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海钓中常见的鲷类鱼

石狮钓鱼人 2017-04-04

    鲷类鱼属于辐鳍鱼纲 、鲈形目、鲈亚目。相似的有鲷科、叶鲷科、雀鲷科、笛鲷科、大眼鲷科、天竺鲷科、松鲷科等。种类繁多,而且体型相似,很多初学者难于辨认。以下主要对比认识几种在海钓中常见的鲷类鱼。


黄鳍[qí]鲷(黄鳍棘鲷):俗称黄刺、黄翅、赤尾、黄脚立等;


黄脚立体银灰色。因胸、腹及尾鳍有鲜艳黄色而得名,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我们戏称老黄。 它们有正种及澳洲二种出现港海,正种体形略瘦长,澳洲黄脚则肥圆些及有黑条纹于身上,黑条纹又与黑沙立相近。尾鳍灰色具暗色缘,下叶具黄色光泽。


黄锡鲷:俗称:平鲷、金丝鲷、纺头、香头等。


 和黄脚极相似,侧线与硬背鳍基底间有鳞7列。体、胸鳍及臀鳍呈银黄色;背鳍及背鳍呈银灰色。鳞片边缘深色,形成横带。 一样有鲜艳黄色的胸、腹及尾鳍。但头部和黄脚不同,它头是圆形的,大眼。

对比:


黑鲷(黑棘鲷):俗称黑格、乌翅、黑立、黑加吉等;


黑沙立为最常见之黑立,体灰黑色而且银色光泽。徐胸鳍呈浅黄色外,各鳍呈灰黑色。体侧有垂直黑带。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 日本叫黑鲷,在诱饵袋上的黑立,多以此鱼为图像。它们身体较以上二种黑立长,身上出现清晰暗黑条纹间(只是在被钓上水初时) (因水压作用,出水时,视觉上尾巴是蓝色的)


蓝尾黑鲷:俗称沙格、沙立等,也很多人叫其黑鲷。


对比:


黑牛屎(灰鳍棘鲷)也叫牛屎立,厚鳞格,黑牛等,也有地方称之为黑鲷。


牛屎立是黑立的一种,体银灰色,上水后成深黑灰色。 各鳍呈灰黑色。 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体为银灰色,体侧鳞片基部色暗,形成点状纵带;鳃盖具黑色缘;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 背鳍硬棘部具黑缘,而硬棘通常为银色;胸鳍暗色而带黄色光泽;背鳍软条部、臀鳍、腹鳍及尾鳍灰黑至黑色。

对比:


白鲷(灰裸顶鲷):俗称白格、白立、白果、澳洲黑鲷等。


白立鱼,全身是银灰色,背鳍有一黑色边缘,胸鳍及腹鳍白带黄色,臀鳍灰或黑色。侧线与硬背鳍基底中间有4.5-5.5鳞列。尾鳍浅灰色,后缘呈黑色。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叉形。体为银灰色,体侧鳞片基部色暗,形成点状纵带;鳃盖具黑色缘; 侧线起点及胸鳍腋部各有一黑点。各鳍黄色或乳白色,背鳍及尾鳍具黑缘;臀鳍鳍膜有时具黑纹

对比:


黑鱼(驼背胡椒鲷、黑胡椒鲷):俗称黑包公、包公、真包公 

台湾  :隆背胡椒鲷  

成鱼体长:29cm;体重:550g 

大陆:驼背胡椒鲷、包公、真包公、黑包公 

俗名    :包公鱼、打铁婆


体延长而侧扁,背缘隆起呈弧形,腹缘圆。头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钝而唇厚,随着成长而肿大。口小, 端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颌齿呈多行不规则细小尖锥齿。颐部具6孔,但无纵沟亦无须。鳃耙细短,第一鳃弓鳃耙数8-10+1+17-19。体被细小弱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46-55。背鳍单一,中间缺刻明显,无前向棘,硬棘数XIV,软条数15-17;臀鳍基底短,鳍条数III+7-8;尾鳍略弧形或几近截平。体一致为暗灰至黑色;幼鱼则为褐色。

对比:


真鲷,俗称加蜡、加吉鱼、赤鯮[zōng]等。


沙立鱼身多逞深红色或浅红,体红色,腹面带银白色,体背各鳞具蓝色小点。各鳍暗红色,尾鳍边缘白色。

对比:


盘仔(二长棘[jí]鲷),俗称加蜡古、板立、长旗,魬鲷等。


 体卵圆形,侧扁,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甚钝。吻钝。 口略小,端位;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5.5-6.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数XII,第I、II棘不特别小,第III及IV多少延长呈丝状;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及第III棘约等长,软条数9;胸鳍长,长于腹鳍;尾鳍叉形。体呈鲜红色而带银色光泽,鱼体新鲜时,在体侧有数纵列不规则的青色小点。 

对比:


长旗鲷(四长棘鲷),俗称加蜡古等。

对比:


学名:金焰笛鲷,东山叫黑记、沙记。


尾鳍内凹。体侧黄褐色至黄色,腹部银红至粉红色;体侧具6-7黄色纵带;体侧在背鳍软条部的下方具一大黑斑,黑斑2/3为侧线下方。各鳍黄色。与黑星笛鲷极为相似。


学名:约翰笛鲷、黑斑笛鲷,(2013年夏天,东山岛东沈海域钓获,极罕见)。


尾鳍近截形,微凹。体背灰褐色,体侧黄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中央具一小黑点,各黑点相连成点带而与侧线平行; 体侧在背鳍软条部起点的下方具一大黑斑,黑斑2/3为侧线上方。各鳍黄色。


学名:星点笛鲷,东山叫猪哥佬,广东叫石蚌。


特征: 体紫褐色,腹部黄褐色至淡橙色。 自吻至鳃盖有一蓝色水平带。在背鳍第一条软鳍条下方、侧线上有一白斑。各鳍黄色,基部呈灰色。养殖鱼体色较深。



学名:紫红笛鲷、银纹笛鲷,东山叫红槽,广东叫红友。


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圆钝,背缘稍呈弧状弯曲。 两眼间隔平坦。上颌两侧具细尖齿,多埋于上唇内,胸鳍长而略等于头长;尾鳍近截形,微凹。体为一致之红褐色至深褐色,幼鱼之体侧则有7-8条银色横带,随成长而消失。


学名:黄带笛鲷、画眉笛鲷,赤笔仔、金鸡鱼


体浅红色,体侧上方有甚多黄褐色至暗褐色斜线;侧线下方则有数条纵线,其最上方一条最宽;体侧中央无卵形黑斑。 各鳍黄色,唯腹鳍淡色。



学名:纵带笛鲷、叶唇笛鲷,东山叫红鸡仔。


体背部为淡橘黄色至淡黄色,腹部淡黄色至银白色,体侧另有8-9条与体轴平行之黄褐色纵带。各鳍金黄色;胸鳍基部具一黑斑。 


条纹笛鲷


五线笛鲷


学名:千年笛鲷、川纹笛鲷,俗称打铁婆,也有叫砍三刀。


体粉红色,体侧具三条宽阔而略微倾斜之暗红褐色横带,尤其是幼鱼时特别明显,长成后则较不明显 。本种异于笛鲷属其它各种,除特异之斜行横带外,并具有较多之鳍软条数 。


学名:纵带髭[zī]鲷、四带石鲈,东山叫来诰,俗名打铁婆。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隆起,腹缘圆弧。头中大。吻钝尖,约与眼径等长。口前位,稍斜; 上下颌约等长;颌齿细小,呈带状,外列齿较大;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颏部密生小髭;颏孔3对。体被小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侧线完全, 与背缘平行。背鳍单一,前方具一向前平卧棘,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缺刻,硬棘强大,尤以第IV棘为甚;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胸鳍小, 稍短于腹鳍;尾鳍圆形。体淡绿褐色,体侧具4条褐色纵带,其中一条横过眼部。幼鱼时腹鳍淡褐色, 随着成长逐渐变暗;背鳍及臀鳍硬棘部鳍膜褐色;背鳍软条部、尾鳍及臀鳍软条部淡色


学名:天狗旗鲷,俗称大打铁婆。


体侧扁而高,略呈三角形;背部轮廓隆起,体高略大于体长之一半。头背部颅骨裸露,具辐射状骨质突起。 口小,吻突出,唇厚具细髭。腹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缘之下方;尾鳍浅凹形。体呈黑褐色,体侧具5条淡色横带;各鳍淡黄色。


石鲷、黑嘴石鲷(学名:条石鲷、海胆鲷)


条石鲷具有强壮的牙齿和鸟喙般的口部,该科鱼类的鱼体偏侧扁,形状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一个重要特征是口小且无法随意伸缩,各牙齿与颌骨愈合,坚硬有力。


石鲷(学名:斑石鲷、海胆鲷、石垣鲷)


最大特征为身上长满浓密的黑点。老年鱼身上的斑点会续渐消退和嘴部变成白色。


学名:星斑裸颊[jiá]鲷,东山叫林鲟,俗名连尖、龙占。[有多种]


龙占鱼科尾体呈草黄色,腹部乳白色、体侧各鳞具晶蓝色斑点,宛若群星闪烁,故得名。 背鳍浅红色,胸鳍浅黄色,尾鳍有褐色斜形横条纹。长大往恒高水温的南方水域迁徙。


学名:长吻龙占,东山叫猪哥仔,俗名连尖。


体延长而呈长椭圆形。吻长而尖,吻上缘与上颌间的角度为40-50。眼间隔微凸或平坦。眼大,位于近于头背侧。口端位;两颌具犬齿及绒毛状齿,后方侧齿呈犬齿状; 上颌骨上缘平滑。颊部无鳞;胸鳍基部内侧不具鳞;侧线鳞数46-48;侧线上鳞列数5.5;侧线下鳞列数16-17。背鳍单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软条9,第III或IV棘最长;臀鳍硬棘III,软条8,第1软条通常最长,但等于或短于软条部之基底长;胸鳍软条13;尾鳍分*,两叶先端尖型。体呈灰褐至黄褐色,散布许多不显之不规则斑驳; 吻部具暗色波纹;上颌偏红,尤其于口角处深红色。


学名:杂色裸颊鲷,俗名连尖、龙占。


加志(学名:黄斑石鲷、暗点石鲈)


幼鱼时,腹鳍就已宽而短;尾鳍叉形。成鱼体色一致为灰黑色,头部没有蓝色纵纹及斑点;幼鱼体侧上半部黑色有白斑, 下半部白色有一条黑色宽阔纵带,有一黑色宽横带贯通眼部,各鳍黑色。


花加志、花身舅仔、花石鲈(学名:少棘石鲈、密点少棘胡椒鲷)


少棘胡椒鲷


幼鱼体上半部暗褐至黑色,由3或更多的珍珠蓝纵带区隔, 延伸至尾鳍,体下半部则为黄色,背及尾鳍黄色而具黑色斑驳或纵纹,所有斑纹随着成长而碎裂成圆形斑;长成后,体呈蓝灰色, 体侧散布鲜黄至金黄色斑点,头部有时会形成线纹,背侧斑点有时呈暗色,口部则散布淡橘至红色点,背鳍具黑缘,臀及腹鳍尖端黑色,尾鳍密布斑点。


伏氏眶棘鲈,俗称:白颈鹿


垂带天竺鲷,东山俗称:大目促


黄拟乌尾鮗 俗称:黄鸡鱼、黑皮鸡、三线鸡鱼,


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深叉形。体呈淡紫蓝色,腹部较淡色;体侧上半部具大片黄色斑驳,且延伸至尾鳍上下叶。 背鳍黄蓝色;臀鳍、胸鳍浅蓝色;尾鳍黄色。


黄带锥齿鲷,也叫金线鱼,赤尾冬 


柴鱼,也叫条纹蝶、斑马,东山叫煞滨婆仔。


尾鳍微凹。体一致为黄色,体侧具5条微斜的黑色纵带,最上方之纵带由背鳍起点延伸至背鳍中央软条部之后缘;最下方之纵带由吻端贯通眼径延伸至臀鳍起点。 背、腹及臀鳍黄色;背及臀鳍上亦有黑色纵带;胸鳍淡黄色;尾鳍淡色。


学名:五线豆娘鱼,也叫五线雀鲷,条纹雀鲷。


少带重牙鲷


松鲷,也叫睡鱼、枯叶、石鲫


腹鳍胸位;尾鳍圆形。全世界计2属4种。有些种类背鳍及臀鳍软条部末端为圆形, 尾鳍亦为圆形,使得本科鱼似有三个尾鳍,,即"三尾"之意思。体长可达100公分,重达15公斤以上,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暖海域,有些种类可进入河口区,少数种可进入河川下游。 统称三尾鱼。背鳍与臀鳍软条部圆形;胸鳍短于头长;腹鳍具腋鳞;尾鳍圆形。体呈灰褐色至黑褐色,背侧较深,腹部较淡。 除胸鳍灰白色外,其余各鳍皆为黑褐色。有拟态习性,状似枯叶,随海流里的垃圾,木头类飘向岸边。北部湾船钓偶尔遇到, 用抄网只能够抄一下,不中就会醒来跑掉。


口太黑毛粗鳞黑毛(菜毛)(舵鱼科  瓜子鱲  斑鱾)


尾长黑毛


体一致为灰褐色至暗褐色;主鳃盖后缘具黑边;胸鳍基部有暗褐色斑,除此外全身无任何色斑。( 細鱗黑毛喜歡在潮流中的瀨區岩隙間覓食,長而有力的尾柄,讓它有在潮流中來去自如的卓越泳力, 這也是日本釣友稱之尾長的原因。在冬磯近岸時,它們喜歡咬食生長在潮線下岩壁上的紅褐藻菜,所以腹部色澤略帶褐紅,所以台灣北部漁民稱它叫紅皮囊。 因尾柄較粗鱗黑毛長點,所以俗稱--尾長密雞那(黑毛日文發音)


厚唇黑毛,绿带鱾,黄带瓜子鱲(腊)


上颚的肉特别厚,鱼鳞较大,幼鱼体侧有一条黄色的横带。爱食海藻类植物, 但身上有一阵浓烈的藻味。成年鱼可达四十五cm以上。


白毛、三角旗(学名:天竺舵鱼)


体灰褐色至青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淡,偏银白色,身上有许多黄色纵斑;眼眶下方具白纹; 各鳍色暗。鱼有很重鱼腥味,肉质也较差,不十分好吃,一钓上便应该放血。


花尾鹰羽鲷


三棘天狗鲷,也叫黑猪哥


黄鲷,俗称:齿鲷、黄加立、波立


体呈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425厘米,体重20D500克、背部狭窄腹部钝圆、头大、吻钝,眼间隔狭,稍小于眼径。上下颌前端各有犬牙46个,体被较大弱栉鳞、前鳃盖骨边缘具钢锯齿, 背鳍与臀鳍基底有鳞鞘、尾鳍叉形、体呈黄赤色、腹部较浅,体恻上部有3个金黄色圆斑,并有6条纵行黄色带,臀鳍及尾鳍下叶呈黄色。


细条石颌鲷,也叫条纹鲷


龍王鯛,也叫苏眉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