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海洋悦享|中大南海科考日志:南海那么大气,我们想去看看!

原创 2017-04-14


继科考队员开启海上作业后,队员们沿既定航线继续展开科考工作。风浪不减,科考队员依然斗志昂扬,不断传来新的好消息。详情如何,且看从前方发来的第三篇日志。


前线简讯

8月11日(星期四)



09:16接杨建林领队的卫星电话,现在科考船位于I3位点。昨天风浪比较大,晕船师生较多,今天已逐渐好转。科考工作在师生的努力和支持下,未受大的影响。


16:10科考船能接收到信号。杨建林领队发来微信,8月11日简报:上午8:10到达I3位点,该位点的工作完成后根据首席科学家的意见,在附近海域设连续站进行24小时连续取样试验。该船抛锚定点停泊的水深必须在70米以内,于中午两点锚定,现正在进行各项科考作业。定点位置阴天间小雨。全体队员状况良好。



8月12日(星期五)


09:13杨建林领队发来微信:感谢岸基提供气象资料!上午继续连续站的作业,预计中午两点左右能完成,然后前往I2位点。


14:46杨建林领队发来微信:刚完成连续站的作业,现起锚走航,距下个位点G1还有41海里。




8月13日(星期六)


【北斗星通】终端发来短信显示:中午完成了J断面的作业,现在起航,距下一个站点G10还有182海里。



8月14日(星期日)


11:26接杨建林领队的卫星电话,上午11点到达G10站点。但由于从昨晚开始一直下大雨,风速达到6级,海况条件太恶劣。在与首席科学家商议后,决定放弃G10站点,目前在往G9站点进发。




有信号真好!来看看科考师生的朋友圈



810日,海上风起云涌,大多数队员出现晕船反应。811日,科考船逐渐驶近海南岛附近海域,情况逐渐好转起来。出海3天,又见到陆地,又有了信号,这着实让队员们兴奋起来,纷纷在朋友圈发起了动态:


 


李健乐(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生):还活着,第一次扛起基础参数的大旗,不知道是海况好还是自己升级了,不怎么晕船,好黑就不晒照了。

 

刘皓(海洋科学学院副研究员):40天!!!

 

王也(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生):晕了两天船,终于习惯了,难得一见的信号,赶快发个票圈!




李源(大气科学学院硕士生):终于有信号!先来海南巡逻巡逻

 

杨建林(领队,大气科学学院书记):锚定第一个连续站,可以远眺小岛了,信号时断时续……




王玉琨(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博士后):借着海南岛的信号来刷个存在感




蓝斐(海洋科学学院博士生):出海就要珍惜有信号的站点早上的风景真的好像油画啊早安




姚娟(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生):迷醉的发型…感觉出海并不会瘦



黄怀球(随队医生):顶着4—5级风浪作业,经验丰富资深的海洋专家何蕾老师表示已把晕船药当饭吃,倍感海洋研究的挑战和海洋人的荣光……





“大气”的科考日志:星辰大海,风雨兼程!


科考船上的师生来自不同学院,按照学科的不同,分为大气、地质、生态、水文4个实验组。今天我们来看看大气实验组的工作情况。


大气实验组成员有大气科学学院王宝民老师(组长)、研究生王也、李源和张智杰(第二航段)。他们都是首次参加海洋科学考察。


本次科考中,大气探测组最重要的仪器是微脉冲激光雷达。该仪器由美国SigmaSpace公司生产,激光波长532纳米,可探测10-15公里高度气溶胶和云的光学特性,空间分辨率达到5米,并配有三维扫描系统(可进行全方位旋转)和气象相机(可拍摄天空)。激光雷达如何安全稳妥地安装在科考船上,是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气组邀请了有丰富野外大气探测经验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电环境检测与应急系统实验室鲍若峪老师团队协助雷达的安装。


8月6日,科考仪器就已装车运往湛江调顺镇码头安装调试。安装的仪器有:激光雷达、自动气象站、超声风速仪(利用超声波测得实时的风速风向)、大气单颗粒采样仪(用来采集大气气溶胶)、无人机(用来携带温湿度传感器)、雨水收集及分析仪(采集雨样并进行PH和电导率的分析)。


或许应了这个名叫“调顺”的小镇的幸运,一调就顺!为此,队员们感到心情愉悦。同时特别感谢鲍若峪老师及其团队的协助,科学研究需要相互合作。



大气组长王宝民老师与便携式微脉冲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激光波长532纳米,配置3D扫描系统、全天空成像仪和温控箱,探测距离10-15km,空间分辨率5m,对气溶胶和云进行高分辨率探测。



自动气象站,太阳能供电,可对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辐射、降雨进行连续观测。



大气单颗粒采样器,用于气溶胶单颗粒粒径、形貌和混合状态研究。


船上给人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规律的陡然改变,不可能按照平时的“朝九晚五”安排作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闹钟响了就要起来工作,这样才能适应船上的生活。王也同学上船第一天就开始晕船;第二天南海进入短暂的阴天模式,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李源同学也开始晕船。但是这些困难并未影响师生们的热情。上船第5天了,在定位观测24小时,科考工作仍然紧张而忙碌。


科考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小意外,需要动脑筋解决的。由于无人机在海上大风情况下无法正常飞行,为此,王宝民老师设计了一种“钓鱼竿”的简易装置,将无人机上携带的纽扣式温湿度记录仪分别拴在2米、3.5米、5.5米和7.5米的竹竿上,分别测量海平面上这几个高度的温湿度廓线。



这可不是在钓鱼,而是王宝民老师设计的“钓鱼竿”简易装置测量温湿度廓线。通过船上改良测量方法,适应海洋科学考察。



 大气组成员


大气组的师生虽然都是首次参加海洋科学考察,但他们经历了逐步适应的过程,并全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说,南海那么大气,我们想去看看。星辰大海,风雨兼程!



未来两天,预计科考海域都有中到大雨,海浪也近2米,阵风7—8级,科考队员将接受新一轮考验。本期推送的最后,让我们共同为中大的科考队员们加油,祈愿他们一切平安、顺利!




 
图文来源:中山大学
编辑:林羽馨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