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万千特辑热带海洋所篇】从农村走出来的气象“农博士” --南信大校友偶遇记

据说有眼光的好青年都关注这

青年传媒
从农村走出来的气象“农博士” --南信大校友偶遇记  
他是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珠江三角洲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他,因为南气结缘气象,又因为南气邂逅爱情;从农业气象到应用气象再到生态学,"农"字贯穿了他整个气象人生。他,浪漫、幽默,却又不失严谨,孜孜不倦的科研追求使他成果丰硕。他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气象"农博士",南信大校友王春林。
农业气象二三事
王春林出生在苏北的农村,他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和很多农村人一样,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现实,考个大学,脱掉农皮,走出农村,取个城里媳妇,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努力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他成功的考取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专业。他说自己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是觉得这个更容易找到女朋友。遗憾的是本科四年王春林并没有找到女朋友。研究生王春林学习的是应用气象,幸运的是,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王春林的爱情,和马克思与燕尼的爱情颇有些相似。当时王春林的爱人还是本科一年级,因为两个人都喜欢去图书馆,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同一本书,然后王春林把她带到藕坊园一起读书,也许是一见钟情,王春林对她说“我喜欢上了一个人。”王春林继续说:“你不想知道那个人是谁吗?”她问是谁,王春林指着藕坊园湖面中倒着的人影,并说:“我喜欢的人就是她。” 就这样,王春林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农村,并收获了爱情。
本科学习农业气象,研究生学习应用气象,博士学习生态学,工作了依旧干的是农业气象,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王春林已经工作20多年,人生过去了半辈子,始终没离开“农”这个字,他调侃道,这就是自己的命吧。
王春林一个人曾思考过农业气象里所蕴含的哲学问题。他认为,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过的大国,农事活动上仰气象万千,下依厚土载物,中靠作物生长,因此“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就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则成为我国三大思想体系儒、释、道文化共同遵从的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此看来,从农业气象到生态学,便是从自然学科到哲学的嬗变,恰如从本科到博士,王春林从农业气象到生态学的升华。农业气象+生态学,王春林说自己做的也许是世界上最牛的职业了吧?
一路走来,波澜不惊。对照儿时的梦想,小农意识里的小康标准王春林已经志满意得。
和农民交朋友
2007年4月在德庆植播镇虎岗村调研
不友不如己者。王春林喜欢和农民交朋友,他说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比农民高明。
念过大学就有大境界么?至少应该比农民高明些吧?其实这正是小农意识。
当时中国气象局要求王春林这些农业气象人要“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王春林认为气象人坐在办公室开着空调种水稻,能种出什么?只能种出笑话。于是他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
为建设山区立体气候站选址,他和他的团队走遍省内东西北代表性大山峻岭。
有一次在粤西大雾岭选址,许是贪恋沿途美景或是仪器故障,下到半山天就黑了,还莫名的下起雨来,手提肩扛各种便携气象仪器,还有挖土的农具,饥肠辘辘的,加上道路泥泞,愈发觉得这些便携仪器一点也不便携了。吉人自有天相。恰逢一个农家小院办喜事,村民听说是省气象局的专家,盛情邀请他们入席。和村民闲聊之余,王春林还收获了不少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的一些生态学知识。
2005年1月
在荷兰ITC学习
气象无国界,学术无国界。2005年王春林作为技术骨干,被中国气象局选派到荷兰ITC学习,在临近德国的荷兰小镇呆了半年。学的是自然资源管理,利用遥感GIS技术实现农业气象资源区划、风险区划和发展规划。给王春林影响最深的是西方文化中重规划、更重落实的机制和务实的理念。
班里20多个同学都来自发展中国家。开学第一堂课上惯例是“破冰”,同学们自我介绍。有个来自印度农业部的同学叫Mantry,Mantry是大臣的意思,看那个样子我们都该叫他老大似的。轮到王春林了,他说自己姓王(Wang),是King,国王,专门管大臣的。从此,每逢分组做作业,这位Mantry同学总是满场找Mr Wang。开始王春林以为这位印度老兄思想觉悟高,在追随组织。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喜欢游手好闲的这位印度“大臣”,发现中国人比较勤奋能干,总能认真理解问题并很好的执行任务,对待“国际会议”从不马虎!因此中国人大都能当个小组长。小组长其实是实际干活的,其他人潇洒的提提意见指手画脚就可以。就这样,Mantry成了他的King,而王春林这个King又成了干活的大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春林的生态学知识越来越丰富,这些都离不开他深入农村,亲身实践!他说这些中科院博士课程里是读不到的。
孜孜不倦的科研追求
谈及王春林的科研之路,95年应用气象专业毕业的他,选择了继续读博,他把应用气象拓展到农业气象,把气候变化引入到生态气象中去,他用他创新的思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项目,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一个“感性”的人,但做起科研来却十分严谨认真。回忆起当时完成博士论文,王春林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研究一个月,并与妻子约法三章,在这期间互不打扰,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自己只能去厕所看书,最后他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博士论文。有意思的是,当他还没有把论文全部写完就开始写最后致谢的部分,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文笔很好,另一方面他觉得致谢都写好了,论文的正文必须要抓紧写了。就是这样乐观的态度和对科研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他在科研之路上能够越走越远。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春林认为孔子的理想世界描述的正是自己小时候的乡村生活,而对如今的都市人遥不可及,渐行渐远。人们今不如昔的感慨,对自由呼吸权、“风乎舞雩”的诉求,正是催生生态文明回归的内在前提。
气象预报更准确了,可是现代农业对天气气候的敏感性、脆弱性却在增加,气象科技保障农业安全,依然是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抬眼望,满山黄花,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情景总让人舒坦,令人神往。田野在召唤。再干二十年,也许能有些出息。

“你就是个农民”,妻子的话里有戏谑,有实情,也有期许。

(指导老师:李俊平)





撰稿: 杨磊     摄影:朱程炜
责编: 范月盈 编辑:程喆
审核: 周汉森 复核:李艳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欢迎调戏小青梅哟
小青梅在后台
期待你们的消息!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