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娄底读本】风云娄底:湘军将帅之杨昌濬

文化娄底 2017-03-23

前言


娄底是一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土地,“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英才辈出,崇文尚武,人文荟萃,他们是娄底的人杰,也是民族的脊梁。可圈可点,可歌可泣。

一、湘军将帅

       晚清湘军的崛起,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出现了晚清“中兴”的局面,“无湘不成军”之说遂成为湘人的骄傲。在湘军将帅这一群体中,娄底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湘军创始人“湘军之父”曾国藩、“湘军之母”罗泽南都是娄底人。据初步统计,在《清史稿》上为娄底籍湘军名将立传的多达30余人,可以说,无娄底人则不成湘军。下面分篇介绍其最著名者。


杨昌濬

杨昌濬(1825-1897),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今娄星区上元村人。湘军名将,历任浙江巡抚、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加太子太保衔,死后加封太子太傅。


       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从一介书生弃笔从戎,屡立军功,官至总督。为晚清有争议、有影响的一位名臣,因与一首诗(“湖湘子弟满天山”)、一桩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两件大事(收复新疆、筹建台湾省)有关而声名远播。

       咸丰二年(1852年)随师罗泽南从军,练湘勇以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年)随罗泽南进攻湖北田家镇,奋勇积功升训导,咸丰十年(1860年)升知县。同治元年(1862年)初随从左宗棠(左当时任浙江巡抚)入浙,击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解衢州之围,不久升衢州知府,后升浙江储运道,再升布政使。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入京述职,十一月署浙江巡抚,次年任浙江巡抚。任期内,执政为公,呕心沥血,突出政绩有三个方面:一、注重海防建设。二、保荐、提拔选用人才。三、力抓农业生产。期间因“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偏信下属诳报,于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被革职。此后复出,历任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成就两件大事,一是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协同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建省;二是在闽浙总督任上,协助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筹建台湾省。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赏太子太保衔。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去世。

       杨昌濬故居位于上元村,为10间土砖平房的普通民居,今已存不多。另一被传为其故居的蓬庐位于上元村蓬家台,实际上是其子杨义规于1900年建造,现已全部拆除。其墓葬在今娄星区西阳雷公桥附近,墓园“文革”中被毁。仅存神道碑,为国家三级文物。

 

神道碑

       神道碑为长方形,纵264厘米,横100厘米,厚17厘米,平顶,青石质。碑额为篆体“赠太子太傅杨公神道碑”,碑文为楷书,由王闿运撰文,何维朴书写。

地方百科全书———《娄底读本》出版发行

    《娄底读本》一书共六个部分 ,20万字,分别为印象娄底:发展沿革,脉络清晰;风光娄底:秀丽山川,美不胜收;风云娄底: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风物娄底:物产丰硕,特色鲜明;风俗娄底:遗产繁多,民风淳朴;风雅娄底:文化厚重,源远流长。该书体例新颖,内涵丰富,文辞典雅,图文并茂,是融学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普及读物,是一本简明扼要的地方百科全书。该书已获得娄底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授权,《娄底读本》由”文化娄底“公众号在微信平台刊发,本系列文章经授权均为原创文章。


“文化娄底”和《娄底文化产业网》征稿啦!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关注“文化娄底”和《娄底文化产业网》官方平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朋友们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化娄底”和《娄底文化产业网》特向广大朋友们征集稿件,欢迎您将相关内容发送至邮箱:1315631312qq.com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