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北风:在桓仁时的那些年,那些事儿

咱们村 2017-03-23

儿时往事

北风

 

儿时的往事,已经变成遥远的记忆!也仿佛就在昨天。

 



1、住地:这是一个美丽、有着神奇传说的地方—————辽宁省桓仁县泡子沿,这是个以桓仁水电站建设者为主的小镇,泡子沿座落在美丽的“五女山”脚下、浑江边上,“五女山”位于桓仁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五女山”山体是长方体,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都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桓仁水电站(后面的最高山为五女山)

 

“五女山”脉有许多野果:像山葡萄、猕猴桃(圆枣子)、山核桃、山里红、山梨、山杏、山樱桃、山芝麻、橡子仁、榛子等,野生食用菌遍布沟谷山坡,主要品种为牛肚菌、松蘑、元蘑、榛蘑等。记得每年秋天总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到“五女山”采野果,每次都会有许多收获,一大背筐的野果,像圆枣子、山核桃、山里红等,有一次老爸带我们哥俩和我的同学姜洪利一起在小五女山附近走到大五女山边,采了好多大的山里红,这山里红像大山楂一样大,非常好吃。



桓仁客运火车

 

夏天汛期到来时,桓仁水电站放高孔闸门时,会有许多鱼从高孔中排出,有白鲢、花鲢、鲤鱼、青鳞子等,大人会游泳的下到水里捞鱼,我们小孩子只能在岸边上巡视,每次总会捡到些鱼。那时候是供应粮,每月半斤豆油,油少,鱼也只能是加些葱、姜盐清炖。

 

曾经的通讯地址:辽宁省桓仁县泡子沿东风街50栋9号,这个通讯地址应该早就不存在了,这里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样了。





当年在广场放露天电影


2、看电影: 水电局有个俱乐部会放电影,有时也会在电厂办公楼前的广场放映电影;水电局革委会门前也有个广场,在这露天放电影的次数较多,每次放电影前,都会有人占地方,在银幕前的好位置摆上许多石头、凳子等。

 

文革时的电影很少,外国电影有朝鲜电影、罗马尼亚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国产电影放映多的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龙江颂》。1973年前后,国产故事影片重新恢复生产,成为当时的轰动事件。最早的新拍片有四部:《火红的年代》、《艳阳天》、《战洪图》、《青松岭》。

 

孩子们编成顺口溜:“青松岭、战洪图、火红的年代长红胡”!1976年止,相继公映的新电影有几十部。给人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有《侦察兵》、《闪闪的红星》、《创业》、《海霞》、《春苗》、《决裂》、《难忘的战斗》等。记得:《春苗》、《决裂》看得次数最多,不下五六遍之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映这些电影。

 

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对各国电影作出了评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莫名其妙,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打打闹闹,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这是时代的产物啊!放电影前总会先放映新闻简报,多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再就是工农业大生产的内容。

 

《决裂》里面的葛优的爸爸,葛存壮饰演的教授一本正经地在对农村招来的大学生们讲“马尾巴的功能”,记得最深刻。

 
70年代这么放映的电影《决裂》这类电影基本都看过五、六遍,因为当时电影较少,没有什么好放的,

 

《青松岭》里面一句台词“老钱大哥------我那蘑菇-----”,“卖了”。歌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   叭叭地响哎………  哎咳依呀    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哎咳哟……   劈开那个重重雾哇……  闯过那个道道梁哎……哎哎依呀  哎哎咳咳依呀哎哎咳咳    依呀哎哎咳呀     要问大车哪里去吔……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  哎哟喂哎哟喂  哎哟喂  哎哟喂哎咳哟喂  哎咳哟喂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哎咳哟。

 
电影《青松岭》围绕社会主义大车的靴子由谁来掌握的问题

 

《地雷战》里收麦子时的一段音乐,我们编了一段谐歌词“队长啊,麦子、麦子啊,今天不收,明天不收,后天没有了”(这段歌词要唱着看)。你试着和着主题片中的音乐,唱一下,很有意思的,能和上音乐的。





70年代的红小兵


3、学校生活: “东方红学校”是我们水电局开办的一所子弟学校。从小学到中学都有。我们以前也是戴红领巾的,那是叫做“红小兵”,不是现在叫“少先队员”的,那时候“工、农、兵”进住学校,学校里有“工宣队“、军代表。

 

记得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农民(桓仁关门砬子的)忆苦思甜教育课,讲得是,黑暗的旧社会,地主老财剥削农民,农民家里吃不上、穿不上,生活非常困苦,讲着讲着,就有人领着高喊革命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学校里有时会安排学生家长给做一下忆苦思甜饭,让班级里全体同学去吃,这忆苦思甜饭是用玉米面加白菜、盐,煮上一大锅,其实这种食品味道还是不错的,现在是叫绿色食品了。

 
摄友拍摄电站放水

 

学校里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刘家沟大桥对面公路边山脚下的黄土场挖黄土,准备入冬前坨煤坯,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和煤的,有用模具成型的,广场是堆得满满的,干了就收到教室里,学校里冬天是烧大肚子铁煤炉,教室里后面是一大堆煤坯,每周学生值日一次,早晨六点多种到教室生火取暖,打扫教室,为大家服务一天。在刘家沟黄土场挖黄时,有一个同学被塌下的黄土压住了,脚被转了一个180度的弯,脚指头转到后面去了。

 

春天组织学生种地,大多是种黄豆、玉米,秋天收获是每个学生能分上一小捆黄豆,一次春天种地时,被同学用镐头刨了一个大口子,至今头上还有一个疤痕。不知是哪一年秋天,北方霜来的早,新品种玉米面临被霜打的危险,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帮助秋收,忙了几天。有一年还组织去高楼山去修“大寨田”,好好的壤土,用石头砌起来,一半是生土,一半是熟土,也不好种地的。

 
桓仁水电站高孔放水




4、音乐课:一次上音乐课,女老师教大家唱“忆苦思甜”歌曲,“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泪”,老师弹着脚踏风琴,唱着唱着,老师就热泪盈眶了,两个同学在下面看到老师这个样子,就乐出声来,老师把两个学生叫到前面站着惩罚,这两个同学还是不老实,后来老师就用手指戳他们俩的头,越戳越激动,后来按着两个的头向门框上撞,撞得两个人头直发昏,没过两天,学生家长领着学生到学校给音乐老师帖大字报,一顿给老师批判!记得那个教室前面正中间,黑板上方,挂着毛主席像,两侧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

 
桓仁水电站右岸浆砌石护坡(这里是捡鱼的好位置)

 

5、唱革命歌曲:记得一次“五一”节单位在大泡子附近的职工大食堂(有演戏的台子)里举办革命歌曲比赛,还有些家庭妇女上台演出,单位职工合唱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歌曲记得最清楚。




6、 1976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概括说来就是“天崩地裂,惊心动魄”。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逝世;——自然界的“天崩”、“地裂”也紧随而来。3月8日下午,吉林发生极为罕见的陨石雨。——5月29日,云南西部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丰南一带突然发生7.8级强地震,10月,“四人帮”被一举粉碎,——1976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历史大转折的开始。回过头来看,这一年仿佛是一场噩梦的尾声。噩梦醒来是早晨。

 
桓仁老照片(右上图为清华生在电站建设时期)

 

4月5日 - 人民群众为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掀起“四五”运动,一首诗歌记得最深刻:“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段时间广为流传这首诗。

 

唐山地震后,我们那里收留了许多孤儿,那时候每家都在为灾区捐衣物、钱。

 

记得在毛泽东逝世的那天,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我们听到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小伙伴们都痛哭起来,就像失去亲人一样,没过几天,学校组织到桓仁县城参加全县召开的追悼大会,临出发前,电厂的办公楼广场前,有一个中年妇女,哭得死去活来,大家都让她不要去了,她还是坚持去参加毛泽东主席的追悼大会,那个年代人们对革命领袖真是有感情啊。

 
在桓仁县的小北岭上拍摄(大桥为通往县城的江桥)

 

古史所载,皇帝与重臣去世时,往往有征应,比如大星落、彗星现、地震等,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说法,也有说陨石坠落也会有新的皇帝要出来了。

 

“四人帮”被粉碎后,整个水电局各单位、学校都开始张贴标语,俱乐部广场前可以看到打倒“四人帮”有宣传画,横幅等。粉碎“四人帮”当时举行了一次大规模游行活动,这次游行从水电俱乐部出发,沿着水电浴室、托儿所、小商店、大商店一路走来,回到俱乐部广场。这次运动是比较大的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这样的场面了,打倒“四人帮”,就像过年一样。

 

那个时代经历了几次大的运动-----“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当时基本都是在写诗歌、新三字经、宣传稿、贴标语。自“四人帮”被粉碎后不久,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

 

自“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后,带有政治色彩的群众运动逐渐离人们远去了,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物质上的东西---发展经济,对“文化大革命”应该从多角度来看待,它虽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又是历史的必然,稳固政权的必须;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开始都会有运动的,只是内容和形式不同而已。

 
桓仁水电站高孔放水




7、商业、农副产品: 记得在泡子沿的时候,没有什么市场交易,只有国营商店、国营饭店,农民私自出售农副产品是不被允许的,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被割除的,国营商店里的品种也很少,蔬菜是供应的主要是萝卜、白菜、土豆、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泡子沿小商店供应猪肉,肉少人多,一个小小的窗口人山人海地挤,年轻有力气的小伙子踩着人的肩膀走到窗口,一个人代带几份,水电派出所民警维持秩序(所长姓李),肉都是冻猪肉,整个猪肉半子,放在机器大铡刀上一切一大块;还有高温肉(就是痘猪肉,农村叫米糁子猪,按理是不能吃的,容易得囊虫病,但是,用高压锅煮了,囊虫卵都死了,照样吃,农村米糁子猪多,也没见几个得囊虫病的),嗨--有肉吃就不错了,但我们是没有吃这种肉的,去桓仁县城的饭店里记得有鸭蛋、花生米、米饭是大米加玉米碴子,当年购食品都要用粮票的---粮票加人民币,只拿人民币是不卖给的,只要是粮食制品,买几两就得用几两粮票。

 

记得在毛主席逝世大会后,我们几个同学到商店里去买食品,有饼干、麻花什么的,这些食品也都要粮票才能卖给的,他们没有带粮票,售货员就不卖给,当时我带了一斤粮票,都给了售货员,其他同学才买到了食品。




8、同学:泡子沿的同学还有几个人能记住名字:左民、吴鹏举、林则谦、杜本桓、赫拥明、井志江(教“忆苦思甜”音乐的老师弟)、刘长飞(音乐课上乐、给老师戳头、给老师贴大字报的那位)、张凯(他爸爸在水电局宣传队演伪军司令)、宋丽萍、老牛。其他人也记不得了,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还好么?

 
冬天桓龙湖冰上远望五女山

 

(冬天到坝后打柴时行走在冰上时,因发电放水,厚冰会开裂,不时会咔咔作响)

 

9、上山砍柴:记得那时候我们家里是烧煤与烧柴禾两种,冬天去大坝或大坝后那边的山上砍柴,经过大坝上有个叫“瞪眼岭”的山坡,因为非常陡,攀爬艰难,所以取期名为“瞪眼岭”;一冬天一个大的柴禾垛就成山了,主要是苕条、榛柴棵子,柞树。烧煤有些危险事,有一次煤气中毒了,好在不严重,因冬天门窗关得太严实了。

 

10、下河抓鱼、游泳、滑爬犁、速滑刀:翻过泡子沿坝塄子就是哈达河,河里鱼非常多,发洪水时鱼更多,那次二姐带着我们哥俩去河边,用三角网下急流的水中一放,一网鱼就上来了。河里也不几个游泳的好地方,大坝库区也经常去游泳的,夏天小伙伴们经常到河里、江里游泳,真是有趣。冬天大泡子结冰时,冰面上满是人,单腿立、速滑刀,玩起来真是过瘾。

 

11、第二故乡:离开第二故乡泡子沿已有三十六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去那里看看,在网络上看到“五女山”已经开发成了旅游区了,说实在话,“五女山”的秋天枫叶真是好看,比南京栖霞山的枫叶好看多了,“五女山”的枫叶是天然的,这里的景色是真山真水,天然绿色的,桓仁的“两高一铁”建设的差不多了,给这里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桓仁五女山红叶

 

2013-6-1 15:12

 

[作者简介]北风:中水一局子弟,着重写诗歌、散文、随笔。





《咱们村》合作媒体


桦甸发布 hdfb-66231360

红石国家森林公园 JLSSLGY

桃花岛 abc135246100

猫姐笔记 maojiebiji992510

神州文学 szwxwx6868


《咱们村》编辑部      投稿邮箱:2434470285qq.com

果丰 guofeng-777  北风 zhangjifeng-6688  小猫 xiaomao407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