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这饵料这么散,连钩都上不了,怎么钓鱼呀?

台钓开饵的讲究(图文教学版)

最近做了些自配的饵料,每每有钓友询问时,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多半是来自于开饵的一些问题,突然发觉现在的新手越来越多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带一些刚入门的新手,所以特发此文,以解大家在开饵问题上的一些疑惑。先谈谈理论吧:

其实,开饵并不是很难,引用老鬼的一句话就是:一杯饵料一杯水,先拌饵料后拌水,劈哩哗啦搅三下,捏吧捏吧就OK。

一般的商品饵,特别是可搓可拉的饵料,你如果按照易哲说的去做,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碰到一包你不熟悉的饵料,特别是那些根本不含蛋白纤维的饵料,如果你这么做,也许你连钩都挂不上!也许你勉强可以上钩,但你可能会空钩钓鱼,你知道吗?

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吧:
一,如何从包装上识别饵料的性状
许多饵料生产商都会在饵料包装袋上说明这款饵料的性能,例如丸九会以三条框框表示饵料的小麦蛋白含量,一般会有34个选项(最多,多,中,少),雾化性(最强,强,中,弱),比重(重,中,轻)。如果钓友们看到包装袋上有这样的说明,一般都可以相对直接地认识到这款饵料的状态,但是如果碰到包装袋上并没有明确表示出饵料性状的,那又该如何认识这款饵料的性能呢?





举例说明,比如匹夫的黄鲫大师,包装袋上出现搓饵二字,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水1.1份,纤维量:中。

好了,我们就从刚才三条参数上来理解,首先,饵料袋上说明是搓饵, 纤维量中,那么说明饵料里面的拉丝粉含量比较少。而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大于饵料量, 那么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富含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 既然是这样一款饵料,那么它的比重就会相对较轻,溶散性就会相对较好。





再如化绍新的全能4号, 包装袋上出现醒目的蛋白拉丝饵, 背面的饵水比例表示饵1份, 水0.9份. 好了,我们依旧从这两条参数来理解一下,首先, 饵料袋上说明是蛋白拉丝饵, 那么说明饵料里面一定含有大量的拉丝粉,否则就无法称之为拉饵, 那么这样的饵料就会比较容易上钩, 也不需要经过过分的打揉就已经具有一定的粘度。 而饵料所要添加的水量小于饵料量, 那么说明这款饵料是一款以小麦胚芽为主的大比重饵料。



换个牌子来看这些问题,比如天元的千里香, 包装袋上没有写搓饵,也没有些拉饵, 更没有写可搓可拉,那这是一团什么样的鱼饵, 一般鱼饵厂商生产饵料时都会有个潜规则,那就是如果有添加一定量的小麦蛋白,那么包装袋上必定会加以表示,反之则不会表示出来。那么千里香这款饵料我们可以暂且定义为没有拉丝粉或拉丝粉很少的饵料,接着看一下饵水比例, 饵1份,水1.1份, 我想,大家看到这里都应该明白了,这是一款什么类型的饵料了,对, 这就是一款富含或者说是纯的薯粉类(雪花片类)的饵料。




天元的鲫鱼套餐, 包装袋上赫然醒目的四个大字, 可搓可拉,好了,前面的例子已经举得够多了,饵料里面肯定有大量的拉丝粉, 即使真拉不出来,新手用这样的饵料也可以很容易的上钩, 再看包装袋背后的饵水比, 饵1份, 水0.8份, 明白了吗? 这其实也是一款以小麦胚芽类为主的饵料,且是大比重的。

可能有人会问, 那么我看见某些饵料上写着饵水比1:1, 那这样饵水比一样的饵料又是属于哪一种饵料呢? 饵水比1: 1的饵料不仅含有一定量的小麦胚芽,其实还含有一定量的薯粉类(雪花片类)饵料, 是一种经过调配的饵料.掌握了以上的一些小技巧,就可以简单快速地通过饵料包装袋上的说明了解袋子里饵料的基本性状。

二,蛋白纤维以及水先加后加的问题
很多人问,拉丝粉到底是先加还是后加的,我如果觉得饵料不够粘,可以再在开好的饵料上加拉丝粉吗?

一般来说,市面上渔具店出售的蛋白纤维有两类,一类叫拉丝粉,一类叫5#鲫,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这里我阐述一下,拉丝粉就是纯蛋白纤维,其实就是谷沅粉(面筋粉),而5#鲫各大厂家都有,最为著名的就是老鬼的老鬼5号鲫,当然,化老师,龙王恨,钓鱼王,丸九等都有。丸九的丸5才是5#鲫的祖师爷,第一个仿制它的就是老鬼。这类5号鲫里面除了有大量的拉丝粉外还有一定量的小雪花片构成。在开饵加水之前一般先加的是拉丝粉,不宜后加,后加的话,纯的拉丝粉在湿的饵料表面一遇水容易马上形成局部丝块(俗称局部面疙瘩),而5#鲫之类的蛋白饵料则可以后加,里面充斥着雪花片可以阻隔蛋白遇水迅速形成局部丝块。当然了,能后加的一定可以先加,5#鲫也可以在加水之前和饵料混合在一起再加水。

三,饵料的粘度调整和打揉的方法
这个篇幅主要以图片的形式来论证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到点启发。

只要是粮食制成的鱼饵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通过打揉使它越来越粘,任何饵料都可以通过打揉在增加粘性,无非就是打揉的时间的长短,只有真正掌握了这点,你才可以把饵料运筹帷幄,随心所欲的控制它。

我先用饵料中使用最广泛的超诱来举例,超诱这个饵料,也许你不熟悉,但你用的很多饵料里都有它的成分。












可以看出,没有加入任何蛋白纤维的超诱,如果你只是按照正常的方法开饵,这饵料你连钩都上不去,更不要谈钓鱼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傻呀?单拿超诱开饵,其实,我们现在只是在做一个实验)。怎么办呢?请接着往下面看,没有粘性之前我已经说了,可以通过打揉了释放它的粘性。






上面的这些步骤,称为打饵,打饵并不是那拳头去击打饵料,而是把饵料沿着盆壁不断得用力刮揉,用老钓鱼的话来说就是“刮墙皮”,有的饵料略微打揉之后就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粘度,原因是该饵料本来就含有一定量的拉丝粉和雪花片存在,有的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打揉才能做到。接下来看看经过长达15分钟的打揉的超诱是什么样的?




经过了15分钟的打揉,我已满头大汗,衣服湿透(天太热),貌似可以勉强上钩了,此时如果把这饵料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呢?







这个饵料在水深30公分的水里,竟然存活不到10秒钟,看来这个打揉的还不够,要继续打揉,那么就再辛苦会吧



再打了10分钟,这次看来这个饵料应该没问题了,也很容易可搓饵上钩了,那就看看此时在水里的状态是否达到了钓底的要求了?






经过20多分钟的打揉,没有添加任何蛋白的纯超诱,竟然仅能在水里活20秒钟?看到这里,对你是否有什么启发?当你平时在日常钓鱼中,拿到了一款你不熟悉的饵料,加水搅拌后,貌似可以搓饵上钩,也许到底下,你其实是在空钩钓鱼?你对于不熟悉的饵料,你是否搓成团丢在水盆里看过它的状态呢?

接下来,我们还是重新请出超诱来,不同的是这次在超诱里加上点化5#蛋白纤维:




拌了团加过蛋白纤维的超诱和没加过的做下对比,左边是刚才那团没纤维的纯超诱,右边是加过纤维的超诱,颜色上就可以看出来,右边的明显颜色要偏白一点。

接下来把两团饵同时放在水盆里,看看模拟水底状态:






很明显,右边加过纤维的超诱雾化速度很慢很慢,完全符合可以在水底钓鱼的状态,而另一团超诱在水底20秒后就废了,这个状态,钓鱼恐怕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再看看那团加过纤维的超诱在半水中的状态吧:




2分钟后依然可以屹立在水中,这样的饵料才可以钓鱼,作为一款合格的底钓饵料,允许有适度的雾化,但不能够化得像鲢鳙饵那样。否则等不到鱼来咬就已是空钩了。

今天的实验第二位要请出的就是至轻无比的雪花粉,看看雪花粉在水中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这次的实验,不加拉丝粉了,纯以打揉的次数来改变鱼饵的状态,请看:






雪花粉开饵后,只要稍经轻微的打揉就可以成团挂钩了。

别看这饵料已经可以搓饵上钩了,可是在水里能坚持多久你知道吗?看看在半水里的表现吧:









不过才18秒钟就钩饵分离了,这很正常,因为雪花粉本来就是一个雾化很好的饵料,看到这里新手们有什么启发吗? 请记住,如果要让饵料雾化好,特别是雪花粉含量高的饵料,轻微打揉即可。

那如果再把雪花粉深度打揉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经过2分钟的打揉,雪花粉上饵的手感已经相当舒服了.不知道在水中是什么状况?















经过深度打揉的雪花粉在水里竟然可以坚持近5分钟,类似于竞技中的白饵状态了.看到这里,你又有什么启发了吗? 是不是脑筋开始往鲢鳙饵上动了? 其实雪花粉打揉到这个程度,基本不符合鲢鳙饵的标准了,雾化的速度又太慢了,所以,要把饵料状态把握好,是需要做大量实践工作的,这需要大量时间的经验积累.你才能对一个饵料的状态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

通过两个实验我们可以至少可以认可一件事情,不管多散的饵料,附钩性多差的饵料都可以通过打揉来增加它的粘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蛋白纤维来增加它的附钩性,并控制它的溶散性。

饵料的雾化速度通过打揉来调整,可快,可慢,关键在于打揉的程度。


希望通过这个帖子可以让更多的新手知道,饵料粘散之间的问题,希望未来不会再有人问:“这个饵料这么散,连钩都上不了,怎么钓鱼啊?”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点赞分享朋友圈,谢谢!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