲇鱼为“蛇扁头”鱼。传说“蛇扁头鱼是吃死人长大的”,加上模样难看,当地人对鲇鱼都心存畏惧。
  1950-1960年代,当地人用“二人抬”鱼网去黄河汊河去捕鱼。“二人抬”即手工编织的鱼网,长约4米,宽约1.2米,鱼网两边用木棍固定,供两个人下河持握在浅水中奔跑抄鱼,然后鱼网抄至岸边抬起鱼网后从网中捉鱼。
  用“二人抬”捕鱼凭的是体力,即在水深不足
1米的汊河中与鱼“赛跑”将鱼网住,因当时河中鱼很多,一网抄出后总不下有几十条鱼在网中。被“二人抬”网到的鱼最多的是“沙疙瘩”,其次是“菜花”(花斑裸鲤),也不乏有“蛇扁头”。但是谁都怕网到“蛇扁头”鱼。有一回我在黄河边玩耍,见有几个小伙子在用“二人抬”捕鱼,忽然看见他们在岸边扔下鱼网掉头就跑,原来鱼网中网住了几条硕大的“蛇扁头”鱼在向他们吹胡子瞪眼睛,于是吓得他们扔下了鱼网......几条“蛇扁头”就扭动着身躯,又逃回河中去了。
  就在
1960年代因闹粮荒的那几年里,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与同村邻居相约去用“二人抬”捕鱼,结果两人在汊河中双双罹难被淹死。据说是因水深一人首先被淹,他撒手后鱼网顺水而下将另一人裹住被卷进深水处......两人的尸体一直未找到。有人还说“尸体一定是被蛇扁头鱼给吃掉了”。

  那时候黄河里常有人被淹死,有涉水被淹死的放羊娃,有遇山洪从支流冲进黄河被淹死的农民,有游泳被淹死的,还有寻短见投河淹死的......死尸会顺流而下,有时在清澈的水潭中能看到死尸,而死尸周围确有成群的蛇扁头鱼在游动......于是有人就武断地说“蛇扁头正在吃死人哩!”于是以讹传讹,当地人都相信“蛇扁头”鱼会吃死人。
  由于“蛇扁头”鱼恶名远扬,我钓鱼也最怕钓到“蛇扁头”,即便钓到了也不敢带回家。很长时间我用野柳枝做鱼竿,缝衣针做成鱼钩在汊河中钓鱼,能钓到的主要是“沙疙瘩”。因用蚯蚓做钓饵,“沙疙瘩”又最爱吃蚯蚓,只要看到水中浮漂不紧不慢地抖动,准知是“沙疙瘩”在咬钩,提竿后钓到的果然是条“沙疙瘩”鱼。
  有时候见浮漂只抖几下就很快黑漂沉底,提竿后钓到的是“蛇扁头”。“蛇扁头”吞饵凶猛,鱼钩大多会被它吞进肚中,造成摘钩困难。以后凭浮漂动作一般就能预知是什么鱼在咬钩,甚至还能判断出鱼的大小。

  由于受“鲇鱼吃死人”的顾忌,我钓到的鲇鱼基本都会放生扔进河里。

  到了1960年代初闹粮荒的那几年,我学会了用“线子”钓鱼的方法,还用倒刺鱼钩替代了缝衣针鱼钩,我的钓绩也大有长进。只要是学校放假的星期天或暑假,我必定会在黄河边钓鱼。

  记得是一个夏日的星期天,我一大早就来到县城北门汊河边下设线子。这儿的汊河水面很宽又很平静,是钓鱼的好地方。几副挂蚯蚓饵的线子投放水中后,就需要耐心等待鱼上钩。到了中午时分我己钓到十几条“沙疙瘩”鱼。太阳偏西,我正准备收取线子要回家时,却看见下游的一副线子歪淌在水边,像似掉了梢石的样子。

  我就决定先收这副“线子”,刚从水中捞起这副“线子”时立即感到它在剧烈地抖动,凭直觉一定是钓到了大鱼了。我紧收慢放、一张一驰地与鱼进行“拔河赛”,博斗10分钟后,“线子”上的鱼终于露出了水面——扁头小眼,浑身乌黑,分明是条硕大的“蛇扁头”鱼,它还不服气地朝我吹胡子瞪眼睛示威哩!

  “蛇扁头”的露面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若不是舍不得“线子”上有新换的倒刺鱼钩,我真想连鱼带线子全扔进水里。

  我用力拽住线子,连同蛇扁头一起拎到河岸卵石上,站在远处看这条二尺多长,重约两千克的“吃死人的怪物”。

  离开水的“蛇扁头”不断张着大嘴在喘息,样子虽然很凶,但它毕竟还是一条鱼!

  我终于鼓足勇气去摘鱼钩,掰开鱼的大嘴后又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鱼喉咙里竟然露着半条沙疙瘩鱼的身体,沙疙瘩的头己看不见了,带着尾巴的身体却在“蛇扁头”的大嘴里,原来这条约有二两多重的“沙疙瘩”鱼己被鱼钩钓住无法逃离,此时恰好遇到这条凶神恶鬼般的“蛇扁头”游来,它将线子上的“沙疙瘩”一口吞下;更蹊跷的是,另外还有一只鱼钩钩在蛇扁头的嘴唇上,因是倒刺鱼钩,任凭它挣扎也无法脱逃。这条“蛇扁头”鱼刚吞下一条“沙疙瘩”,接着又去吃鱼钩上的饵,因“穷凶极恶”居然被两只鱼钩同时钩住,这是我钓鱼10多年中头一回遇到的稀罕事。

  这一回我破例将这条“蛇扁头”鱼带回家,思忖着不能吃再扔也不迟。岂料我母亲见了这条鱼大为欢喜。因为母亲是生在鱼米之乡的南方人,根本就不惧怕蛇扁头鱼。她动手剖洗后将鱼清炖,连鱼带汤盛了满满的一精锅,全家人吃得不亦乐乎。

  要说这“蛇扁头”可真好吃,肉嫩、少刺、味鲜。为啥当地人就不敢吃呢?都是让讹传迷惑了大家。以后我只要钓到“蛇扁头”鱼,不论大小都会带回家去吃,它同样能为抗饥荒做贡献。
  渐渐地,当地人捕捞到蛇扁头鱼后也不再放生,带回家烹而食之,都说“味美”,以后就很少听到“蛇扁头吃死人”的话了。

  被称为“蛇扁头”的鲇鱼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它几乎遍布青海境内各条河流中。

  每逢春季鱼类产卵期,成群的鲇鱼会沿着黄河各条支流逆水而上,寻找到水草多的湿地产卵后再顺流而下。我曾经在贵德县东沟乡的小河沟里钓到过10几条小鲇鱼。钓到鲇鱼的河沟相距黄河约有20公里,这条小河虽也是黄河支流之一,但每逢干旱季节会断流,很难想像相距黄河20公里的小河沟里也会有鲇鱼在繁衍,不知道它们是怎么逆流而上去产卵繁衍的。

  1960年代末,我在贵德县西河源头的莫曲沟峡谷的水潭里见到过成群的鲇鱼。但凡有河、湖的地方几乎都能寻觅到鲇鱼的踪影。

  鲇鱼喜食荤饵,如蚯蚓、蛴螬、蝌蚪、蝗虫乃至小青蛙,都是鲇鱼的美味佳肴;羊肉、羊肝等同样是钓鲇鱼上好的饵料。

  980年代后,由于黄河上修了拦河大坝和水电站,黄河中的鱼类逐年变少。有一次我在黄河边上电灌站机房不远处下设了几副“夜线”(天黑前下设,整夜泡在河中,次日去收称为“夜线”),次日一大早去收取线子。“夜线”选用大号倒刺鱼钩和羊肝做钓饵专钓数斤重的大鱼,因为小鱼根本吞不下硕大的羊肝饵。

  当收取到最后一副线子时,线子很沉像是挂上树枝似的,但却感到一种拽的力量。直觉告诉我准是钓到了大鱼!我强压着激烈的心跳,又怕拽断线子,就不紧不地收线。大鱼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是一条硕大的黑鲇!见一只鱼钩挂在它的肚子上,可能是它在水中游动中被鱼钩挂住的,也许是它想用身体拍打鱼钩上的羊肝,结果被钩住了。

  这条黑鲇终于被拖到岸上,凭经验估计至少有两三千克重。因将它摁在河边泥地里,它浑身沾满了河泥与草屑。我将这条长约60多厘米的“泥鱼”用绳穿鳃挂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带回家,这也是我在黄河中钓到的最后一条大鲇鱼。

1990年代以后,黄河里有洄游习性的“沙疙瘩”鱼几乎消失了,连鲇鱼也很难寻觅到。而有不少钓友却钓到了黄河里从未见过的鱼种——北美虹鳟鱼。最大的每条有七八千克。原来在1980年代,龙羊峡水库引进了加拿大的虹鳟鱼,在库水中网箱中养殖。不料网箱破损,虹鳟鱼逃逸成了黄河中的“野鱼”自然繁衍。这种口中长牙齿的北美鱼在黄河中称王称霸,专吃本地小鱼,甚至连“吃死人”的“蛇扁头”鱼也斗不过它。近几年有钓友在黄河李家峡库区的坎布拉水域常钓到虹鳟鱼,最大的有近10千克。
  “外来户”北美鳟鱼在黄河中繁衍生息、生长迅猛,这也许是成为“沙疙瘩”鱼灭绝、“蛇扁头”鱼迅速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吧!

  1990年代后我离开了魂牵梦萦的黄河边上的小县城贵德县,但黄河鲇鱼的故事却不能忘怀,闲暇时回忆起来仍饶有兴趣。

(版权所有方为《中国钓鱼》杂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 请关注《中国钓鱼》杂志唯一官方平台

官方微信号:zhongguodiaoyuzazhi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专注中国钓鱼人三十年


联系邮箱:zhongguodiaoyusina.cn

联系人:中国钓鱼杂志小编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