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古城榆林文事:红石峡禊饮

塞上风论坛 2017-05-09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又是上巳三月三,曲水流觞修禊事。

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日,是春游踏青的日子,是古人郊游濯水、祓除不详的日子,也是古代文人雅士宴饮吟诗的日子,名曰修禊。修禊本为消灾祈福的传统民俗,后来演变为文人雅聚的经典范式。雅集之风始于周,兴于魏晋,为唐宋明清历代文人所承继。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禊事,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修禊、初唐王勃的云门修禊、清代王士祯的红桥修禊等。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兰亭修禊。成就兰亭修禊千年盛名的,除了其人其事其文,更在其书,在其不朽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书作。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四十多位官员士子,在兰亭宴饮赋诗,成诗37篇,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文、书绝佳的《兰亭集序》,成就了其“书圣”地位。继而,兰亭雅集为历代文人所效仿,其宴饮吟诗之形式、旷达清逸之气质,成为文人放浪形骸的最爱。



古代榆林为边塞小城,不毛之地,狼烟烽火,马革裹尸,何其荒凉,何其惨烈,那么上巳修禊、曲水流觞的雅事,又与榆林何干呢?细细翻检榆林的过往,拨开重重烽烟,但见一抹亮色浸染在历史深处:古城榆林的文人雅士,的确在345年前举办过雅集禊饮,岁在康熙壬子(1672),时维上巳三月三日,雅集宴饮于城北红石峡之翠然阁。

发起这场红峡翠阁雅集宴饮的是一位江南人,名叫谭吉璁。谭吉璁(1624-1680),字舟石,浙江嘉兴人,清朝文学家。《清史稿》有其传曰:“以诸生试国子监第一,授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出为延安同知。吴三桂叛,守榆城独完,论功加一级。”后举博学鸿词,任山东登州知府。著有《嘉树堂集》、《延绥镇志》等。

其实,明清两季榆林的历任巡抚、总兵以及地方乡贤,都有去城北红石峡泛游宴饮、吟诗抒怀的风气。榆林本为荒僻之地,明崔镛《塞上曲》:“鼓角声喧塞日孤,黄沙白草走单于”,描绘了此地的荒凉偏远;其城始建于明初,完全出于防御蒙元灭亡后鞑靼南下侵扰的需要,明唐龙《秋日出塞》有:“野阔千营肃,秋高万马鸣。屯兵红石峡,斩将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反映了榆林的滚滚狼烟和惨烈战事;起初本地居民较少,多为戍边将士、文职官员及其家属,明榆林道副使刘焘《题榆林》有诗:“千里如飞斥堠明,榆阳自古擅强兵。城悬紫塞云常惨,地拥黄沙草不生。日落胡笳悲牧马,天空汉月照连营”,抒发了兵城、军城的荒凉悲苦。来自中原或南方温柔富贵之乡的文武官员,无不被塞上榆林的荒凉凄苦所震撼,无奈皇命在身,无可躲避,继而被塞上豪饮、义气之风熏染,战事稍稍安歇,即聚游郊外,筵饮赋诗,以解羁旅乡愁之苦,也留下了许多佳作佳话。明嘉靖延绥巡抚王遴曾在《偕给谏曹公及诸将游红石峡》中写到:“畅游弦歌红石峡,浑忘踪迹在边头”,巡抚杨守谦《游红石峡》有:“依剑临榆塞,开筵傍斗城”。明人马希龙《八月望日泛舟赤峡》云:“柳垂十里蒹葭岸,人宴层楼歌舞台。饮到深夜衣不解,溪头醉卧小舟回”,赏景宴饮,醉卧不归,大有李清照“兴尽晚回舟”、“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境、意境,偏荒之地亦有乐活。延绥总兵傅津《游红石峡》云:“绿水穿红峡,青山卧白云。潭深鱼自乐,沙阔鸟成群。罄入滩声静,香余梵语闻。临流拼剧饮,回首夕阳曛”,面对红峡绿水、潭鱼鸟林,文人雅士们不由得开怀畅饮,喝到痛快处,更兼豪饮剧饮,拼醉方休,横刀立马的总兵,一个“拼”字,万丈豪情。

谭吉璁生于江南水乡,出身宦门书香,祖父官至山东布政司参政,其父五经进士,本人“年十四通五经”,可适逢明亡清兴乱世,一家人辗转逃亡,道遇匪寇,祸不单行,父逝母亡,目睹家道中落,尝尽世间冷暖。此后,游学四方,终以功名入仕。康熙九年(1670)升任延绥城堡同知,这年冬天赶赴榆林,到职视事。同知是什么官职?明清时期,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没有定员,每府可设一二人。同知分管地方盐、粮、河工、水利、扶绥民夷等事务。康熙后,一些派驻在外的同知,逐渐成为主政一方的实际长官。谭吉璁被任命的就是“陕西延安府管理延绥各路城堡兼理屯田同知”,驻榆林,他的直接上级是延绥总兵、延安知府,主要职责是城堡建设防御和屯田事宜,而实际上榆林的军事、文化、教育等,都有涉及。据记载,此公颇有政声,特别是文化教育方面政绩显著,如修复榆林儒学,倡导榆林子弟勤读诗书;购置《十三经注疏》,贮藏于儒学尊经阁,开放给学子士子观览阅读;按照仪礼旧制,举行乡饮酒礼仪式,彰显官府尊重贤能之士和德高望重者的态度,敦行教化举措;编纂《延绥镇志》二十四卷,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影响深远。

回过头来,让我们看看谭公组织的这次红石峡禊饮。公元1672年(康熙十一年),三月三日,暮春之初;塞上榆林,垂柳初含;大漠红峡,青山白云;碧水潺潺,翠阁临风。同知谭吉璁召集榆林文武官员、乡贤士子十余人,策马城北,入红石峡,登翠然阁,开怀畅饮,分韵题诗,直至兴尽,日暮回城。据《延绥镇志》记载,本次雅集留诗十数首。现择其一二,穿越感受一番。

榆溪逢上巳,聊复出郊坰。

沙鸟依新柳,山桥入远汀。

滩声遥峡水,天气近兰亭。

得藉朋簪合,犹怜塞草青。

其 二

祓堂开绿浦,禊饮向红山。

边地寻兰少,荒亭对酒闲。

浮觞水更曲,藉草坐为班。

归骑城闉晚,欣看士女还。

这首诗题为《康熙壬子三月三日招同榆林诸子集红石峡翠然阁禊饮分韵》,由雅集发起人谭吉璁所作。本次修禊宴饮,采用分韵的方式赋诗。分韵,也叫赋韵,即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该诗前八句道出雅集的时间、地点、环境、天气,以及参与活动的是一帮志同道合的朋辈。因为“天气近兰亭”,加之“得藉朋簪合”,绿浦祓濯,荒亭对酒,藉草为坐,曲水流觞,依韵题咏,竟至归骑城晚。美妙的景色,张扬的心情,俗的酒,雅的诗,定格了三百年前荒凉塞上的一段美好时光。

三日同修禊,开筵傍翠微。

惠风高阁满,曲水羽觞飞。

野阔风烟静,山深鸟雀稀。

钓鱼还更酌,薄暮醉方归。

本篇由乡贤王世泰所作,题为《上巳同谭使君翠然阁修禊分韵》。惠风和畅曲水旁,流觞畅饮诗篇淌;野阔风静鸟雀稀,钓诗酌赋暮醉归。此情此景,正如王世泰在另一篇诗作中说的:芳杯兰气,华席人玉,兴酣分韵,词赋琅玕(意即美玉)。王世泰,字心宁,祖籍临淮(今江苏泗洪县),祖上多有军功,并在延绥多地做官,故迁居此地。本人曾任吴堡、清涧知县,后因老母有病告归,以抚琴读书自娱,镇志称其“长于歌咏,一时称其文笔”。

据有关史料记载,参与雅集的还有榆林卫守备程晓(黄梅人)、榆林卫教授王调元(洋县人)以及乡贤士子郝鸿图、吕开基、胡钟鼒、赵图麟等人。禊饮传世的十数首诗歌,多数描绘了塞上春色、美景华筵,亦有边地凄苦、惆怅乡愁,但是没有狼烟四起、战火纷飞。这就说明了,满清统治者入关定鼎后,经过清初天聪顺治两朝的励精图治,此时,康乾盛世初露端倪,九边重镇的榆林不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景象,更没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凄惨了。

三百多年前的那场文人雅集,在今天看来,不够盛大,所留诗文也不一定有多高的水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意义不凡,因为这些官员士子在游宴中为榆林传承了文脉、弘扬了文风,善莫大焉。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榆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黄土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融合碰撞,边塞军事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交相辉映,只要我们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榆林一定会经济与文化“比翼双飞”。近年来,在绍兴兰亭、扬州虹桥等地,不断举办规模宏大的禊饮雅集文化活动,品酒、赋诗、挥毫,再现“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值得借鉴。我们榆林的红石峡,既是塞上书法石刻宝库,又是景色宜人的胜地,三百年前曾有雅集禊饮,今天已然崛起的榆林,一定能够而且应当无愧先贤,重续雅事,另谱新章,再现辉煌。

来源:榆林日报(马腾明)



编辑 刘晓萱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