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好家伙!1000亩小龙虾让雁城这个小乡村火起来了!

养虾 2017-05-07

一只小龙虾,能折腾起多大的“浪”?

浪里淘金,钱景无限。


10年探索试水,雁江区祥符镇团碑村小龙虾养殖从无到有,规模达1000余亩,遍地开花,让这个过去贫困的小山村依靠养殖业着实“火”了起来!该村形成了虾——鸡——乡村游一条龙产业链,渐渐蜚声在外,龙虾产业兴村富民成效正逐渐显现。


稻虾养殖鼓了业主钱包


几十亩水田梯次绵延开去,田里矗立着一茬茬稻杆,春日暖阳下,三五成群的小龙虾或趴伏在田埂边,或爬上稻茬,慵懒地晒着春日的暖阳,呼吸着春的气息。



2007年,在外奔波打工的王波带着学到的养虾技术,与妻子回到老家,租上几十亩水田,开始了他的养虾路。十余年探索,从王波的单打独闹,到全村规模养虾,团碑村小龙虾养殖已达1000余亩。


“养小龙虾是个技术活,需要创新。”摸索中,近年王波开始了稻虾养殖,种一季稻谷,全季都出虾。稻虾养殖模式,不仅改善了虾田水质,让虾子少生病,还为虾子生长提供了额外的饵料,而虾子养殖又反过来促进了稻田土壤的改善,利于稻谷的生长,实现了双赢。


虾稻共生


去年,王波的800亩虾田出产的锦团大米深受市场欢迎,均价3元一斤。而虾子平均卖出35元一斤,仅此一项就收入三四十万元。“今年小龙虾行情不错,一斤平均能卖45元,我们在成都、重庆市场都有专供点,平均每天出货百多斤。”王波说。


经营农家乐带活更多产业链


去年,来王波稻田钓虾钓鱼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不少是从资阳城里开车来的市民,一些游客建议王波开个农家乐。

游客在农家乐钓虾


王波说,现在办起了农家乐,来此玩耍游乐的游客不仅有吃饭喝茶的地,我们还提供土灶油盐,游客可自己加工虾子。


来此钓虾的游客除了买虾,有些更喜欢买点土鸡土鸭带回城,而团碑村是祥符镇的养殖大村,家家户户都养鸡,也有规模养殖户,“强强联合,产业路子才走得更宽广。”


团碑村村主任付安忠


目前加入锦团小龙虾养殖协会已有28户村民,带动了各类散养户50多家,通过协会的统一培训、统一技术和饲料,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是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市场议价权,提高了村民的市场话语权。


去年团碑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成功摘掉了贫困帽,今年是村子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关键一年,通过大力发展小龙虾等农村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好。




小龙虾抗病力真的很强?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陈昌福教授告诉您,NO!不关注虾的疾病,你可能会破产!现在的克氏原螯虾疾病在养殖中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有部分养殖业者已遭受很大损失。有人认为,小龙虾可以在脏水沟里生长,是不会有什么疾病的。其实这种螯虾的疾病也是很多的,不进行有效预防就可能得到很惨的结局。

 


  克氏原螯虾,被欧洲人称为红色沼泽蝲蛄,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被俗称为“小龙虾”。目前,随着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面积的迅速扩大,各种病害对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但是,由于国内关于克氏原螯虾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迄今为止,还只有关于克氏原螯虾螺原体及其部分细菌病的报道,另外就是几篇将克氏原螯虾作为模式生物进行的病毒感染和免疫学试验的报道。现状是关于克氏原螯虾病害的系统研究资料仍然比较缺乏,对疾病控制也缺少有效对策。

  克氏原螯虾自20世纪30年代被带入我国,现在已在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省(市)和地区的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和稻田等自然水体中有分布。前些年我国对克氏原螯虾的利用主要依靠从天然环境中捕捞,近几年,由于克氏原螯虾的加工出口方面出现了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国内对克氏原螯虾的消费热情也在迅速高涨,为了应对消费市场的需求,各地水产养殖业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热情高涨。据统计,仅湖北省荆州地区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水面就已经达到数万公顷。

  从2008年开始,湖北省荆州的部分县市、黄冈等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中发生一种暴发性疾病,疾病主要危害成年虾,患病虾行动迟缓,外观无其它症状,病程发展却很快,几天内即出现大量死亡。解剖患病虾可见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深,甚至坏死;空胃,肠有拥堵、颜色分节现象,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简要介绍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及其防控方法。

  淡水螯虾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的种类。长期以来,克氏原螯虾的细菌性疾病被认为是淡水螯虾的次要的或者是与养殖环境恶化有关的一类疾病,导致人们出现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病原菌都是属于条件致病菌的缘故。当在养殖池塘环境恶化时,细菌的致病力就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淡水螯虾发生各种细菌性疾病。

  (1)类立克次体。根据感染特性不同,在淡水螯虾中的类立克次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立克次体是在淡水螯虾体内全身分布的;另一种类立克次体仅感染淡水螯虾肝胰腺上皮。全身感染的类立克次体最近被命名为螯虾立克次体,这种类立克次体已经被证明是与红螯螯虾的大量死亡相关的。而寄生在肝胰腺上皮的类立克次体只是在红螯螯虾样本中观察到,是否会导致淡水螯虾患病或者引起大量死亡,尚不清楚。

  (2)肠道细菌性感染。由多种细菌组成淡水螯虾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主要是属于枸橼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的细菌。当淡水螯虾受到外界比较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或者受到环境中某种强毒菌株的攻击,就有可能导致其肠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生改变,部分细菌可能会在胃、肠道甚至肝胰腺中异常增殖,导致肠上皮等组织坏死,肝胰腺的大部分组织也可能因此而受到损伤。


  (3)细菌性甲壳病。淡水螯虾的甲壳病与细菌和真菌有关。当外骨骼大部分区域被侵蚀时,疾病被描绘为外骨骼的进一步侵蚀并且是致命的。细菌性甲壳病病原包括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的部分细菌。

  (4)眼坏死病。眼坏死病症仅在澳洲红螯螯虾中有发现。典型的眼坏死病主要发生在温度比较高的季节,症状是螯虾的一只或两只眼睛被气单胞菌完全侵蚀。眼睛坏死症通常是致命的,菌血症可能是眼坏死病的另一个病因。

  (5)腐鳃病。淡水螯虾鳃表面通常会附着丝状藻类或者革兰氏阴性菌,还可能存在一些原生生物等,在正常情况下,鳃上附着这些微小生物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是,淡水螯虾烂鳃病的发生通常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有关,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养殖水质,细菌等就会在鳃部大量增殖而导致鳃组织腐败,影响鳃组织对水过滤功能和对氧气的吸收,进而导致淡水螯虾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

  (6)溶血弧菌病。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等从患暴发病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中分离到具有高致病力副溶血弧菌。而且通过对养殖现场的调查,这种嗜盐性弧菌可能是由于养殖业者采用海水小杂鱼喂养克氏原螯虾时带入的。

  (7)诺卡氏菌病。在英国,有一例关于从淡水螯虾体内分离到诺卡氏菌的报道。

  (8)淡水螯虾菌血症。最近有研究结果证实,在淡水螯虾的血淋巴中可以检查到大量细菌。从患“菌血症”的淡水螯虾血淋巴液中可以分离到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一些细菌。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对淡水螯虾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与对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性疾病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症治疗。对水产养殖动物口服给药时,要达到药物对动物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满足如下的一些基本条件。

  (1)给予的药物在饲料中能均匀地分布。

        (2)在饲料中含有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所需要的充分药物剂量,当鱼类正常摄食饲料后能在鱼体内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药物浓度。

  (3)给予的药物在饲料中的稳定性良好。

        (4)制备的药物饲料对鱼类具有良好的适口性。

  (5)饲料中的化学成分对药物理化性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6)在药物饲料被鱼类摄食之前,其中含有的药物不会大量地从饲料中溶出。

  淡水螯虾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的种类。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在淡水螯虾体内存在多种病毒,部分病毒是可以导致包括对虾在内的其他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的致病性病毒。用未经蒸煮消毒过的甲壳类(包括淡水螯虾)肌肉和内脏喂养淡水螯虾,存在传播病毒病的危险,是不可取的。

  病毒性疾病的防控。现在还没有治疗甲壳动物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最好的对策就是严格管理措施,避免病毒感染虾群。而且,对虾养殖产业的持续需要从天然条件下获得大量野生亲虾用于繁殖。因此,对虾养殖业者为了获得没有病毒感染的对虾苗种,需要借助先进的诊断技术,而这需要增加一定的生产成本。从这个方面来看,淡水螯虾的养殖业者如果能良好地把握淡水螯虾的生命周期,一旦在自己的养殖系统中放入适量的未被病毒感染的亲虾,就不需要不断地从野外捕捞可能已经被病毒感染的野生亲虾补充,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补充亲虾而将病毒带入自己的养殖系统中。

  不带病毒的澳洲红螯螯虾卵在水质良好(无病毒)的小型孵化池中孵化,并在水质良好的培育池中培育而成为幼虾,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病毒性病原生物在淡水螯虾中传播,所谓的无特异性病原生物的淡水螯虾也可以被这样生产出来。

  现有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在包括克氏原螯虾在内的淡水螯虾可能发生的传染性疾病种类是很多的。这些疾病的发生大多具有暴发性特征,往往来不及采取治疗措施就已经出现大量死亡,而且因为淡水螯虾具有残食同类的习性,健康螯虾可能因为残食患病螯虾而被其体内的病原体感染。正是克氏原螯虾的疾病具有暴发性特征和存在比较特殊感染病原的途径,为有效防治克氏原螯虾疾病造成了一些特殊困难。

  为了保证我国淡水螯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除水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探索防治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外,广大的淡水螯虾养殖业者要充分认识淡水螯虾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特性,尽力作好疾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是要根据养殖螯虾特殊的生态习性,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为淡水螯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因为良好的养殖环境已经被证明对防止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已经有一些研究结果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免疫多糖,通过提高淡水螯虾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是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有效的措施。

END

来源: 资阳网、中国农业新闻网,整理编辑:养虾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喜欢请点大拇指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