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子线长短、钩距大小,一篇文章全说透!推荐阅读!

钓道 2017-03-25


【点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您是否还为子线用多长而苦恼?是否还在为钩距多大而闹心?是否还不明确钓啥鱼用多大钩距?赶紧看此文,亦可收藏,常看常新!



子线篇


长子线的优点:

饵摆幅大,鱼吃口好;

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不易断;

长子线的缺点:

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短子线的优点:

传导信号快、准、大;

短子线的缺点:

隐蔽性不好,信号多,不易判断。




1、春钓鲫鱼:

子线20-25cm。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对活食较为敏感。这个长度的子线摆幅大,上下钩饵与子线在落底前有个自然的夹角,便于鱼的吸入,中鱼率较高。

适用钓法: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

子线15-20cm。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中鱼率高且有一定速度。

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鲫:

子线10-12cm。主要考虑鱼密度高、追求速度。

适用钓法:拉饵钓浮(中上层为主)。


4、悬坠跑铅钓鲫:

子线5-8cm。为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采用短子线。


5、钓鲤鱼:

子线20-30cm。鲤鱼个体较大,警惕性高,长子线可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中鱼后亦不易断线。


6、钓滑口鲫:

子线18-20cm。可避开一些假信号,灵敏度又不太低。


7、钓草鱼:子线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子线25-50cm。




【究竟子线长短如何界定呢?总结如下】


短子线:

正常钓鲫鱼:20cm(小鲫鱼10-15cm)

正常钓混养:25cm-30cm

冬钓鲫鱼:10-15cm


长子线:

正常钓鲫鱼:25cm-30cm

正常钓混养:35cm-40cm

冬钓鲫鱼:25cm-30cm


强调:长子线调标应偏灵,因为长子线本身偏钝(子线弯曲大、信号传导损失多);短子线调标应偏钝,因为短子线本身偏灵。具体调目钓目上,长子线可钓高钓低,例如调6钓3等(11目硬尾标);短子线可钓低钓低,例如调3钓3、调3钓4等(11目硬尾标)。



钩距篇


钩距大小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1、由鱼钩大小决定。鱼钩大小决定了目标鱼大小,大钩本身就大,钩距也就随之变大,小钩带来的钩距也小。如一枚3号白袖,整体高度是0.8厘米,那钩距乘以2是1.5厘米左右;一枚伊势尼10号钩,整体高度是1.5厘米,钩距可以是3厘米。


2、由目标鱼品种和习性决定。鱼小钩距宜小,鱼大钩距宜大,总的原则是钓大鱼要拉大钩距,防止鱼吞饵时另一饵妨碍进口。

钓鲢鱼钩距很大是为了适应鲢鱼吃下方溶散饵料的习性。

钓小鲫鱼还要保证2条鱼分别吞钩时不会相互干扰。

鲤鱼的钩距一般情况下2个钩高度就够了。

鳊鱼的钩距是根据所用钓饵来决定的,如饵料以商品饵或颗粒饵类为主,2个钩距足够了;以草类浮钓,够距可尽量放大至1030厘米。

青鱼和草鱼的钩距也不复杂,只要在两个钩高的距离上稍微放大半个就行,也可没有钩距,增加稳定性。

浮钓草鱼也可采用钓鳊鱼的钩距。很多钓友底钓青鱼和草鱼时,大都是放大钩距。




3、由上鱼速度和调标决定的。这方面大都在竞技比赛中使用较多,鱼情越快钩距就越大,最大时可达34个钩距。慢则不用减小钩距,钓底时要适当缩小钩距以方便调漂。


悬坠双钩钓法钩距的调整

悬坠双钩钓法钩距调整,总原则是钓口大且生口鱼,钩距相对大一些,钓口小口猾且慢的鱼,钩距小一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钩距为1.52个钩高,浮钓钩距可略大,2-3个钩告;底钓猾口鱼时可相应小一些,11.5个。


2、钓生口快鱼时,钩距可大一些,以23厘米为宜,因为双钩距离大,钩饵在水底自然张开宽阔,饵的目标明显,中双鱼几率会提高,但也不是说越大越好,钓鲫鱼时钩距超过3厘米容易出现假口。


3、钓慢而猾的鱼时,以正常钩距(1.52厘米)为宜。或缩小一点钩距,如两钩钩距太大,易出现下钩太钝,上钩太灵的现象。



4、钓混合鱼,可将双钩距离拉大一些,用一个半到三个钩高。考虑的因素主要是饵团大,鱼嘴大。如钩距太小,双饵可能同时卧底,如遇到淤泥底,双饵会陷入泥中。钓混合鱼时,在钩距拉大的同时,要同时将浮漂的目数调高一些,让较大浮力能承托起大饵团,使下钩刚触底,上钩悬浮,提高浮标的灵敏度。双钩距离大能避免鱼把双饵同时吞入口中。


5、底钓合理的钩距一般一个半到两个钩高。浮钓快鱼时提高速度追求双尾,应适当拉大钩距,以23个钩长为好,鱼越大钩距越应适当拉大。


【转自化绍新钓鱼技巧】


专注服务钓友 辽报传媒出品

微信:756533572

电话:13624000737

按住(扫描)二维码,点击【识别】再点关注,立即免费订阅【辽沈渔乐圈】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