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南澳岛,你是我的乡愁》之二、儿时的梦想(10)

南澳视窗 2017-03-26

(续上)6、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都在避开痛苦,而在记忆的仓库里,有多少心灵感悟沉淀在那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认为,压力之中的我们常常会因为自身防御功能而向早年退化,深层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回到童年,像孩子一样生活。童年期间的幸福程度、被关爱程度常常影响成年后的行为和思维。

童年的所闻所见所作,也许会决定人的一生。这就要看每一个的日后造化、修炼了。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真是难以磨灭,我永远逃不开自己的童年。我生长的南澳、我的家,像一颗痣,长在身体某个隐秘的角落,成了终身烙印。

人类没有与生俱来的观念,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由经验而来的。此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的影响有多大。当越来越老时,却意外地感知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

电影《逍遥法外》里的警察卡尔和《心灵捕手》里的心理学教授尚恩,面对那两个孩子的耐心和宽容,也许正是因为在两个孩子身上,他们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影子。因此,经历相同的人也更容易产生惺惺相惜的感情而在对方身上看到优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发表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以故事阐释成长经历和他的文学作品。莫言随后谈及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有他的影子,“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举行的讲座上,莫言身穿胸前刺绣着“莫言”两字红色篆刻图案的深色中山装,开篇从自己的母亲说起,讲文盲母亲对他的影响。

莫言自言此刻最想念的人是他的母亲,母亲曾经是他故事的最初听众,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后悔的一件事都道出了一位母亲纯朴的善良和一个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丰乳肥臀》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他复述给母亲听的经历,也讲到他在放牧牛羊时的孤独和希望与人、甚至动物交流的欲望。他说“从事文学写作是从听故事的‘耳朵阅读’开始,年轻时的生活和听到看到的故事,成为日后写作的泉源。”

天生愚钝的我没有大师莫言的水平与天赋。但是,七十年代我在南澳读小学的点点滴滴,却真是青春痘时隐时现。

上文中描述的几件事,这是漫长岁月里的几个碎片而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那是个人对于阿嫲、母亲的首段记忆。

讲述童年,逃不开儿时的游戏与活动以及舌尖记忆。

人类的生存从劳动开始。劳动使人获得智慧。

第一次劳动,我记得是阿嫲叫提粥去田里给母亲吃。接着,插秧、挑粪、翻土、踩水车、犁田、埋种子、拔草、收割…..艰苦的岁月的南澳岛上,一年四季,时令不同而耕种品种、方式不同。农家子弟我有机会参与所有的农事。艰辛的劳动却吃不饱,天天盼着收成的那天。比如,收成包菜、洋葱、番薯或者杀猪,就有一餐干饭吃。一年到头,这样的机会很少。海岛人家,历来看天做事、吃饭。对渔农都影响极大的是台风。地理位置决定了百姓的生活之艰。某日傍晚,在田里拔草的我,几乎是在狂风暴雨加雷电奔跑在一条条田间小道,不知摔了多少跤连爬带滚回到家。这种机会比吃干饭的日子要多得多。劳动之艰,使我们读书的动力。当然,从没想过这经历、体验会是一生的财富。

最幸福的时刻瞬间和日子,是不用去田,或自己或伙伴们三俩成群一起玩耍。粗略回忆一下,那时我们玩过的事、物有:

1、捡破烂。捡破烂去总社卖,负责人却好是龙地锡坤的爸爸。破烂有铜线、酒瓶、旧渔网等等。卖了钱,用来买文具、雪条或者虾箭(虾饼)、花螺等。花螺壳装些辣椒汤。享受这美味,只有靠自己劳动得来的钱。我们都没任何零用钱。我自己更多的是拿钱去买连环图看。第一次卖破烂赚了11分,那个幸福值,估计可以赶上看一次港岛武术片或者后来的鲜艳片。这是后来曾任南澳县副县长的吴俊斌回忆时说的。

2、自做煤油灯。把干的墨水瓶盖子打孔,套上灯芯,加上煤油,成了学习用的照明灯。若明若暗的等下,几个头有时碰到了一起,研究着课本的点点滴滴。完成了作业,如卸重负。

3、成立学习小组,做作业。之余,学电影里面,组建战斗团队,由杨得胜任司令、森红任副司令,指挥属下们做树青帽,抓迷藏或者模拟红军打敌人等。当然,学习小组有女生,而后者没有。

4、做萝卜灯。用熟过头的萝卜,挖其内核肉,只剩一层皮,在里面放上蜡烛,点燃,即成萝卜灯。

5、捡柴火。周末或者放假,上山捡柴、砍柴。边走边有炳宏四兄、豪叔带头唱:(南澳方言)鸡母叫GO更,地主铺新生,新生娘……有点的儿歌,唱出了勇气唱出了快乐,忘记了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疲累。

当然,还有高雅但还是含”咸“的渔歌,比如“谁能数得天顶星?谁能数得海鱼虾?相伴月娘有七星,南辰北斗出秋夜。正月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假金龙。三月黄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无鳞。五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战场。七月赤鱼宗穿红袄,八月红鱼作新娘。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蛴脚无毛。十一月墨斗放烟幕,十二月龙虾持战刀。海蜇头戴大白帽,乌鱼夹身上穿乌袄。只是这是真正的。因为这是流传在南澳岛上的一首《鱼名歌》,这首《鱼名歌》一共罗列了18种鱼名,绝大多数都是俗名,如黄只、沙尖、赖歌等。根据各种鱼的形状、色泽、特性以及季节、潮流等情况进行描述,通俗顺口,富有情趣。带鱼喜欢群居,有一定的洄游规律。农历正月,成群结队的小带鱼(俗称白带丝),在南澳海域游动,就像人们相携结伴游赏元宵花灯一样。因此,生动地唱出“正月带鱼来看灯”。墨鱼遍身柔软,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何以生存?它炼就了一套“绝技”:墨鱼身有一个墨囊,贮藏着浓浓的墨液。一旦遇到强敌,它便喷射出墨液,迅速地把一大片海水染黑,像烟雾弹爆炸一样浓烟弥漫,使敌人看不见自己。墨鱼趁此机会向后逃窜,逃之夭夭。故此,《鱼名歌》中有“十一月墨斗放烟幕”一句,墨汁是墨鱼的俗称。这首民谣最有趣的一句是“二月春只假金龙”。春只鱼学名叫黄姑鱼,而金龙鱼即黄花鱼,俗称红瓜鱼。黄姑鱼和黄花鱼形状相似,但黄花鱼的肉质较为鲜美,鱼膘也较为贵重,从而身价较高。内陆人难辨真假,常把黄姑鱼当作黄花鱼来卖,捞取好价钱。

我们几乎走遍了南澳的东西两边的所有山头,撩过南澳的所有大小溪水。爬过了各种高低不一的树,最多的是亚热带的相思树、松柏等。不是看树而是折、看已经干枯的树枝,打包背、挑会家烧或卖。炳宏人小鬼大,每次几乎都是捡最多。某日,到某山头,意外地干柴多的话,炳宏用绳子打包后,树枝们被整齐排列捆成一大捆,背上是个鼓。于是得名:背鼓。

至于成年男女上山是有不同分工的。女的,尤其是渔家妇女,通常上山割草而非砍柴捡柴火。我阿姨、四姑从小就跟着阿嫲干此事,甚至到我初中毕业时。村里的婶婶、姑姑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每个家庭的伙食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男人,比如潮才叔、细弟叔、炳宏的几个哥哥,都是村里有名的力大无穷的挖柴头(干枯的大树根)的高手。他们休海时,除了干此事外,傍晚时通常会在巷口、操场瓣手腕......这些既是游戏,更是运动健身。常年的讨海劳作加上平日的锻炼,使得渔民叔叔们练就了高强的武术技艺和超人力量。两者相互相成。生活在一个孤岛,历史上从来就有习武之习惯。为的是一、防御外地、保卫家园;二、那时,农田、分水、日常纠纷时常有发生村斗。南澳各村各有民间练武的”间仔“(一房间,集聚村里高手,私底下练武的秘密地方)。在南澳,当时最著名的武林高手当属山顶村的老金。流传在民间有个排行榜。我们村也有,利和细叔是我们村的佼佼者。俊伟中学时就跟其学双头棍等。

6、落溪铲HAMG。初九二十三,潮退下午干。上午砍柴回来,下午就下海边沙滩挖、铲、捡种类繁多的hamg(当地,贝壳类统称),比如深埋泥土里很难挖的薄比、埋在岩石沙堆里的沙hamg等,品种可达几十种之多。工具是用一五六十公分木棍套在一厚厚的三角铁皮上男孩子。类似于小型铁铲。海水退潮,大海一望无际,沙滩、人头,大家都来寻宝、找吃的(自己吃不完,拿去市场买,这是南澳部分孩子们帮助家庭生计的一种举措。岩石边,往往会看到男人出海之后,没事做的女人们在挖采附生在岩石上的蚝仔(太平洋牡蛎),这也是很多很多家庭的生计。

7、织渔网。渔家家家户户女人,都从渔网厂拿来线,自己用竹做成……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四姑和堂姐们学织。笨手笨脚的常常织出的网结不够牢。这是一种需要力量和技巧结合的技术活。用的是巧劲。就像打乒乓球。

8、看电影。在家门口等看电影,《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红孩儿》《红日》《车轮滚滚》,打完日本打国民党,大家看的热血澎湃,写作文表决心,一定好当个潘冬子那样的好孩子,一夜间《红星照我去战斗》响彻在学校乡村小道。我们记住了歌词旋律,而不知原唱的李双江何方神圣。革命英雄主义时刻激励着我们这小海岛渔民农民子弟好好读书以后为祖国添砖加瓦。

有时,好的电影会提前在海岛部队上演,利和等会跑去“竹后”二连或者“社阿等”四营等军营里看。完了回来,路上唱歌,来驱散夜的黑。

有一次,我和利和、大头等到县电影院,买不起票,爬后门偷溜进。一切顺利。不想,放映中间,臭头大肥来追赶逃票的我们。跑得慢的被高大威猛的臭头大肥像老鹰抓母鸡般揪起就打。利和和我有着上山爬树的敏捷劲,及时逃离。出了电影院门,左脚穿着拖鞋,右脚拖鞋不见踪影。

9、骑马对抗。骑马打仗,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唐朝李白也曾在《长干行》中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说的是小孩子拿竹竿当马骑,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长大一些的孩子就不再骑竹马了,变成互相当马,背在背上。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小溪里打,否则摔下来太疼。

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倒,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做一匹好马是很要学习一些战术的: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给他拉下来。但也不是太奏效,因为对方总会有别的人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输掉也只好认倒霉了。

10、掰手腕。闲来之时,2人端坐在一张桌子旁,暗中吸气运力。一种是手掌相握,另一种是手腕接触。谁被扳倒,谁输。通常三盘两胜。掰手腕算是游戏,也是流行程度极高民间锻炼力量方法。村里的叔叔们、同学大头都是个中高手。我瘦弱力量不够,基本都是输。

11、丢手绢。这主要是女孩玩的活。人数不定,人多为佳。这是是小型空地,如门口、巷口、课室外、操场等都可以玩。规则很简单,不是还有一首歌吗.就是唱游戏规则的,歌词是:',,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地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大家一边唱这个歌一边游戏。这个游戏通常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玩。这种比较官方的游戏,在课外更为流行。

12老鹰抓小鸡。操场、巷口,4人以上,人多为佳。由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老鹰抓小鸡的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的一字连接在母鸡后面,母鸡需要挡住老鹰,不让其抓到身后的小鸡,而老鹰就要通过跑动等办法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或是让小鸡链断开。直到一定数量的小鸡被抓到。该游戏既有官方的特点(往往是老师教的),又有民间的特性(有一定的流行度),说它经典毫不为过!

13、打游击。4人以上,人多为佳。学电影里的战斗。场地要求:越复杂越好。道具要求:假枪(或者用手代替)。友好协商分成两组,先躲藏起来,然后在发现敌人时用枪对着对方,大喊一声“pia”,就算把对方打死,最后把对方全部歼灭的小组获胜。我们小学时,杨得胜自封为司令、班长森红为副司令。一有空就玩。

比起当代的电脑游戏CS,该游戏原始多了。最大问题是被打死者要遵守规则出局,否则玩不下去。现在看来这个游戏有点傻,好在当时大家都比较单纯,不会故意跟规则作对。

14、丢沙包。3人以上在一小型空地。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

这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及锻炼反应能力,又有较大的运动量。可是现在玩这种游戏的人不多了。女孩们用沙包玩另一种:手抓沙包从身前抛往身后,用其背接住,抛得越高远越难。

15、追逃(抓贼)(捉人)。3人以上,人多为佳。最好是偶数。需要较大的空地,地形复杂亦可,一般需要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柱状物体。具体玩法是:分成两组,一组逃,一组追。双方各有一个安全区,一般以一棵树或者一根电线杆作为中心柱,以此为圆心划一圆,能让全组人站入即可。追捕组不能进入逃跑组安全区抓人,逃跑组可进入追捕组安全区救人。逃跑者被捕后被带至追捕组安全区看管,被捕者必须以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中心柱(一般就是手),未被抓住的逃跑者接触到被捕人员即算营救成功,多人被抓可以手牵手(相互之间有接触)组成一条人链(当然其中还得有一个与中心柱接触),营救人员与人链中的任意一个接触则整队获救。当逃跑组所有人员都被捕则游戏结束或者双方角色互换。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逃跑组必须有人离开安全区,过时追捕组可以在逃跑组安全区外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如果逃跑组还无人在安全区外则双方角色互换。流行程度很高,而且对锻炼身体很有好处。但是气氛很紧张,被抓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的。

16、捉迷藏。这几乎是人人该玩的最为经典的游戏了。3人以上,人多为佳。在一小型空地。首先选定一个范围,大家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而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那个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没有被找到,且最后回到出发点没有被寻找者发现的人,将不参与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为躲藏者。游戏可反复进行。有时候会闹出笑话来(抓着不相关的人)。

17、撞拐子。2人以上,在一小型空地,通常在操场和巷口。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运动性:锻炼腿力和培养集体意识,而且规则明确、竞技性强,更因为具有安全性而得到了极大推广。

18、跳房子(跳船)。2人以上。这是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跳房子玩法各异,但比较经典的玩法有两种,一种是跳四格房,一种是跳10格房。四格房是一个四个正方形组成的,而10格房的最后两格比较大。

19、跳马。人数要求:2人以上,人多为佳;场地要求:小型平坦空地;道具要求:(无)

规则说明: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从上面跳过去。评价:确切地说,这不是游戏,而是一项运动。有一定的锻炼价值,但是趣味性不强。最大的缺点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20、跳绳。可单人也可多人。此游戏沿用至今,大家都较为熟悉,游戏规则自不多说。前文我已经提过我、大头、柯汉雄在我们中学圈里是个中高手。严格来讲这不算游戏,而是一项运动。单人跳绳在广州中考被列入体育科目考核之一,由于较为方便很多中考生都选此项。读《包玉刚传》,里面说到,其游轮去到世界各地,作为世界船王的他,都随身带着一条绳子,坚持跳绳锻炼健身。足见此运动的便利和有效。我本人至今,坚持有空就跳,甚至现在当大学老师,还可以跟大学生们比赛,不少条件太好缺乏运动的学生都跳不过我。他们很是惊讶我的反应、速度和体力。我告诉他们:因为老师小时候生活没你们这么舒适。

21、抓小石子。把一个小石子高高扔起,在其落下之前把桌上的若干个石子抓到手里,然后用同一只手接住落下来的沙包。与“丢沙包”相比,道具类似(也可以一样用沙包),但是玩法完全不同,容易被人忽视。《武林外传》中也演示过这个游戏。每人5个石子,抛起,手背接住,一一抓起,接不住的,就算失败,从头再来。该游戏,永远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占上风。石子不好拿捏,很多人也会用小小的沙包代替。

22、手推车。4人以上。在一平地上,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双手着地,双脚被另一个人抬起,然后向前爬行。爬得快者获胜。这是一个比较艰苦,而且有没有多少趣味性的游戏。一般在体育课上被老师强迫着进行,平时很少玩。

23、藏猫猫。3人以上在一比较复杂的房间或房屋。找人者在门外数数到100,里面的人把自己藏起来,谁先被找到谁就成为找人者。评价:这是介于脑力对抗和体力对抗之间的一种游戏。现在想起来还挺有趣的,但是这种游戏只有小孩能玩,大人躲起来也不方便。

24、捡雪条(冰棒)棍。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这项静态游戏对智力开发有益,可训练孩子的眼力、观察力、判断力、细心和耐心,或许还能启蒙他们的结构力学知识。此外,收集冰棒棍还很有环保意识,因为被人随意扔路边的冰棒棍几乎被孩子们捡干净了。其难度就在取材。那时的冰棒棍都是细细的、圆形竹棍,但现在已难得一见了。而且家长也不放心孩子把路边捡来的冰棒棍拿着玩。不过,取材可以改良,比如用废旧竹筷削细抛光即可。

25、烟仔壳。捡烟盒纸,折叠成三角形,用力摔打,把对方的掀翻转过来或者出划定的四方格,就赢得其烟盒纸。收藏越多越厉害越有面子。

26、套橡皮筋。两人玩。一人用双手手指套住橡皮筋,打结,然后对方套住接过,松开结。不断循环。以结被一方打开为胜。

27、钓鱼。自制钓鱼竿,可以一个钓也两三个。鱼饵是从港泥土挖的蚯蚓或者市场上买来的小虾米。在村里小鱼塘、溪、海钓。鱼种类繁多。有时还会钓到水蛇。

28、游水戏水。夏日的傍晚,我家门口的小鱼塘,永远是小伙伴们的游水戏水天堂。当然,都是男孩。女孩是不能不敢来的。来了会被说不正经。有时,大家还会结伴到溪头那里游。有游水的有跳水的有打水战的。这是一条小溪。我们农忙之后,也常常在这里洗澡后才回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爸带着我们三兄弟在这洗澡,大家都是脱光的。年少无知的三弟,看到老爸的阳物,大声指着跟我说:看,看,大兄,阿爸支骨阿爸支骨。我们笑翻。

29、偷摘柑橘、西红柿等。我们通常是趁着上山砍柴之机,偷摘老虎姑婆林场里的柑橘,有时也顺手牵羊路上农田的地瓜、西红柿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可以说,这类事情是儿时最常干的。几乎没有没干过。读一年级时,我们全小学行军到云澳,我们在市场参观,趁人家不注意,我顺手拿了书摊上的一本连环图。没想到,被读四年级的我港仔脚细叔看到了。我不好意思看着他,犹豫着要不要放回。但是他装着没看到,转身跟着同学们走了。回家后,我一直心惊胆跳,唯恐被阿嫲、爸爸发现。一旦发现没零钱的我有这类书,一定会怀疑我偷的,除非我撒谎说是借同学的。一直到学期尾终于平安无事。评选“红小兵”时,我当然不敢坦白我干过此事,于是我和利和俊伟森红成了首批成为红小兵的人。光荣得很。

30、集糖纸、烟盒纸。那时候,能经常吃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家,也就在春节时买上一两斤糖而已。所以,想收集一张别人没有的、可以让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纸,并不比现在寻找一张珍品邮票容易。很多70后、80后孩子都有这样一本厚厚的糖纸集,也有不少孩子,喜欢收集烟盒纸,各种各样的烟盒纸总会成为至宝

31、滚铁圈。滚铁环是男孩子的游戏,那年那月,放学路上,一群小脸脏兮兮的小孩儿,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啦哗啦响成一片,那场面相当壮观。那时候,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是件很拉风的事。

32托手尾,美名叫据槌。是南澳海岛民众民间独创的一项奇特有趣、强身健体、斗智斗勇的传统体育运动,在南澳海岛流传由来已久。过去渔民生产工具落后,出海作业工具以竹排为主,经常划桨使渔民手臂、掌力(当地称手尾力)过人,生性率直豪爽的渔民,天生一股永不服输性格,经常利用扁担或木槌在沙滩比试手尾力,云澳镇的渔民大力士们,腰缠鲜红的裤头绫(红腰带)托手尾最有特色。托手尾以一根木槌作中介物,脚下划出楚河汉界,参赛双方各出左手或右手托住木槌两端,在公证员吹响哨子后即相互向对方发力进攻,手臂弯曲或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脚马”节节后退者即为落败。

还有很多很多,恕不一一细说。比如:

32、抓青蛙泥鳅

33、掠山胶喏。

33、捡蛇皮

34、捕禅。

35、练武

36、下象棋、飞行棋、跳棋

37、鱼虾蟹(赌)

38、沙滩玩

39、控番薯控(焗窑)

40、打田战

41、纸风车

42、抓蝌蚪

43、起花名

44、恶作剧

45、做弹弓

46、批水批

47、抽陀螺

58、用回形针串成一串串。

59、行军

50、手指游戏(也叫翻搅搅)

51、捏泥巴

52、吹肥皂泡

53、放风筝

54、纸飞机

55

……

我表哥周春明作诗曰:《山孩》(2014.2.14

青山环抱绿水绕,

小路崎岖到村庄。

舅家有我儿时乐,

常浮眼前不能忘。

乡土气息沁心脾,

涧边濯足戏水欢。

树荫片片山风凉,

溪水潺潺透心房。

漫山遍野采熟果,

高岭狂呼回声响。

下溪捞鱼田抓蛙,

丛中扑蝶树捕蝉。

既怕野蜂还偷窝,

才捉麻雀又搜卵。

田埂墙角挖蚯蚓,

山脚草垛找鸡蛋。

溪边鹅石尤可爱,

河里蛤蚌淘不完。

斗起蟋蟀乐不疲,

追扑蜻蜓累又喘。

谷埕拉线放风筝,

墙头扦枝吹风辇。

枝编斗笠掠特务,

山崖树丛捉迷藏。

拾柴高树学猴跳,

洒汗烈日浴深涧。

肚饿挖薯可充饥,

口渴捧泉爽心间。

每逢佳节亲人聚,

欢声笑语乐满堂。

祖母爱怜倍呵护,

常给小吃压岁钱。

舅父肉菜解我馋,

舅妈番薯香又甜。

兄弟嬉戏结成队,

姐妹女红透馨香。

时蔬鲜果时时有,

担挑农产家来还。

美好回忆萦脑海,

永生难忘记忆长。

那时,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岛的小孩没有钱,只有快乐。种类繁多的游戏、活动,无形中也开发了我们的智力、练就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在日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效果。有网友说:“

小时候,

我们没有ipad

不懂LV

理解不了阿玛尼。

我们只会跳牛皮筋

玩烟壳,打玻璃球,

用小霸王打魂斗罗。

那时候,

男孩追女孩,

一追就是好几年,

比的是心,

念的是情。

这年头儿,

男人追女人,

几天抱得美人归,

看的是钱,

拼的是爹。

以前我们春游烧烤,

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现在各自埋头刷微博,

聊微信。

生活里,

貌似所有人都不再那么无可取代。

满口忙事业,赚大钱

虚荣,利益,气场

让爱情,友情,亲情

都遗失了当初的那份美好与纯真。

小时候,

我们吃一毛钱一支的冰棒

二毛五一瓶的汽水,

一块钱十根的粘牙糖。

如果哪个小朋友有五块十块

那就传说中的大钞了,

简直就可以当孩子王收小弟了。

中学了,

身上有20块钱,

买了杂志,小说

全班传着看。

身上有200块钱,

去哪都昂首挺胸,

超级自信。

怀念我们那再也回不来的时光,真的很怀念儿时的我们...怀念幸福的童年,那个傻傻的,纯纯的,开心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时的幸福, 再也回不去了……”

网络上有一篇帖子,总结得挺到位的。

“在分析中国哪些人最生不逢时,活不逢地的时候,意外发现19621972年这十年出生的人最幸运。因为:

1.、他们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有粮票就有吃有喝,虽然是粗茶淡饭;

2.、他们避开了计划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带小的玩,小的穿大的旧衣服;

3.、他们错开了上山下乡,在学校里学工学农学军,反潮流交白卷;

4.、他们上大学时,大学是公费的,家境困难的还有管吃饱的助学金;

他们大学毕业时,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党政、事业单位,央企国企还得挑挑;

5.、他们恋爱时,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实,深信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

6.、他们结婚时,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虽然有点旧,虽然还得论资排辈;

7.、他们生子时,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没听说有毒;

8.、他们是尚有理想的最后一代,虽然虚幻但一直支撑着他们的信念;

9.、他们读书的时候,国学经典已经滥觞,世界思潮大肆涌入,传承与革新集于一身;

10.、他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那时的领导基本上还识才用才,政风民风尚且纯朴;

11.、他们与世界同步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工具已融入生活,是中囯信息时代的开拓者。

一眨眼间,我们的童年已成历史。这些记载着我们的记忆的东西,当今已很难见,仿佛成了古老的传说。前两年,央视搞了个你幸福吗?的节目,广为诟病。当现代人说幸福是神马的时候,作为一个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感叹的是,在南澳岛的艰辛艰难岁月,这些游戏却是那样真切地承载着我们的幸福。

从小的劳动、游戏、活动,我们的身体得以全面锻炼,走、跑、跳、爬、闪、躲......手、脚、腰、背、五官等等都受到了良好的锻炼。日后,我的几个小伙伴们都先后考上大学,至今,没一个近视或者老花眼。我们除了学有所成,当中有的同学还成了体育、武术高手。比如我们村的杨得顺。这是后话。我曾经总结是来源童年时南澳新鲜的空气、青山绿水的滋养和长年累月的劳动、游戏和锻炼。

什么是当代在倡导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观、劳动观、学习观、体育美术音乐观......这些都是核心要素。而一个海岛,尽管封闭,尽管物质匮乏年代,但是其养育出来的一代人,以上各方面素质一点都不亚于发达城市的同龄人。为何城市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弱?海岛人向往城市而城市人向往海岛。这是不是一个饽论呢?

这是日后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那时,我的梦想依然是盼望着坐船出海那一天。于是,我顺利地上了南澳中学。

(第二篇《儿时的梦想》连载完,第三篇《坐船出海记》下期将继续连载,敬请留意。本散文集来源于南岛主大学生学习网http//nandaozhu.com,作者南岛主,实名杨泽利,南澳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师、国际商务师)


首届美丽南澳海岛杯手机摄影大赛获奖名单,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