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交浅言深,你我都在刷着假朋友圈真相

社交一大忌讳是,交浅而言深――随意加朋友圈也是“交浅言深”的一种表现,一见面就加好友,一加好友就以为亲近了,一亲近就口无遮拦。朋友圈“好友”泛滥成灾,带来的一大问题是,我们每天都在朋友圈跟陌生人讲着心里话,对亲人和朋友却无话可讲了。


吐槽青年出品  |  文 曹林 


常有人说,我的微信好友已经突破5000人上限了,再加好友的话,要么删一些人,要么换一个号。我问,5000人的好友,你都认识吗?都是你的好友吗?回答都是:当然都只是一面之交,只是见个面就加好友了,甚至根本没见过面,只是慕名而加的好友。微信好友中的人,多数并不认识。刷着刷着,看着那些陌生人的唠叨,经常怀疑自己刷了一个假朋友圈。


有时真是很尴尬,素不相识的人,上来就要加微信好友。可这似乎已经成为社交媒介时代的一种基本社交礼仪,不再掏名片和记手机号,而是掏出手机互相关注微信。有时明明不想加好友,可人家手机已伸过来了,其他人也都在热情地扫描二难码――这种明明不想加却不好意思拒绝、明明很陌生却假装热情的感觉真别扭。加了,怎么办呢?走了就立刻删除,会显得很失礼,而让一群陌生人围观自己的朋友圈状态和日常生活,又觉得很不合适,那只能不把朋友圈当朋友圈了。


随便加微信好友,并没有让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而是一种无效的社交,甚至隐藏着很多风险。熟人朋友间会有一种默契和信任,一般不会把你的朋友圈信息截屏外传,陌生人之间可能就缺少这种信任感了。


如今的社交似乎基本不用名片了,我真觉得名片是一种陌生人社交的合宜交流方式,既了解了彼此的职务身份,留下了联系方式,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事就电话联系,性情相投会走得更近,从而真正进入彼此的朋友圈,而没什么事就不会发生联系。朋友关系是一个交互渐进的过程,关系会随着日常交往的增多而变得紧密。而随便就加微信好友,则放弃了必要的过程。这种没有距离分寸感的社交方式会带来很多问题。正如现实中的人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有安全感,心理学对“安全距离”有专门的定义,而陌生人社交也需要保持距离,随意加好友则模糊了这种距离。


著名的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取决于对方暴露的程度,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存在这四个区域: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人际交往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由相互之间“自我暴露”的程度所决定。这说明,要有好的人际关系,须有适当的自我暴露――但随意加朋友圈带来的问题是,陌生人面前过度的自我暴露。虽然朋友圈有分组功能,朋友圈中还有更小的朋友圈,可以根据关系的远近进行不同程度的自我暴露,但分组是一个隐秘而非公开的行为,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朋友圈中被置于何种分组,分组本就是对朋友圈功能的一种颠覆。


社交一大忌讳是,交浅而言深――随意加朋友圈也是“交浅言深”的一种表现,一见面就加好友,一加好友就以为亲近了,一亲近就口无遮拦。朋友圈“好友”泛滥成灾,带来的一大问题是,我们每天都在朋友圈跟陌生人讲着心里话,对亲人和朋友却无话可讲了。


随意加好友,实际上也异化了微信朋友圈原先的意义,而使相对隐秘、私人、封闭的朋友圈变成一种公共空间,使自己过多地暴露在大众审视之下。很多时候发的朋友圈内容已脱离了朋友分享,而成为半公共发言,因为受众是半公开的,传播是不可控的――很容易从不熟悉的微信好友传播到公共平台。实际上,如今的朋友圈也早已失去了原初的社交功能。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