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曹林 | 我知道踏上归程的你,不只有甜蜜与期待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整年的疲惫辛劳暂时丢在身后,频繁地算着归期,心头被回家的热切渴望满满占据着,浮动着无限的甜蜜与期待。但我知道,踏上归程的你,可能不只有甜蜜这一种感情,“大团圆”背后的这些小无奈、小辛酸、小缺憾,其实是蛰伏在很多人心底的一种隐痛。



吐槽青年出品 | 文 曹林  漫画 玛莎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寒风中裹挟着热切的期待。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整年的疲惫辛劳暂时丢在身后,频繁地算着归期,香气蒸腾的灶台和母亲快活忙碌的侧影都成为无声的召唤,心头被回家的热切渴望满满占据着,浮动着无限的甜蜜与期待。


但我知道,即将踏上归途的人们,可能不只有甜蜜这一种心情。盯着车次表打发那漫长又焦切的等待时,许多滋味会从心底泛出水面。你想起了年初离乡前,满口答应别人的诺言与暗咬下唇的自我期许。但终究,或是没在归程前攒够那笔钱,或是没挤出能从容挑选礼物的时间,朴素的小院没多一件像样的东西,带出来的心愿原封不动地带了回去。想到远方热切的眼神明明黯淡了下去,却又最快速度变成一声豁达的“没事儿,回来了就好”,心里随之传来一阵自责又无奈的疼痛。

 

“大团圆”背后的这些小无奈、小辛酸、小缺憾,其实是蛰伏在很多人心底的一种隐痛。它们被人藏在心里最隐蔽的角落,上面盖着归心似箭、望眼欲穿的甜蜜期待,但还是没躲过腾讯新闻的敏锐触角。他们在北京、广州、上海、沈阳等几个城市的火车站各设了一个临时直播间,随机采访回乡的旅客,看看他们带了什么礼物回家,也询问他们真正想带回去的“完美的礼物”是什么。

 

在这档名为《回家的礼物》的直播中,我看到了很多掺拌在甜蜜中的无奈与酸楚。一个大学生说,特别想给妹妹买台电子琴,但兼职的工资至少还得五六天才能拿到,没办法了。一个女电焊工说,想给孩子带点海鲜回去尝尝,但临到上车前一天才拿到工资,没来得及买,“我跟孩子说谎了”。

 

如很多观众所料,大学生在回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收到了节目组送去的电子琴;因讨薪而误了火车的女工收到了一张头等舱机票和答允给孩子的海鲜——可能没有什么愿望的意外实现更有直抵心口的暖意了。但《回家的礼物》真正暖到我的,并不是这些大方的兑现。毕竟,不是每个漂泊的外乡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幸运地在归乡前的最后一刻填补了缺憾。一间小小的直播室,没法扮演更多人的“哆啦A梦”。

 

让我感动的是,它正在尝试着走进个体的生命,走进他们的手提包,拾捡他们淹没在大幸福、大团圆中的小失落、小遗憾,尝试着去讲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春运故事,展示一种甜蜜与幸福之外的春运表情。这种弯下身子到人群中倾听小心声的姿态,其实比节目组为电子琴和头等舱机票掏出的钱更能体现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

 


我觉得,这种散发着人性温度的尝试,也许能超越个案带来的短暂感动,在攒聚温暖、共筹情感上起到一种示范效应,在广大的网络空间形成一种耐心倾听、播撒点滴善种的暖氛围,也萌发出一种报道方式的革新。

 

在惯常的春运报道中,被采访对象只作为一个“故事提供者”存在,催人泪下的春运故事,虽然把辛酸的表情描摹得栩栩如生,但当围观的人群散去、采访的镜头离开,转身面对问题的只有自己,免不了被消费悲情的命运。在宏观的全景展现中,故事只是点缀。但其实,我们并不缺对悲情的描述,但特别缺排遣焦虑的方式、消弭悲情的可能。

 

腾讯《回家的礼物》正是突破了这种流于抒情的悲情展示,向后走了一步——走进一个人的微观世界,用五六分钟的奢侈篇幅,耐心地听他们讲包裹里的故事和心愿。在倾诉无奈、表达愿望、实现心愿全程追踪中,身体力行地把一个个紧锁的眉头解开。

 



新媒体的发展,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离一个人的感情世界离得都近。透过“回家礼物”这个小切口,可以看到甜蜜之外复杂的归乡情感。原来,在“回家过年”这个洋溢着喜悦的大话题背后,还散落着那么多小人物的辛酸;原来,候车室里那些焦切的面孔,包裹着一颗颗敏感又无奈的心。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非常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从旁观别人到打量自己,观众经历的是一场从屏内到屏外的立体化情感延伸,会更透彻地读懂“回家”这个词背后的意味深长。


“回家的礼物“很像是一种五味杂陈的精神隐喻。它集合了浮于笑靥的满足、喜悦、愿望、祝福,也暗含着不形于色的自责、无奈、辛酸、悲喜。它让我们知道,每个面朝家乡的人都揣着一把复杂的心事,每个人的行李包里都有一座值得挖掘的小小故事矿。让我们知道,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不只是欢愉的奏鸣。也让我们知道,风尘仆仆踏上返乡路的游子,不只有甜蜜这一种心情。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