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中国古代的鱼钩(上)

鱼钩是获鱼的直接工具,在竿、线、钩、漂、坠、饵中,与饵一样,发明得最早,改进得最多,最快。
从我国各地的地下考古挖掘来看,最早使用的是兽骨或禽骨劈磨而成的直钩和微弯钩,称之为鱼卡。其两端呈尖状,磨得锋利,中间稍宽,并磨出系绳的沟槽,或钻有穿钓线的小孔。到了新石器晚期,即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弯钩,有倒刺和无倒刺两种,均为骨制。有兽骨截断单独磨成的,有用禽骨磨成的,禽骨坚韧锋利,但磨成弯钩很困难。于是拣细而坚利的磨成带倒刺的钩尖部分,然后绑在另一节作为钩柄的骨头上,成为绑制弯钩。
从直钩到弯钩是钓鱼工具的一大进步,直钩只起到“卡”的作用,钩横卡在鱼嘴里,如果直接提上岸,多数会脱钩,有的卡的不是地方,或卡的角度不对,鱼嘴一活动,头一扭摆,钩会从鱼嘴里脱出,鱼逃之夭夭,而弯钩就可避免这些缺点,只要钩尖锋利,线、竿牢固,钓者又有一定的擒鱼、遛鱼、抓鱼本领,一般是鱼难以逃脱的。
直钩到弯钩是进步,从无倒刺弯钩到有倒刺弯钩又是一大进步,由于当时钓具粗放,在没有发明鱼竿之前,是用手拽棉、麻搓制的鱼线,或动物肠子晒干加工制成的鱼绳,鱼钩的角度、钩弯的角度、柄的长短,还是不够科学实用,因此,弯钩无倒刺的骨制钩还是易跑鱼。当时的古人当然不会有今天的环保意识,钓鱼为了攫取以果腹,无论大小,都能填饱肚子,于是在多少代人的钓鱼生产实践中,发现了有倒刺的鱼钩不易脱钩跑鱼,于是纷纷在磨制中制作倒刺。在考古挖掘中,发现离现代年代越近的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晚期,所制作的鱼钩越精细而科学,有倒刺的鱼钩也越多,钩的形状也逐步有讲究,不仅有短柄,也有长柄,龙门的宽窄也有区别,钩尖的弯度,钩的形状也不同,以适应钓取不同的鱼类和运用于不同的水域。这为今天各厂家制作的各种型号鱼钩,什么丸形(圆头钩)、袖形、伊势尼形、鹤嘴形、胡弓形、芦江形等等,奠定了基础。
有倒刺钩产生了,发展了,使用的人多了,但是无倒刺钩仍旧存在,说明它和直钩一样,一些人一直沿用。有倒刺钩成了主体,几千年来一直基本保持原来的形状,只不过有的是内倒刺,即倒刺在钩尖下方,与钩尖呈30度左右的锐角;有的为外倒刺,也在钩尖的下部,只磨在外沿,与向内弯的钩身呈60度左右钝角。倒刺钩大大降低了脱钩率,这对于当时只求将鱼钓上来食用说,是生产上的一大进步。

上世纪80年代末悬坠钓进入大陆,这种钓法使用的无倒很快受到广大钓者的青睐,说明无倒刺也有很多优点,尤其在中吃钩率高,钓上鱼后脱钩快,使人们感到钓得爽。目前,一些传统钓者不用悬坠钓法,也使倒刺钩……

(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做了必要的编辑和删节)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