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黑鲷与海鲫的区别

猎鱼e族 2017-03-30

近期很多族人都钓海鲫,又有不少人认为不能钓,等来年钓大鲷这次给大家普及一下科普知识 目前咱们钓的海鲫和黑鲷不属于一种鱼类,所以不要顾及,呵呵下面是海鲫的详细介绍:海鲫
海鲫,海鲫科 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 (九九鱼、海鱮)体被较小的薄圆鳞。背鳍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向后延伸至鳍条部;鳍棘折叠时可收藏于沟内。
基本信息中文名:海鲫

英文名: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
俗名:九九鱼、海鱮
科属:鲈形目(Perciformes)海鲫科(Embiotocidae)
7
相关图片2产地产期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黄海北部和渤海。冷温性近海鱼类。体长一般160230毫米。胎生,雌鱼子宫分隔成多室,每胎产小鱼3050尾。在黄海常可捕到。
3形态特征亦作seaperch。鲈形目(Perciformes)海鲫科(Embiotocidae)23种海鱼的统称。分布于北太平洋,两种原产日本,其他均产于北美沿岸,大多在加利福尼亚沿海。胎鲫(Hysterocarpus traski)栖于淡水,其他大部种类生活于沿岸浪涛带。所有种类的繁殖都是产出幼鱼,而不是产卵。体较高,口小,鳞大,有一长的背鳍。体型较小,长1345公分(518吋)。条纹沟背鱼(Amphistichus argenteus)具黄色条纹。
体被较小的薄圆鳞。背鳍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向后延伸至鳍条部;鳍棘折叠时可收藏于沟内。在生殖季节雄鱼的臀鳍上有明星的腺状体;鳍条延长。下咽骨愈合,细长,有小齿。

黑鲷:
黑鲷
黑鲷又名黑棘鲷,学名为Sparus macrocephlus,英文名black porgy (black seabream)。俗称有 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
形态特征黑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11-12,软条12。两颌

前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及口盖骨上无齿。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6-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2分类及主要分布中文学名:黑鲷
中文别名:黑棘鲷、乌格、黑格、厚唇
二名法: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亚目:鲈亚目Percoidei
科:鲷科 Sparidae
属:棘鲷属 Acanthopagrus
种:黑棘鲷 A. schlegelii
分布: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海、香港等海域。
3生活习性黑鲷喜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黑鲷为广温、广盐性鱼类,生存盐度为 4.09‰-35.0‰,生长适应盐度10.0‰-30.0‰。耐低温能力较真鲷强,生存温度为4.3-34.0,致死低温度为3.5,摄食水温6,生长适宜温度为17.0-25.0。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在自然海区一般一龄鱼尾叉长15cm,2龄21cm,3龄26cm,4龄30cm,5龄33cm,7龄37cm,9龄达40cm左右,最大个体长45cm,一般4龄之前生长速度较快。
黑鲷的性成熟过程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体长10cm的幼鱼全部是雄性;体长15-25cm的个体为典型的雌雄同体的两性阶段;体长25-30cm时性分化结束,大部分个体转化为雌鱼。从年龄上看,2龄鱼大部分是雌雄同体,3龄鱼50%以上性分离为雄鱼,4龄鱼多数为雌性。具有生殖能力的最小型雄鱼体长17cm,体重145g,雌鱼体长19.4cm,体重236g。黑鲷的产卵水温为14.5-24范围内,因各地区水温不同,繁殖期也有一定的差异,山东沿海为5月上旬-5月下旬,江苏沿海为4月下旬-5月上旬。黑鲷是属于多次成熟产卵类型。卵子圆形,浮性,卵径为0.87-1.21mm,油球径为0.20-0.23mm。
4种群分布黑鲷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起被捕获。渔期在春、秋两季。黑鲷为高级海鱼,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之沿岸,港湾及河囗,属内湾性,对于环境之适应能力较强,适应之范围亦较广,对于低温之适应能力也相当强,但在10以下即不摄食,5以下即有死亡之可能。渔期在春、秋两季。
5经济性状黑鲷肉质鲜美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黑鲷生长快,食性广,耐盐性和广温性,易饲养,抗病力强,是海水和咸淡水增养殖的优良品种。商品鱼价格在30元/斤,是我国自南至北沿海各省的海湾、河口区域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
6养殖技术养殖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试验在余姚市泗门镇一淡水池塘中进行。池塘面积6亩,水深1.52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池塘准备:3月初排干池塘余水,曝晒池底至龟裂,至3月底用100千克/亩的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细菌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塘后进水80厘米,使用肥水素肥水,肥水后向池塘中投放6千克带籽河虾,作为黑鲷苗种的饵料生物。几天后,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3040厘米。
鱼苗投放
购苗及规格:2005年4月12日从象山海湾育苗场购得黑鲷淡化苗2517尾,苗种平均规格9.5厘米,平均体重20克左右。此时暂养池水温为1617,盐度为0,pH值为8.5。
苗种运输及放养:采用充气铁桶活体运输。经过约45小时的运输到达试验池塘。入塘后,发现已死亡鱼苗230尾,成活率为90.9%。
养成管理
投饵:放苗后仔细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发现陆续有鱼苗死亡,三天累计死亡334尾。三天后,黑鲷适应了池塘环境,开始摄食配合饲料。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投总投喂量的60%,下午投40%;为了便于观察黑鲷吃食情况,专门设立了2个投饲台,以2小时内饲料吃完为标准:考虑到鱼苗不同阶段对饵料的颗粒大小有不同的适口性,试验前期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中后期改投大黄鱼、鲈鱼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
水质管理:放养鱼苗前期,由于投饵量少,水质比较稳定。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加大,必然导致池水中代谢产物增多,细菌滋长繁盛,因此每月一次定期使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以达到改良水质环境的效果。
病害防治:根据水质、鱼体活动等情况,定期投喂拌有大蒜素的药饵,增强鱼体抗病力。由于预防措施到位,本试验养殖过程中无鱼病发生。
7苗种培育前期室内培育:①亲鱼培育:亲鱼34龄,平均体重0.51kg/尾,雌鱼略小,雌雄比为1:2,共50尾,培育密度为5尾/m2。每35天换水1次,换水率为100﹪,并对亲鱼定期使用福尔马林及抗生素进行药浴。投饵量也从0.5kg逐渐增加至1.5kg。培育成活22尾,成活率44﹪。②产卵、孵化:开始自然产卵,但数量较少;进入产卵高峰期,产卵量为120.8万粒;水温自然升至20.8,产卵量明显减少,卵质量差。受精卵在卵孵桶中进行孵化,1个卵孵桶放20万粒受精卵,微冲气。孵化率平均为70﹪。
仔鱼培育:培育期间水温为自然温度1623,海水比重1.0161.020,溶解氧大于5mg/L,pH值7.88.6,氨氮小于0.1mg/L,池上方用遮阳网遮光。初孵仔鱼布池密度为2.5万4.6万尾/m2,平均3.5万尾/m2,共投放120.8万尾。仔鱼出膜48小时后开始投喂轮虫,投喂密度为10个/ml;仔鱼15日龄时,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最初投喂量为0.5个/ml,以后根据各池鱼苗密度大小逐渐加大投喂量。交叉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
后期室外培育:(1)池塘:池塘面积300m2,水深0.8m,培育期间水温2032。要用100kg生石灰消毒处理。(2)肥水及饵料:接种投苗前1520天,室外土池开始进水网滤,施化肥和泼洒豆浆。肥水后接种轮虫,密度为0.51个/ml。(3)育苗培育:将室内培育的鱼苗移入室外土池培育,鱼苗全长达到20mm前,饵料仍然为轮虫;全长达到20mm后,以桡足类为主;全长超过30mm后,饵料为颗粒饲料。鱼苗入池后,每天添加一些新鲜海水。满水位后开始换水。前期2天换水1次,换水率2030﹪;后期每天换水,视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水量,一般换水率为2030﹪。此外,还准备好“速氧精”等,以便浮头时可迅速泼撒。
8养殖状况我国在195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在山东省日照市利用海区性腺成熟的黑鲷进行人工授精,孵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60年海洋研究所以黑鲷天然授精卵为材料在室内进行孵化育苗试验,对黑鲷卵子以及仔、稚、幼鱼的形态作了观察。1980-1982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开展了黑鲷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
南方黑鲷
研究,共培育种苗4.2万尾,其中1980-1981年生殖季节从海区内捕获亲鱼,1982年则采用池养亲鱼,除部分亲鱼不经催产而自然产卵外,一般采用催产后在产卵池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1990年宁波市水产研究所已放流黑鲷种苗10万尾。江苏省海洋研究所在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及养成技术上均取得较大的进展。
9越冬工作黑鲷的临界状态(水温3.5下致死),2003年冬天自然条件下该鱼能过冬,但碰到像2004年冷冻,连续受冻就会致死。
越冬期鱼种因摄食少,体质弱,开春后易感染疾病,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出现,我们采用黑鲷塑料薄膜大棚越冬。
夏花鱼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11月下旬,规格均在每尾150克左右,未达到商品鱼出售的标准。要进行越冬管理,为了使黑鲷安全越冬,05年11月份,我们在基地新挖一亩长方形池塘,底深1.7米,并搭建钢管大棚,用于鱼种越冬。
该池塘开挖成功后,消毒和肥水同于前面池塘的处理过程,并单独建立排灌管网,购进1100kw气泵和4cmPC塑料管,在塑料管上每0.5米钻一小孔,在池塘底部两边各铺设一条PC塑料管,连接气泵,用于增氧。用塑料薄膜遮盖,大棚底部留0.5米塑料薄膜不固定,可以在白天气温高时撩起用于通风,傍晚温度下降时放下,保持大棚内的温度。两侧开门,既用于人员进出又有利于通风,长方形的池塘两边各铲出一条50cm的小路,平常便于巡塘。
我们采用拉网的方法,12月14-16日,我们采用先抽掉一部分水,然后拉网,最后网中带水捕捞和带水搬运的方法进行二号池塘黑鲷的捕捞搬运工作。二号池塘的黑鲷鱼苗经半年养殖,成活率在80%左右,抽样规格在150克左右。把捕获的黑鲷鱼种全部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从中取出5000尾放入加满水的露地二号池塘养殖,作露地和大棚越冬对比试验,其余全部放养到大棚内,并打开增氧设备。
越冬期一般少量投饵。饵料为配合饲料,并加入一定量的鱼用维生素,点定时投喂一次,并经常检查食台,视黑鲷的吃食情况和活动情况,适当控制投喂量。当水温低于5时,基本可以停止喂食。但在天气晴好,水温10以上要少量投饵。
大棚内平常认真巡塘,天气条件好,气温高时,打开底部塑料薄膜,天气条件差,气温低时,遮盖塑料薄膜,保持温度。两侧门一般白天通风,傍晚关闭。大棚水位保持满池,以后每隔7天抽出20厘米,换入新鲜海水20厘米,以保证水质,防止因水质恶化而影响黑鲷的生长和越冬。
经过几个月的大棚越冬后,黑鲷没有出现因温度低原因而冻死的现象,安全渡过冬季。06年3月14日,大棚中的黑鲷全部捕捞出来,放养到露天的池塘中,黑鲷大棚越冬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而露地二号池塘的黑鲷全部被冻死。[1]10经济效益以海上网箱养殖为例,每只网箱制作费为1000元,苗种费为5元/尾(3两以上),每箱放养500尾,人工费用为1000元,饵料系数为8,价格为0.3元/斤,则每箱黑鲷养殖成本为:1000+1000+2500+40080.4=5780(元),每箱成鱼400斤,价格为30元/斤,则年收入为12000元,年利润为6200元。
11垂钓方法黑鲷鱼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在四大海区中的岛屿,岩礁和港湾相对多一些。黑鲷鱼属清洗暖温性底栖鱼类。它喜欢栖息在岩礁或者沙泥底质的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
体重 体长一般为12-30CM,最大重量4KG
钓场 近岸岩礁周边、港湾、码头防波堤,河流出口处,内湾沙泥地,养鱼排,养殖场等钓法 手竿拖动底钓法,矶竿浮漂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
钓饵 沙蚕,虾肉,海蛎肉,小活虾,小活螃蟹,双壳蟹肉,鲎膏,鱿鱼膏面团,鸡肠等。
钓期 1-12,旺季:5-10
广东人俗称 黑鱲 或 黑(鱼立)台湾又俗称 黑格 乌格
黑鲷
而港澳和珠海钓友亦喜爱称作 黑鬼 黑沙 黑牛 牛屎
黑鲷为喜好钓鱼者评价甚高之鱼种,而其在寒流期间,未见冻毙之情况下,可知它们是相当耐寒之鱼类,已经成为海水鱼饲养业者一重要之养殖对象。
黑鲷属于温,热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喜栖息于砂泥底之内湾水域,和礁岩砂岸交会的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幼鱼期全为雄性,到了34年后,才转变为雌性,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黑鲷对盐分的适应能力亦很强,可以在任何盐度的水中饲养,黑鲷之成长速度甚快,对水温之适应能力亦强,水温介于l032时,均能适应生存,性杂食偏肉食性,喜欢吃有壳的贝类,小型蚝类,小型虾蟹等,大型的黑鲷,比较会晚上才上岸觅食。
黑鲷钓组 :具体而言,钓黑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感钓法,另一种是浮标钓法,而这两种钓法之中,在直感钓法里,又演化出源自日本的前打和落入钓法,而浮标钓法又分作长浮标,阿波单锥浮标,双单锥水中浮标,天狗潜水浮标,乃至于日本和台港澳部份钓友,相继去揣摩个中要诀的全游动,又或者半游动钓法等等,以刚入门的钓者来说,好像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其实,只要您有兴趣从事这项钓游活动,在不影响工作和家人相处的情况下,假以时日,应该也是高手一名啊!
多数黑鲷在找东西吃时都有几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懂得利用海底礁岩为屏障,躲在周围(特别是后方)伺机进食、它们常常会守在波浪打上岩石反冲下海时激起的白沫带外围,或甚至直接冲进白泡沫堆里找食物。
黑鲷为什么喜欢躲在水底礁石后方?原因是:
一、岩石后方比较避流,可节省体力。
二、自己可以机动冲入流水中攫取食物。
三、食物经常会自动送上门。。流水在石头后方形成倒卷的窝流,会把食物卷进来。
至于白沫带的意义是:
一、矶钓鱼种多半对吃海藻颇有兴趣--尤其是生长在潮间带的藻类,而白沫带就是发生在这个区域的现象。
二、就算不爱吃藻类,岸上或*近岸边的海域也是供应食物的重要所在;当波浪洗上岩石反冲下海时,会
黑鲷
带着许多生物、有机物等等一起灌入深处,然后再随着白泡翻涌出去,因此鱼群常守在白沫带外围捡拾这类食物。
三、波浪从石上灌回海里时,还会将空气卷入水中制造大量溶氧,使鱼类乐于聚集在此。
黑鲷是相当底层活动的鱼种,而且不只浅海沿岸有鱼踪,深达七、八十尺之处也钓得到它,就算偶尔跑到中上层水域,也必然是在有屏障之处。
选择标点有三大考虑要素:潮流、暗礁、白沫带。中国海钓网0j?f D.|&V K,b
这里面暗礁与白沫带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了,且即使是初学者也不难看出它们的位置,但潮流呢?它有哪些种类?我们又如何知道它在哪里?方法其实很简单:
寻本流
所谓「本流」,并不是某种特定流况的固定称呼,而是相对来说一个区域内比较强大的、速度快的、最主要的一股水势。通常那种方向固定(意指在涨潮或退潮过程中方向固定,潮水转换后方向即可能改变。)且表面波浪起伏甚大,浮标钓组一进入就会被迅速带走,即使用特大浮波也无法停留,这就是被称为本流,但有的时候流速并不那么强劲、波浪起伏也不那么大的水势也会被叫做本流,其原因就是它跟钓场上别的流水比较起来要强大些之故。
寻支流
这「支流」二字也不是专有名词,乃是相对于本流而言比较小区域的、速度慢的、不容易引起波浪变化的水势。此类潮流有沿着海岸推送者,也有冲向海岸或往外流出者,其成因包括风力、波浪、潮汐现象与本流的分支等等,且多半会受海岸地形、海底状态影响而改变方向、速度、规模。一般说来,这种流水不大容易凭海洋表面状态加以分辨(至少初学者常常看不出来),但却不难*某些左证来发现它,那就是借观察漂流物、诱饵、浮标等的走向而加以判读
寻潮目
所谓「潮目」,就是方向不同的两股(或以上)流水相互交会、撞击,或方向虽相同但流速不同的两股水流相互摩擦,因而造成一个表面比较平整无波、看似甚少流动、杂物容易停滞的水区。这种地方也不难凭肉眼分辨,你只要看到上述平整无波、杂物容易停滞的水域,把钓组投入后可见它会持续在里面打转而不容易漂走的,是即潮目矣。
寻回流带
运动中的潮流如果碰到障碍(例如暗礁、凸岬),或海域深度改变,抑或是从静止水域旁边擦身而过之时,都容易造成一坨翻涌打转的水团,这就是「回流带」。钓者只要注意看前述有障碍之处、深度变化之处、静止水域与流水交界之处等等,就很容易发现它了。
寻反拨潮
一道道涌向岸际的波浪,带着大股大股的海水打上礁石,然后再返身灌回大海,这些水必须有个路径流出去,此种路径就叫做「反拨潮」,其方向均为从岸边往外海流者。要寻找反拨潮,除了可利用观察浮标的流动情况加以验证外,还可以注意看波浪造成的白泡沫,假如有一条持续往外拖出去相当距离的白浊水域(所谓白浊是指细碎白泡沫造成的水色泛白而非真的水浑浊),那就是了!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