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打破年龄障碍,更新新的系统,微时代,王轶琼的《微微信神》说明了什么?

宋庄365 2017-05-05


王轶琼==-微微信神





主题:打破年龄障碍,更新新的系统,微时代,王轶琼的《微微信神》说明了什么?

时间:2014年8月5日晚9时至11时

特别邀请主持

牧野


顾凯军(九根针)

论坛主持:杨毅达
整理:王心鹤


杨毅达:各位群友晚上好: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讨:当艺术家王轶琼 利用手机微信,一直在做一个艺术作品《微微信神》时,有人说王轶琼 是在扫荡,有人说是创举,今天正值《微微信神》100期,宋庄艺术论坛也为此做一个专题。

主题:打破年龄障碍,更新新的系统,微时代,王轶琼的《微微信神》说明了什么?

时间:8月5号晚上9时至11时。

特别邀请主持:

牧野

顾凯军(九根针)

论坛主持:

杨毅达


牧野:好,报个到!我打字慢,请群兄群弟谅解。

杨毅达:九根针 赵斌zalk 欢迎大家。

赵宏利:赞。

王轶琼:不好意思今天《微微信神》百天了,谢谢各位盆友大使的一路陪着。

九根针: 这一篇是5月28日发表于《北京青年报》的文字,编辑和我说将谢德庆的关进囚笼和王轶琼的文字装置做比较,绝了!后来就发了

杨毅达:在当今社会里,系统更新最快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一定会说是互联网,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而真正最快的是人的思维更新,比如我们今天晚上所探讨的主题。王轶琼其实是给我们以启示。微信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惯例,但是当我们的思维转换跟不上时,微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当我们很好的运用他的时候,又将成为我们的工具。因为再先进的系统,最终也是为人所用。

有请两位主持人牧野 九根针闪亮登场。

九根针:牧野 ,等待牧野兄的激昂文字

杨毅达:哈哈,凯军兄好。

九根针:下面我把曾经和王轶琼的互动分析文字先发给大家,大家可以边看边讨论

王轶琼:《微微信神》—01

从黑桥往外走,当走到环铁的那个圈出去的时候,每个人都舒了一口气,环是个精神限制。就一会功夫现实的限制更大面积地在每个人的头顶,出去就是肉搏。艺术家肉搏的能力远不如一个骑助力车的菜贩子,或收废品的老头,一个女人。所以会躲在画室,画画、微聊、谈恋爱、然后愤世嫉俗、看不去任何一个同类。

这些人无论走多远,时间再晚也要拼命赶回环铁,赶回黑桥,这是宿命,回来一看额滴神呐,这是什么地方,灯光是垃圾、声音是垃圾、垃圾是垃圾,吃的是垃圾,这个地方?每天都在雾霾和制造雾霾。


杨毅达:王轶琼 好

王勇:昨晚在宋庄论坛里与吴以强的对话

王勇:吴以强 是的微微信神是中国当代艺术日记魔幻篇似唐传奇王轶琼

吴以强:王勇 是十墨的文墨雅集@新京派的心经妙写王轶琼

王勇 纵贯微微信神,十墨和新京派的内容是最多的,心态和内容都随着事态进展而变化。

王勇: 吴以强 是的这不是王轶琼有私心而是新京派和十墨近一年比较活跃活动频繁而绕不开,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界还有哪一个团队像我们这么活跃。

吴以强: 王勇 确实。王勇兄劳苦功高,是时有耳闻的

王勇:吴以强 今天下午在沙龙群的气氛太好了,我感觉今年中国艺术界创建各种艺术团队蜂起,是不是新京派和十墨带动的我不知道,但是下周由黄岩主编的新京派的大型文献艺术史出来之后,我们只能绝尘而上了

吴以强:王勇 欣喜之情已溢于言表,恭贺

王勇: 十墨去年夏秋之际的那个由王轶琼 创造的20万字传奇已经不可复制了。

王轶琼 兄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号称出刀速度最快的绝不是浪得虚名,08年甚至更早那时的由王轶琼搞出手机短信新闻小报,直接为现在的微信自媒体传播提前试水暴露了端倪。 手机小报,十墨传奇,文字装置,微微信神,王轶琼的学术建构已经初见端倪。

牧野: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早几日也是不错的日子,天上打雷,昨日下了雨,康师傅下锅,晚上居然有了秋凉如水。这样的日子,空调时开时关,猜不透,谁比谁更有脾气。据说有脾气的人不懂的生活,一生气跑到了宋庄,和艺术厮混一起。展览活动画画创作,一会新京派,一会十墨。有冷眼者,有旁观者,有不亦乐乎者,有闷闷不乐者,有打家劫舍者,有大碗喝酒者,有说三道四者,有跑马圈地者,有占山为王者,有隐私藏奸者,有粱山延安者,有游侠拣垃圾者。之乎者也,因为天气尚可,今天可能无雨,在宋庄请出微信微神一一王轶琼,论坛施法,各位看客围观指点,定有云雨清凉,不亦快哉。


九根针:从半年前开始我陆续借用"微信"这个平台我与王轶琼作一个文字作品的互动,我们探索的问题是文字真正作为作品存在可能性。我说的"文字作品"是什么呢?首先它不是文字艺术,比如书法作品、概念艺术、或者人为造出的新文字(徐冰、谷文达、焦应奇都造过这类新字)。也不是文字写作,如小说、评论文章、诗歌等等都是被我排除在外的,那这个文字作品究竟是什么呢?轶琼兄有一个"文字装置"的概念,他说"水墨、十墨、文字装置就是鸡同鸭讲,是母鸡下的鸭蛋。"他说的这个问题我体验过,1997我做过一个文字作品《道德经新解》,我以文字创作的方式(不是翻译和意译)将道德经的注释怎个给认真创作了一遍,这件作品我从来没有用来出版过,因为《道德经》的注释在我的大脑里一直是流变不定的,每一个时期我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这种对《道德经》的再创作的方式(母鸡下的鸭蛋),是就此物而言它的,《道德经》只是成为了激活我的能量点的一个超级媒介物,这个作品我打算一直在心里流变创作下去,至于是不是把它发表出来因为它一直在变,所以已经不重要了。


杨毅达:从王轶琼兄的第一篇《微微信神》开始,就承担着一种使命:每天都在雾霾和制造雾霾。太经典。


九根针:我给王轶琼的“文字装置”定性是“文字作品",而不是“汉字艺术"和“观念艺术",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往下深入谈。。


张东:在悲剧面前人人平等!

吴以强:为什么今天我谈轶琼兄的"文字装置"却扯到我的"心象艺术"呢?这就是典型的"鸡同鸭讲",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文字作品",都是禽类不是兽类,不是鸡同牛讲,两个差异极大的同属站在一起很容易比较和像镜子一样照见对方,今天我不光要鸡同鸭讲,作为一只鸡,我还要就此物而它,用鸡生出轶琼的鸭蛋,将轶琼的想法转译成我的语言,和大家讲一讲什么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文字作品。

九根针:九根针兄,我们更应该看待王轶琼兄的文字系统转换问题

杨毅达:九根针兄,我们更应该看待王轶琼兄的文字系统转换问题。

王轶琼:《微微信神》—02

几年前,听说在去黑桥的一片小树林的井盖里发现了两具无头尸体,下午三点以后出租车司机就不会再往里开了,到了铁道口他会说:你们自己进去吧。

进环铁的道口有五六个,原来是工人守着,现在是艺术家工作室守着。迷恋黑桥的人都是因为黑桥的名字。

前几天死掉的人的冤魂放火烧了黑桥农贸市场,据说那里有个长得很黑的男人欺负了他的做艺术的漂亮的女朋友。

魂是一种能量,冤魂更大。

人五十岁开始死,六七十、七八十,越老的人死去魂的力量越小,所以八十岁以上的人死去都是会很安详的。

那个人三十二岁死是不应该的,所以他的魂定在空中是删不去的,他每时每刻要附体,找身体弱的、意志弱的,一般在夜里。

他死了,他的魂是活的。

杨毅达:张东兄好

张东:他魂活的。

王轶琼:《微微信神》—05

当行为艺术这个词还没正式启用的时候,我和张东在南京做了几次完整的行为,叫“状态艺术”。

在认识他之前他已经在“状态”了,一是从太平间偷了一块白床单绷在画框上,在他的黑屋画大自画像,一面镜子由一米二乘八十最后东碰西撞只剩下巴掌那么大,还在继续画。

二是集体吃屎。那个时候每个艺术家都是无头苍蝇,做艺术也是深一脚差一步的,茫然、盲目,达达,但真诚,敢干,不怕。他和诗人一位、作家一位、油画家一位商量在他的永远没电的工作室做一件所谓“牛逼”的作品,还要狠,让人刮目相看。最后决定吃一次大便。四个人拉了三坨屎,诗人便秘。

看着冒热气的便便,一直商量到它变成了屎厥厥,没有更好的方案。最后决定乱炖,放在一起烩了。出锅以后,没人愿意先吃,张东说他来。

一件艺术作品的方案沦落到吃屎,是莫名的悲哀。

后来我问他,怎么样,他说屎加热了以后真难吃。

杨毅达:王轶琼的《微微信神》就是一个例证,今天正好值其一百期,通过《微微信神》,我们看到的是个微信系统的流变。从今天晚上的探讨,希望也能够给我们以流变,在得到启示时也给我们以系统更新。

吴以强:这是很早以前就发过的内容。当是九根针与轶琼兄正兴奋于“文字装置”的构想,私下里、群中滔滔不绝宏大企图。微信破百的时间过去了,回头来看轶琼兄的坚持是惊人的,没有绝对强悍的意志力做不到每日“微微信神”的持续。

杨毅达:这是很早以前就发过的内容。当是九根针与轶琼兄正兴奋于“文字装置”的构想,私下里、群中滔滔不绝宏大企图。微信破百的时间过去了,回头来看轶琼兄的坚持是惊人的,没有绝对强悍的意志力做不到每日“微微信神”的持续。

九根针:关于"文字作品"与微聊的"即写即看"的功能相结合的划时代意义---与众群友探讨。— 九根针

据西方神经生物学家借助仪器的深入研究,人在深度睡眠状态下大脑产生了放电现象,在放电期间人在白天所思所想消耗受损的脑细胞会以神奇的速度在修复,而在浅睡眠时却没有"放电"现象,不放电时的浅睡眠状态下人只能修复四肢和躯干的普通细胞。西方学者认为大脑在放电时一定是在人的视觉神经中枢部位产生了屏幕和光投影的现象,在视觉屏幕的"能量之坝"上(坝是方迪的概念,指显意识和无意识的边界)产生了有如万花筒般光怪陆离的模糊影像!这种模糊的影像在人的大脑中是是可以任意变形、穿插、并置、打散和组合的,这个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科学最让人信服的关于人产生作梦的解释。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我们说过了汉字有重量是视觉的,汉字和汉字段落是"视觉装置",用汉字进行"文字作品"写作的意义就产生了!因为汉字"口语文言"的词性的歧义性和人称的模糊性,使作者产生了此时此地的"灵境梦觉"系统。也就是说和作梦相反,"文字作品"通过汉字这种视觉的形象"物质"反过来在作者的大脑中产生了电波和场!这种由汉字作品产生的梦觉和真实的梦无关,是境界体验功夫!在微群里看"文字作品"的读者在作者的即兴创作的"灵境梦觉"里,将诗中的形象误读转换为自己的经验影像和脑电波,产生了一个更大的集体能量场!这个场存在吗?

九根针:(上接这个场存在吗?)关于微聊中可能存在暗物质场的深度思考---与众群友探讨。在所有的上文中我一直提到普通的文字,普通的诗歌、文学作品,它们只能为我们提供符号和表情,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所指。却不是以电波、光波、音波、以太波为媒介来传播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汉字具有强大的视觉重量和无限拓展的流变性所指,只有用"口语文言"(如老子那样写)才是一种能量场的写作。"文字作品"具有高度的"口语秘咒"的特征,需要读者在心里将这种高强度、信息量极高的"文字装置"制造出的语义迷宫,在颂读的瞬间就能得到似有所得的彻悟和心象解码。通过我多年的研究,发现对"道"的最好解释就在道德经里面,老子用二十多个物体用诗性的文字来表达,用诗性口语告诉你什么是"道"。这是一种口述的诗性文言系统,读来朗朗上口,作者苦口婆心的解释全在这个诗性的文本之中了,达到了"文与质"的完美结合。颂读口语文言其实就是让读者"钻"进作者身体里的过程,体验者和作者之间出现了人称的交差和互动,让读者不知不觉在"场态的洞悟"中体验作者的境界功夫。

刘勃麟:毅力,敏锐的作品,微信作品里探讨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王轶琼:我基本是每天晚十点播《微微信神》,白天大量时间在做其他作品,微神是我从每个艺术家个案从工作室到作品之间的观察和思考。这里“之间”是我的装置地带。

杨毅达:吴以强兄。这个的确是一个没有强悍的意志力做不到每日“微微信神”的持续。一百期是个什么概念,记得在和王小箭老师聊天时,王老师说到做一两件事是偶然,十件是坚持,当到一百时就是一种信仰的支撑了。王轶琼今天的《微微信神》已经达到了一种信仰的支撑点了。

九根针:王轶琼说长时间的微聊到了一定的临界点上就是"将大脑中的物质掏空的过程。",他说就像"搬东西,搬出来最后放进去。",如果我们承认"文字作品"是有物质实体的,那么我们今天聊天的一个关键话题来了---参与互动的人和旁观者们的大脑中一定也有东西搬出来了,那么大家在拿回去的时候有没有拿错别人的?或者多拿、少拿的情况呢?关于思想的物质性问题,民国的北大学者许地山有《中国扶箕迷信研究》,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给我极大的启发。当时有大连某会聚众降坛扶箕,要把耶稣请下来!然后来了,写的居然是英文,当时把所有人全看傻了!尤其是那俩扶箕的中国人都说神了,因为他们不会英文。这个事情许地山很好奇就去查,知道那天在场观看的人群中确有几个基督徒,且会英文。可是问题又来了,耶稣是犹太人怎会说英文呢?许地山还发现降坛请李白写诗的,如果是现场文人多李白写的诗就有文采一些,如果是农民最多是点打油诗。于是许地山认为箕词都是受在场者知识背景和意识所左右的。他认为箕词是受在场者的潜在意识所致的,不足为奇。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他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理解的的宽容之心是非常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的。这里面有许多关于人的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的探讨。

杨毅达:刘勃麟 兄好

王轶琼:当代艺术其实是“之间”的艺术。微信在这个时间段是和“之间”发生关系最好的时候。

吴以强:早在2008或2009,具体王轶琼最清楚,那是轶琼兄就以编辑短信方式直播每日艺术新闻。艺术圈朋友们无可奈何地被轶琼兄无休止迹象的艺术播报骚扰下去,谁知道今天便携电子产品中的微信“骚扰”成了时下的生活。

杨毅达:王轶琼 这个“之间”是不是个临界点。

张东:神经过!

刘勃麟:喜欢有智力的作品,王轶琼 兄的作品就属于这类。

王轶琼:杨毅达 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地带,包括思想。

九根针:王轶琼,我一直在想-中国的文字可能起源于吃,可以想像-人类的第N代母猴王,从吃的各类果实中总结出"五味"的差异,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让五行对五味,比如辛辣的食物用""来表示,酸甜的食物用"一"来表示,有学者指出半坡陶纹上有多横与竖的任意组合,是成熟的卦象!在八八六十四卦成型之前一定有漫长的母系社会草创期。最初的"一"(代表阴)与"丨"(代表阳)与味觉产生了联系,的组合为卦象。半坡陶纹上有很多"一"与"l"的任意组合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卦名,卦名一定也是可以用来记物体、记事、记味道、记感觉的。八卦可能起源于吃,这可能是关于八卦起源的一个科学论断,是可以想像的历史真象!看看当代社会的各路吃货一直在顽强地学习和发展"饮食"文化,就能体验这种味觉文化的视觉张力,在中国吃是一种卦象,是一种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多种感官混杂的统一体...中国特色(与王轶琼《一碗卤煮》的互动)

王轶琼:按照惯例今晚十点发《微微信神》100

赵斌:王轶琼 好!期待中

王轶琼:《微微信神》—20+1

因为我们是为宋庄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什么媒体,什么批评家,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宋庄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宋庄的利益坚持好的,为宋庄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宋庄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走这一条路。

我们这帮哥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卖画的希望,要提 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宋庄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画画。要画画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宋庄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我们为宋庄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要爱护每一位艺术家,关心每一个助手,特别是女艺术家,一切艺术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敬酒,互相吹牛逼。

论坛以后喝酒这要成为制度,老退群属于逃跑主义,不地道,要批判,守住群就是保住家,保住自己,保重气节。

王轶琼:赵斌zalk 张东 

杨毅达:人类在两种思维之间游走,线性思维和放射性思维吴以强 兄,王轶琼从2008年的“骚扰”到今天的“骚扰”,就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而一但这种线性在可持续性发展推进时,就需要艺术家的放射性思维了。而王轶琼 的《微微信神》就游走于两者“之间”。

张东:可能,我爱神经病。

九根针:王轶琼 ,胡塞尔有一个概念叫“之间体”,是因为有一次他思考一个难解的问题时,他的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居然也在和他一样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于是他特别惊讶,也很懊恼,因此他怀疑有“之间体”(学生被他的思想之场传染了)的存在!于是提出了“之前体"这个概念。“之间体"和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共时性"有可比性。

王轶琼:100是个坎,过去了就是平地。接下来就是101,和中国当代艺术共呼吸。

杨毅达:张东兄,哈哈!这个好。

牧野:王轶琼依据手机微信平台生产的文字装置文本,用一百整数画上一个段落句号。事实上,一百个文本碎片,还愿王轶琼一年来的身体力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艺术现场的开放式全景。王轶琼意识流的手机文本生产,更像游戈于当下生存情境的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敏感于艺术家生活创作的每一现实,瞬时唤醒生命的鲜活想象,在日常的艺术生活中呈现日常的神性秘密。他的文字书写,看似不经意的对微不足道的事件描写,而其语意展开的丰富联想,信由元意识的散漫流动,神秘而又自然地揭示了文本间体性张力,不仅解放了艺术家本体被塑造的文化身体,而且使得文化的身体转化为语言的逻辑,挖掘艺术背后妙不可言的生存事实,轻松,自由而又富有深度意义的现实超越。

杨毅达王轶琼兄,期待101。牧野兄评述的好。

王轶琼:这是刚开始的预告。

杨毅达:王轶琼 期待100。

九根针:微信做为文字空间的共振之场,为概念中的“之间体"和“共时性”的现实呈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刘大嗨:王轶琼100是个坎,过去了就是平地。接下来就是101,和中国当代艺术共呼吸。祝贺1百。

杨毅达: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有一个碰撞交融的空间,也有一个触摸不到的第三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一个“之间体"和“共时性”九根针。

王轶琼:《微微信神》—100

用百万朵玫瑰装点的私人庄园是浪漫的,旺望忘跌落花间。

一个女人如此痴迷玫瑰在中国是少有的,用花去俘虏男人不算犯罪。

女人的浪漫会点燃男人,男人却穿着有温骚味的裤衩,牙齿里有蒜香肉末、酒味、口臭,和骂骂咧咧,这不对等。这个男人不是旺望忘,是别人。

对上帝的敬畏让“旺”有了精神的落脚处。然后是口情、口语、口气、口碑、口味、口技和口福,总之“旺”是口活很好的男人,是艺术家、诗人、设计师、哥们,眼角带花。

几天前,在“元亨利真”的当代艺术拍卖中旺望忘的转基因时代水墨77万成交,“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油画222万被人买走。

为什么不是男人用玫瑰庄园去拥抱女人?

一天下午他去约会秘密情人,到了她家,她老公去了秘鲁。旺此时火旺,女人水旺。热烈中家里电话响了,没人接,也没人敢接,秘鲁来的。她家的狗狗奥斯卡拿起了电话。

乖乖,家里有人吗?奥斯卡“旺”了一声。

乖,有几个人啊?“旺旺”。

两个人,秘鲁开始紧张了。乖,他们在干嘛?奥斯卡说他们抱在一起“哈、哈、哈”在喘粗气。

我操,是谁啊,那人叫啥名字,奥斯卡拼命叫了三声:

“旺旺旺”!

九根针:王轶琼 的信神100,真真假假,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反正我是信了,

刘雅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杨毅达:王轶琼兄的100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浪漫的时空,一个跨地域的时空,同时也是让女孩开心大笑、大哭的时空。

刘雅阁:不是大哭,是笑哭!杨毅达

杨毅达:九根针兄,可以微微的信。刘雅阁 都被笑哭了,算你狠。

田同学:抱歉,来晚了,先爬会楼。

Lchw: 旺老师也有家眷,不能传呀。

九根针:这个有关王轶琼文字装置的日志文章我看完了,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文字作品"具有高度的"口语秘咒"的特征。引发我的思考是——在不同的媒介写作带来的能量,比如“微神”,新的媒介写作,出了带来数字化这个传播形式,还对我们内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内在的微神,是主流的写作批评、研究尚未普遍触及到的。我是从未来学的角度看这个概念“微神”,思考这个写作的意义。

书写行为,文字装置,这个对我是思考生活化应用,是很好的启发。装置应用,微神场景。

——葛红兵教授的研究生周语,在看完《北京青年报》文章后所写。

杨毅达:旺忘望 兄在哪呢?

杨毅达:田哥晚上好

刘雅阁:杨毅达 你搞算了,是算王轶琼 狠!怎么能算我狠呢?

张东:冒尖了。

张东:喜欢。

牧野:微信平台的应用,可以联系十年之前的bbs论坛,qq.微博等等,应是基于手机的聚集整合。正是手机使用的普遍性和及时互动的要求,而使人们对微信的依赖感,正在颠覆之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之于创作而言,无疑,王轶琼借助手机平台的创作方式,以微信微信命名的文字装置,同样隐含着进入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实验,也可以说创作文本的生产实验。这些文本的生产具体随机,互动,唤醒无意识,以及当下性的交互等特质,是对被颠覆的生存事实的应对实验与探索。这使我想起在微博上以140字为限进行的诗歌写作写碎片式诗话。当然,这是基于平台的有限性进行的适当性表现与传播。微信平台的文本生产,王轶琼更有精神的独立性和创作的主动性。尽快每个朋友都在应用与书写,对话,交流,但与王轶琼的不同之处是,王轶琼主导着手机微信平台的开发与生产,而我们被动式地尝试利用与适应。

杨毅达:王轶琼兄的《微微信神》100在浪漫的语境中达到了一个高潮。刘雅阁在大笑声中笑苦了,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对人心灵的触动。王轶琼,算你狠,是刘雅阁给你的最佳评语。

杨毅达:牧野兄经典。

杨毅达:邀请周语加入了群聊,欢迎新朋友入群。

九根针:欢迎周语。

九根针:这个有关王轶琼文字装置的日志文章我看完了,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文字作品"具有高度的"口语秘咒"的特征。引发我的思考是——在不同的媒介写作带来的能量,比如“微神”,新的媒介写作,出了带来数字化这个传播形式,还对我们内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个内在的微神,是主流的写作批评、研究尚未普遍触及到的。我是从未来学的角度看这个概念“微神”,思考这个写作的意义。

书写行为,文字装置,这个对我是思考生活化应用,是很好的启发。装置应用,微神场景。

——葛红兵教授的研究生周语,在看完《北京青年报》文章后所写。

九根针:这个是周语的文字

周正:真不知道王轶琼每天写的(o)啥?看不懂!看懂的估计都神经了!

黄启贤:周正 你不懂可以选择不看,你不懂不说也行,知道自己不懂还乱说,就是你不对了。

顿子斌:轶琼兄身临其境,史家笔法

周正:但只知道他每天疯狂的写!这是个末法时代,每个人不知道他们说些(o)啥?黄启贤 我代表不懂得人,不行吗?为什么都要不懂装懂呢!吹捧!相互吹捧有意思吗?

黄启贤:你怎么知道是装懂。

张东:真与假。

周正:黄启贤 子非鱼!

黄启贤:我就是鱼。这里都是鱼。

周正:那就清蒸着吃了吧。

张东:不知真焉知伪?

九根针:顿子斌 ,是的太史公写列传,人物都活了,如同他在场一样。即使他主观臆测的那部分,因他掌握的资料最全最权威,让人不得不信。

田同学:2013年10月,在李广明工作室,王轶琼,王勇,大卫,李纯子和我等研究...十墨成立,王轶琼提出十墨墨法个案分析,从而拉开了二十多万字的文字装置...今天已是“微微信神”100期了,从开始至今,我和很多朋友都见证了这段过程,甚感荣幸!轶琼兄是位智者,善者,有包容心,人缘好,但主要还是艺术家...记得秦风说“我己成了王轶琼偷窥者了,每天都要看你的微微信神,不看就睡不着觉...哈哈哈!愿轶琼兄的文字装置艺术天天伴着快乐送给更多的人!

杨毅达:周正 这个的确是一个没有强悍的意志力做不到每日“微微信神”的持续。一百期是个什么概念,记得在和王小箭老师聊天时,王老师说到做一两件事是偶然,十件是坚持,当到一百时就是一种信仰的支撑了。王轶琼今天的《微微信神》已经达到了一种信仰的支撑点了。今天的100你知道王轶琼付出多少汗水吗?

周正:黄启贤 那就下火锅吃吧!

九根针:周正 ,是懂装不懂,不是不懂装懂。

杨毅达:顿子斌兄好。

周正:俺真不懂!但俺是他王后!必须支持他!九根针 。

周正:杨毅达 算他狠!不疯不成功!

东哥:軼瓊兄乃神人也能堅持每天寫而且寫在玻璃片上,食指估計都脫了不知幾回了皮,指紋怕也沒了。單憑這點俺就佩服。

周正:俺家大王可了得!不用看人,稀里哗啦的一下把整个场子情况,说的片甲不留。俺除了骄傲什么也不知道!张东 九根针 杨毅达

九根针:西方历史上曾将精神病患者分两类,干燥的和潮湿的两种。干燥的人有攻击性,伤害人,歇斯底里。潮湿的有自闭性,自虐,做一个枯糙的动作好几天,比如在脸盆里钓鱼一上午不停歇..。据福轲的资料说,中世纪时对于干燥的疯子用潮湿法治疗,用凉水冲他(冬天也此),然后将他按水池里..。对潮湿的患者用火烤(夏天也如此),然后给他蒸桑拿。据说效果很好!福轲很羡慕这些疯子,说他们"有勇气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没有对错,没有黑白,没有道德的羁绊..。"他们才是生活的强者,艺术家也是。

不过赫拉克利特又说人有两种"干燥的人和潮湿的人。干燥的人是高尚的,潮湿的人是邪恶的。",思想家属火,思想是火焰,当然是干燥的。邪恶的人如同精液,活在蠢动的欲念里。他这个虽然是二元论,但也说出了本质。

所以我很服王轶琼的一直在写...,他活在干燥的境界里。通过写变化气质,他是一个干燥的人。

杨毅达:王轶琼的《微微信神》是一种新的叙述体,他借用微信的力量和自己发散性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字的表现手法,使其具有了某种穿透力,而这种力来自于他自己的内心与信仰,打破重建、打破重建、打破重建、故而有了今天的100 祝贺

钟伯:一直在学习。

周正:干燥来自湿,气来自精!九根针 九九归一了王轶琼 !明天的你还想干什么嘛?

这页书翻过去了!王轶琼 今天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

杨毅达:九根针 说的好,王轶琼的一直在写...,他活在干燥的境界里。通过写变化气质,他是一个干燥的人。

牧野:王轶琼的微信微信,作为自我命名的文字装置作品,借用了我们日常所说的材料装置,语言文字在王轶琼的点划行为中,强调了文字的材料属性,这是一种发明,可以为方法论的命名。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王轶琼的文学装置,只能是一种超文本,依托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超文本链接文化历史的元叙事文本,与意识对应的场景情境人物事件话语事象,以个体无意识的文化身体为背书,唤醒语言自觉的无意识流动。而最为恐怖的是,王轶琼随机于任一艺术家行为包括话语交互,恣意妄为挖掘他人沉睡的灵魂,以语言的织体创造超文本装置,你可以想象变形金刚星球大战之类的未来战士,兴许他并不恰当的焊接使当下在场者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部件,比如动力装置,你只能呼吸,貌似存在,而在其微信微信的魔法编程中,你扮演病毒的角色,并且固定其中。

九根针:文字与文字(字、词、段落)之间的缝隙最美,这个缝隙就是一种虚空,一种若有所得的灵感状态,这个虚空是积累新的能量的激活点。

王轶琼通过他的“第五肢写作"让他的手指末梢长在了手机里,同时让手机里产生了他的体温和血液,然后通过话语和话语的“之间体”共振,将大家连成了一体。

周正:疯言狂语王轶琼!

田同学:王轶琼 微微信神100喝酒。

九根针:钟伯 兄,你还没说话,我们酒坛块开始了。

牧野: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早几日也是不错的日子,天上打雷,昨日下了雨,康师傅下锅,晚上居然有了秋凉如水。这样的日子,空调时开时关,猜不透,谁比谁更有脾气。据说有脾气的人不懂的生活,一生气跑到了宋庄,和艺术厮混一起。展览活动画画创作,一会新京派,一会十墨。有冷眼者,有旁观者,有不亦乐乎者,有闷闷不乐者,有打家劫舍者,有大碗喝酒者,有说三道四者,有跑马圈地者,有占山为王者,有隐私藏奸者,有粱山延安者,有游侠拣垃圾者。之乎者也,因为天气尚可,今天可能无雨,在宋庄请出微信微神一一王轶琼,论坛施法,各位看客围观指点,定有云雨清凉,不亦快哉!

王轶琼依据手机微信平台生产的文字装置文本,用一百整数画上一个段落句号。事实上,一百个文本碎片,还愿王轶琼一年来的身体力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艺术现场的开放式全景。王轶琼意识流的手机文本生产,更像游戈于当下生存情境的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敏感于艺术家生活创作的每一现实,瞬时唤醒生命的鲜活想象,在日常的艺术生活中呈现日常的神性秘密。他的文字书写,看似不经意的对微不足道的事件描写,而其语意展开的丰富联想,信由元意识的散漫流动,神秘而又自然地揭示了文本间体性张力,不仅解放了艺术家本体被塑造的文化身体,而且使得文化的身体转化为语言的逻辑,挖掘艺术背后妙不可言的生存事实,轻松,自由而又富有深度意义的现实超越。

微信平台的应用,可以联系十年之前的bbs论坛,qq.微博等等,应是基于手机的聚集整合。正是手机使用的普遍性和及时互动的要求,而使人们对微信的依赖感,正在颠覆之前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之于创作而言,无疑,王轶琼借助手机平台的创作方式,以微信微信命名的文字装置,同样隐含着进入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实验,也可以说创作文本的生产实验。这些文本的生产具体随机,互动,唤醒无意识,以及当下性的交互等特质,是对被颠覆的生存事实的应对实验与探索。这使我想起在微博上以140字为限进行的诗歌写作写碎片式诗话。当然,这是基于平台的有限性进行的适当性表现与传播。微信平台的文本生产,王轶琼更有精神的独立性和创作的主动性。尽快每个朋友都在应用与书写,对话,交流,但与王轶琼的不同之处是,王轶琼主导着手机微信平台的开发与生产,而我们被动式地尝试利用与适应。

王轶琼的微信微神,作为自我命名的文字装置作品,借用了我们日常所说的材料装置,语言文字在王轶琼的点划行为中,强调了文字的材料属性,这是一种发明,可以为方法论的命名。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王轶琼的文字装置,只能是一种超文本,依托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超文本链接文化历史的元叙事文本,与意识对应的场景情境人物事件话语事象,以个体无意识的文化身体为背书,唤醒语言自觉的无意识流动。而最为恐怖的是,王轶琼随机于任一艺术家行为包括话语交互,恣意妄为挖掘他人沉睡的灵魂,以语言的织体创造超文本装置,你可以想象变形金刚星球大战之类的未来战士,兴许他并不恰当的焊接使当下在场者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部件,比如动力装置,你只能呼吸,貌似存在,而在其微信微信的魔法编程中,你扮演病毒的角色,并且固定其中。

杨毅达:今天晚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王轶琼的《微微信神》,作为自我命名的文字装置作品,今天正好100期,这是一次文字的飞越。张东兄。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大家都在为他新的文体所折服,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敬仰!再次感谢大家。

钟伯:九根针 、我以学习补课为主、最近准备闭关、现做些必要的准备。

牧野:好!打完收工感谢!

杨毅达:牧野兄辛苦了。九根针兄辛苦了。

顿子斌:微微信神不微,无论单篇长度,还是篇数在时下微信里都算宏大叙事了。

九根针:今天的讨论非常成功,大家都辛苦了,感谢牧野 老师贡献了关于信神的长文,谢谢大家!

杨毅达: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今天晚上对于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讨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感谢王轶琼的《微微信神》

周正:王轶琼是作家吗?还是绘画的艺术家!我又糊涂了!

张东:综合。

牧野:九根针 感谢!学习了勉强指划这么多文字,竟然没有与朋友们互动交流!抱歉!

杨毅达:顿子斌兄说的好,《微微信神》的跨度很大,他其实记录了当代艺术的一个片段史,很了不起。

周正:王轶琼不再写微信了吗?怎么像是祭文呀!

九根针:牧野 ,我突然想起宋冬的《水写日记》与王轶琼的《微微信神》有很强的可比性,也是一虚一实的关系。

杨毅达:论坛之后是酒坛张东,我们大家一起喝酒,庆贺王轶琼的《微微信神》100诞生。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