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深度说说】这20样东西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你还认识几样?

深度靖江 2017-03-24


小伙伴们

代表你们童年的美好回忆是什么?

是弄堂里卖冰棒的叫卖声?

还是一起打沙包跳皮筋的欢乐时光?

或者是那几部经典有趣的动画片?

又或者是这些积攒了几代人回忆的老物件

你可还认得它们?




1、蛤蜊油


这个可以算是当时好用又便宜的护手霜。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偷用过?一定也是小心翼翼地把两片蛤蜊壳分开,然后偷偷抹一点在手背上,然后再偷偷放回去。有的时候一不小心掰断了,就惨了!


2、鞋样子


自己纳鞋底,做鞋子,应该是那个时候很常见的事情。母亲会用旧报纸、旧杂志剪好鞋样子,一针一针地纳鞋底,厚厚的鞋底,细密的针脚,肿痛的双手,还有磨出的老茧,全都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3、顶针



中国民间常用的缝纫用品,箍形,上面布满小坑,一般套在中指用来顶针尾,使手指更易发力,以穿透衣物,以免伤手。小的时候一直以为是戒指,常常拿过来套在手上。


4、老电扇



那时候,有一个这样的电扇,也算是有钱人家,一般人家也就只能扇扇蒲扇。到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组装电扇,但是价格也不便宜,接近一个人两个月的工资。慢慢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了电扇,而华生也成了饱经沧桑的老牌号。


5、老式手表



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中后期,一个人戴上一块手表就好像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个时候上海牌手表要凭票购买,这样一块手表成了被追捧的热销单品,总会引起一阵尖叫,还经常脱销。


现在,上海牌手表不仅有多功能机芯,还朝着首饰化、时尚化方向发展了。在技术上也赶超瑞士名表,比如陀飞轮手表,有些技术数据就超过了十大名表前列的宝玑表,将欧米茄远远甩在后面。支持国产,国货当自强


6、收音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年轻人结婚很时兴“三转一响”。所谓“三转”指的是车轮会转的自行车,飞轮会转的缝纫机,以及指针会转的手表,而一响则是指会发声的收音机。在没有电视、电脑的时代,用收音机听故事、新闻联播、还有爱国歌曲,陪伴了很多人的整个童年时光。


7、影碟机




影碟机、空调和音响被称为是9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之一,不过影碟机的流行寿命比起其它两位来说,真的是短得太多。随着后来电脑和数字电视等的兴起,影碟机已经不常用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会怀念当时那一张张光碟。


8、月份牌



那一张张发黄的月份牌,镌刻着穿着旗袍的时尚女郎明媚的笑容,不知何年何月成了时代的象征,也不知它们是否经常飘进你怀旧的梦中?


9、公交车月票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80年代的月票只要6元,单位统一办理。学生月票还能半价。对乘客来说既方便,又省钱;对公交公司来说也有好处,省去了售票员找补零钱和收取零钱的麻烦。

10、搪瓷杯



还记得这种搪瓷杯吗?搪瓷就是在铁制品上涂上搪瓷层,再经过烧制而成的,因色彩鲜艳图案较多,盛放物品干净卫生,易清洗,在当时很受欢迎。杯子上面的图案有大红喜字、牡丹花、毛主席语录还有家里长辈的工厂名字,印象最深刻就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用这种杯子喝水了,大多被陶瓷、玻璃和塑料杯取代。在工艺品小店里还可以买到,不过现在的搪瓷杯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在里面。


11、三五牌台钟



三五牌台钟当时也算是一件奢侈品。它的造型几十年一贯相同,虽然后来也衍生出其它时髦的款式,但是一说到三五牌台钟,大家想到的仍旧是那最普遍的经典款式:黄色的木质外壳,透明的玻璃钟面罩,白色的钟面,黑色的数字和指针,看上去沉稳大气、古朴典雅。


台钟内部采用全铜机芯,经久耐用,走时非常准确。一到整点,就会响起“铛铛”的钟声,除了整点敲打外,每到半点也会发出“裆”一下钟声,钟声沉稳、响亮,寂静的时候能传得很远。


12、五斗橱


关于五斗橱,通俗来讲就是有五个抽屉的橱柜。在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五斗橱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件家具。



13、缝纫机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那个时候很流行改衣服,而且家里的衣服也没有那么多,老大穿不了改了老二穿,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些缝缝缝补补都是母亲在缝纫机上完成的,哒哒的声响,转动的轮子,应该是很多人对童年的回忆吧!


14、油布伞



油布伞可以用金属伞骨也可以用竹骨,伞面是用浸了桐油的棉布做成的。黄色的伞面,淳朴结实,持久耐用。现在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油布伞,更多的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道具。

15、煤油炉



煤油炉,是用煤油做燃料的炉具,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那时候煤油还要凭票供应呢。现在人们大多选用气体炉和电磁炉,但在一些贫困或者有老人的家庭中还是会经常出现。因为煮食成本便宜,也是登山远足和露营常用的炉具。


16、煤油灯



以前没有台灯的时候经常用这个,而且有些家庭为了省钱,经常几个房间只点一盏煤油灯。做饭时,灯在堂屋,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小的时候,还会用煤油灯熏玻璃片看日食,经常把手弄得黑漆漆的。


17、竹壳热水瓶



早些时候,由于没有塑料,很多能工巧匠就用竹丝编织成热水瓶的外壳,就称作竹壳热水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结婚的时候也会送热水瓶。


18、篦子



看到这个应该是很多人童年的阴影,因为它是用来刮虱子的。那个时候因为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很多小孩会头上长虱子。大人就会用篦子帮孩子梳头发,用以除去这些讨厌的寄生虫。


19、棕绷



现在大家都向往席梦思大床,但很多老人却对这种棕绷床念念不忘。棕绷床是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棕丝加工成的棕线密密地串编成的床面。它的韧性极好,受力均匀,软硬适度,尤其适合颈椎、腰椎不好的人。


20、压水井



在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压水井成了大家供水的主要水源。夏天的时候,用手压后面的铁杆,就会有水从前面的出水口喷涌而出,甘甜清冽。现如今在城市里很难见到了,但是在乡下还能看得到。

虽然这些老物件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

但我想这些都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宝藏

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忆那段时光

爱生活,爱自己


---本文整理自上海范儿---


(点击图片)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