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刘斌:藕窗漫谈//含英咀华(201606010)

原创 2017-05-05




作者简介:刘斌,网名留取残荷,军人,江右人氏。长于五绝、七绝,至今创作3000余首旧体诗词。代表作见于《执殳》、《大城》、《飞毂》、《叩寒》、《木刻》、《秋叶》、《浣梦》、《一尾》、《故乡》、《荆楚》、《青莲》(六言绝句)等集。军旅之余,以研究当代心灵在城市背景下与传统诗词的互动关系为职志,裒辑编选有《网人七绝四百首》、《城市诗词三百首》及《网人五绝选》等当代诗词作品集。并撰有大量关于网络诗词的评论性文章,如:《太阳呵、操纵时钟,时钟操纵我——简谈李子词的特色》、《点评网人七绝三百首》、《点评孟依依诗词全稿》、《画长桥、车自月中来——独孤食肉兽诗词简评》、《谈谈七绝如何将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浅谈诗词创作中意象的三种不同处理方式》。自2011年以来,广泛涉猎现代诗领域,并创作有现代诗数百首。创作座右铭是:“年来渐爱大城看,万国人归得所安”和“我要孟郊刳骨力,春妍不画画苍生”。







藕窗漫谈


   文/刘斌          图/帆影




我感觉有必要把自己这么多年写诗的经验都总结下来。这或者对于后来人会有些帮助。因为都是点滴,所以并无太多条理,然而这都是最真切的个人感受或者经验。这一点,传统诗话里有一些,但不够真切,所以我在学诗过程中往往对传统诗话不能满意,或者觉得不够亲近。


1比喻是一种重要手段,我也经常用。特别留意建立起特别的关联,如:红日一枚莹似扣,霜娥失手更谁缝? 涟漪浑似佳人眼,殢住斜阳不放归。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2诗词需要炼字。一是动词,譬如暮色()平野,可以填分、铺、染、抹、延、流、注、荡、泛、黯、亘等等。一是虚词,虚词是诗词里非常重要的部分,主要起勾勒、转折和推进的作用。如下例,屡,亦,先等词都非常关键:


无题

屡拨冥云雪野行,蓝桥偶望眼心萦。亦知身岂逋仙骨,先为梅花冷此生。


3创作中,我会规避许多传统语境。如:头上插花(唐宋人这类诗句非常多)、泛舟(这一点我保留了部分)、时间工具的漏刻等。但很多人的词作很显然传统语境还是太浓,原因就是规避得不够。


4我曾经为了写诗,看过地名大词典,里面有很多资料,由此写了长安和江西两组,举一个例子:


太乙宫镇  位于长安韦曲镇南,因汉武帝曾在此建太乙宫得名


勒石燕然汉主雄,溟波犹起大歌风。迩来谁忆秋风客,落日苍苍太乙宫。


有时还会拿一些时尚杂志翻翻,会特别留意里面可以采入诗的词汇,我写过很多城市诗词,有一些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这里我要再次说明,我的作品并不都来自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举一个例子,用了雪纺衫一词:


无题

旧路春归鸟语缄,梦魂犹忆手摻摻。东风莫谓杨花软,未比人来雪纺衫。


5某天我看到宋词有一句:无端又作长安梦。突然想到自己用无端打头的句子也很多,如:


夜赋四首其一

闲听天涯惹泪痕,方屏扪久坐无言。无端又起吟诗癖,风度高城窗柏掀。


如果按照心理学知识分析,所谓的无端是不成立的。背后肯定有原因。那么这种无端,实际上造成了理性和感性的冲突。一方面希望控制这种情感,另一方面潜意识又悄悄行动。无端反映了这种矛盾。所以写诗要及时留意这些细微的情感。若能用理性对之观照就会更好。


6有次我在空间给人回复说:诗人就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这样想,也这样做。所以若论题材的丰富,可能很少有人超过我。写景怀人一类不必说,时事的有郜艳敏,新正夜见盲丐,生活类的有煲汤二首、韭菜炒鸡蛋等,看视频或电影有:观马江海战视频有感、观《英国病人》凯瑟琳赠艾玛殊岩画照片有感口占二首。我希望以我个人的创作来说明,诗词完全可以无所不能,当然前提是熟练的技术和自由的心灵。


7反问也是很好用的一种技术。当发现正面说效果不佳时,不妨反问,如:


华袍一领虱堪舒?猛士悲悬铁屋图。借问高城梦中客,卅年重过未庄无?


冻自消融花自开,卞和抱足太痴騃。一生未要青春住,何事隆冬读雪莱?


周美成关河令有两句堪称范例: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8诗要学会调动个人直接经验,更要调动间接经验。不知为什么,有时去看一个人写的诗,会发现怎么会这么贫乏,除了咏古还是咏古,除了个人感叹还是个人感叹(当然主要是个人如何不得志了)。我很怀疑,他的生活真的就贫乏到这程度了么?我想不是,那么应该问,为何他的眼睛里为何只有这么一片窄窄的天空?事实上,我常常觉得,即使是我自己,也并没有把我全部的经验挖掘出来。相反,有很多体验被湮没在历史风尘中了。譬如,我看到早年的一首作品时:


寄兄(新韵)

贫贱当年各自知,闻说今日复如昔。与兄还是无多语,风雨他乡要自持。


我不禁想,那时其实有非常多的类似情感,可惜留到现在的作品和资料太少了。否则可以写更多。


9作家里我特别喜欢鲁迅,原因有几点,他真诚,不喜欢应酬(可以看看今天多少人写诗写文章是应酬,包括很多前辈);他深刻,犀利到令人害怕;他有大勇,但不失智慧,如他常说要跟自己的敌人日本学习。然而今天还有很多人说他是汉奸。因为喜欢,我做过几件事:写过关于他的散文、现代诗、旧体诗,还全面分析过他的旧体诗。应该说,他的气质和精神常常打动和感染我。鲁迅以外,即使是李白杜甫都没有给过我这样的影响。


10我不太专门看谁的诗集。前阵子因为要撰写网人系列评论,看过二三十家的。看到的结果是只有少数作者有着非常宏阔的艺术世界与飞扬的个体心灵。多数作者看过一二十首,就没有再看的欲望了。因为其他多是重复,——所以我有一个检验这个作者是否足够优秀的粗略标准,那就是你读过他二三十作品后,是否还有阅读的欲望。也因此,我很少可以对网人表示好感。当然,偶然的打动我是容易的。


11我越来越喜欢看全集而不是选集了。原因是选集都是选家想给你看的。可是选家的思想又不符合我的思想。这样删删减减,很可能把作者本来很丰富的院子删没了。也因为这样,我越来越不敢下结论,或者不再对自己的结论那么有自信了。因为你看到的很可能不是作者作品的全部。就譬如最近我发现诗友龙帝天作品里有一些唐人的气息了,我一直以为他只会写宋体。


12每个作者的野心或者期望应该不同。技术一般的应该学习如何掌握技术。技术好的应该拓展和丰富他的艺术世界。可是期望如此,失望者也必定不少。假使心境可以调节好,失望者说不定又会有新的创作的收获。我现在觉得不能轻易批评人,原因就是每个人对写诗的期望不同。强求是无用,也是不应该的。


13我有时会边聊天边写诗。因为聊天提供了一种刺激和氛围。当然睡不着,起来写诗的情形也是有的。我觉得,当有感觉时,作者要学会凝固、保留这种感觉。不要让其他事物非常轻易地冲淡这种感觉。写诗不是恋爱,恋爱一次不成,可能还有多次机会,但有时一种感觉不去捕捉,可能就永远消失了。人生不能两次踏入一条河流。这个哲理也适用写诗。


14尽管很多人觉得写诗很高雅,但我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这种感觉。人生有许多时间是乏味和无奈的,总要有所消遣和寄托。我选择了写诗(当然选择的原因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那么,别人选择钓鱼选择下棋或者其他运动,我认为都是很好的。只要他确实享受其中。所以,我总觉得专心写诗,享受写诗是非常重要的。也因此,我不太为了应酬的目的给人写诗,哪怕对方认识了很久。如果没有感情,就算我平日写诗再多,我也难以给这样的没有感情的对象去写诗。说到底,诗还是情绪的产物。


15诗从来只寻找属于它的作者。但很多人误以为,作者有让所有读者懂的义务。这是荒谬的。难道有一种癌症药可以治所有的癌症?有一种除草剂可以除所有的杂草?诗也一样。每个人作者经历不同,他不是百科全书,他并不能写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以让所有作者都喜欢和满意。概言之,作者和读者互相寻找。找到了,可以称之为缘分。没找到,也不妨一笑放手。


16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有趣或者有意味的细节。如果善于观察、发现和提炼(注意这几点往往要同时具备才行),那么诗材是无处不在的,比如:


蔷薇二首5.15

雨余清气暮城寒,灯闪车流各自还。浅粉蔷薇缘一路,归眸暖上铁栏杆。


皤翁振臂小儿欢,春暮人闲燕子翻。小院清游吾独爱,蔷薇粉抱铁栏杆。


见女童推三轮卖豆浆5.23

蓬发三轮破晓推,蝉声困处向谁偎?相逢助子无多力,渴吻堪濡买一杯。


慰问6.16

节礼粮油慰问频,炕头曾坐主席身。四隅不上新闻者,多少新年犹食贫。


17今天所谓的“无以为名体”很多看了觉得惊奇,其实古代早有类似作品,只是没有大肆为之,如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宋诗记事》中载有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


其一云: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老矣,已逼白头翁。


其二云:


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手法在今天能够大行其道,与时代的自由和艺术手段的不断深化是密切相关的。


18因为老杜地位很高,所以步秋兴八首韵的作法也很是流行,但似乎很少有人想过,单第一首里的砧韵就很难办,譬如有人这样步:當時醉草揚雄賦,立盡清秋急夜砧。这样的步韵就算是写老杜,又有什么意思呢?因为杜已经写了: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概言之,步韵不是不可以为,但如果有个障碍,翻不过还要硬翻,不免有些滑稽了。


19五绝向来作的人很少。原因主要还是它的容量决定它的世俗性功能太弱(而不是一般认为的,五绝太难做)。可是,我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其实它异常的洗练其实还大有潜力的。当然,敢于自立、不喜模拟的人才有机会看到这一点。


20传统上认为诗词手法只有赋比兴三类。现在看来,这几类不太够了(对单个作者当然是够的)。看聂绀弩诗、李子和兽词等,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点。我想解构、混搭等手法未来必为作者们所喜用。这样的吸收不会影响经典手法的运用,正如西餐不会影响中餐的地位一样,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21因为我写过不少六言绝句,所以有人问过我它的格律。我的回答:押韵就行。对方说:光押韵就行吗?但很多人似乎有个困惑:如果一首诗仅仅押韵,它就不能成为诗。近体之大行其道,以至让人忽略了诗的本质。这实在是个滑稽且值得深思的事。要知道,近体以前,没有格律,仅仅押韵,诗不一样普遍存在吗?甚至还经常有人来问我:这一句是不是犯了撞韵?这世间真是有自戴枷锁而不倦的人。每个写诗的人难道不该想想,诗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撞韵或者格律一类的吗?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真是发人深省。


22诗要经常修改。我知道很多人,比如兽和李子都常常修改自己的作品。我近年来也发现这是个好习惯。在创作时,限于当时的情感,往往会觉得一气呵成,但时过境迁,却觉得并没有那么动人。这时如果就个别字句加以修改,可收更上层楼之效。当然,修改后问问别人的意见,当会更加完满。


23写七绝渐多,逐渐发现组诗是个很好的工具。从体量上说,律诗比绝句能提供更大的容量和细节。然而从个人的体验来说,两三首七绝完全可以获得一首七绝的体量。不过网上喜欢写七绝组诗的人还不是太多,我想估计是还没有摸索到这一体式的窍门吧。


24现在用平和心态描写城市的作品还是很少。我想这与作者心态上的焦虑有关。焦虑的根源是无根,很多人不觉得城市是他们的根,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焦虑。后来逐渐化解了。原因是,如果我不把城市作为我扎根的土壤,我还能去哪?它既然是我的扎根之所,那么我会一直诅咒它而不发现它的美的一面吗?所以,调整好心态,适应时代之变化,也是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身走进城市的每个角落,与这个城市的脉搏一起律动。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时代之诗。


25我不知道像我一样喜欢看现代诗的作者有多少,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有很多现代诗的意境是很难用旧体诗来表达的,比如这两首,作者石薇拉,才11岁:


感受


过安检时

莫名的慌张

与不安

尽管我身上

什么也没有



感受


过安检时

莫名的慌张

与不安

尽管我身上

什么也没有

就个人创作而言,现代诗给了我很多给养,譬如荆楚集就有很多现代诗的影子。


26有人跟我说,是不是写好律诗才能写好绝句?我很奇怪这种逻辑。我说:我很少写律诗,可我不是写了几千首绝句吗?我觉得一个作者真的要时时反省自己的一些学诗的思路。要问:它们真的合理吗?还是自己或者他人的想当然?盲目有时是要命的,我们不可能永远年少,永远有年轻时的记忆力。当然,我承认各体都写一写,有助于发现自己更喜欢哪种体裁,从而集中精力去写它。我不鼓励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过多的体裁上,一般来说,写一两样就行了。广度会影响精力的分配,从而影响创作的深度。


27记得以前在群里和人聊天时,有过唐宋诗之争。有人总觉得宋诗很糟糕。我实在觉得这是不读宋诗或者没有体会到宋诗好处的妄断。事实上,如果不研读宋诗,只怕真要学唐诗也很不好入手。因为不得其法,学唐也未必得唐人精髓的。


28小贴士两则:


一,很多人不知道七绝还有一种是古体,即古绝。譬如: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登达观台 黄庭坚——

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


二,很多人称七绝后两句为尾联。这个不对,尾联适用范围仅限于律诗。七绝后两句可称为转结或者后半,或直接叫后两句。


29我写诗留意挖掘早期经验。每个人的少年都有很多美好回忆,善加挖掘,是写诗的好材料,比如:


十月茶花集10.13

氤氲雾气大池塘,十月茶花恣意黄。稚子更将吸管上,心猜何物避蜂王。

吸花最是小儿憨,纱雾群抛野菜篮。抖树不知谁使坏,无论男女各花簪。

下学尚早掐根葱,喇叭斗吹夕阳中。看到炊烟山半起,放足撒手各西东。

昨夜松涛响大风,听鸡唱彻梦成空。呼儿早起耙山去,松叶金黄满路中。

秋日松山松子多,夜风如虎吼千柯。晓来拽个蛇皮袋,不必相争各拾坡。

黄牛落日小桥边,汗滴肌肤笑自妍。同是少年挥手别,十年片梦大城间。


故人笔记:

犹记大嵊完小周围的离离茶树每到花期(10月份左右),大片大片的茶花恣意绽放,黄色花蕾,白色花瓣,娇媚轻盈,和着不远处那口大池塘的氤氲雾气,散发着秋天都有的芬芳。儿时的甜蜜都集中在那大人用来喝蜂王浆的小小的白色吸管上,那股茶花蜜的香甜想必还记忆犹新吧。偶尔小伙伴使坏,用力抖一下那满树繁花,头发上便粘上了落下来的茶花蜜及几片零散的花瓣。


30我现在录诗,往往会保留当下改诗的痕迹,如:


网观故乡湖荷照

谢家小女最轻盈,绿意连云眼顿明。谁及熏风波下鲤,朝朝细细唼青萍。朝朝初作藕边


《诗词家》上遇见沈紫曼先生小照感赋3.31

刻意年来语不通,樱花独看雪晴中。忽从眉眼生遥想,魂梦无逢复此逢。雪晴若改夕阳如何?


无题四首选二

霞微江上晚徘徊,春月流辉幂九垓。雪满棹边蛮嶂静,回眸凝看燕双来。江初作舟,双初作归


一梦生时一梦除,心追笔写又何如?玉人腰与东风面,聊付良工入画图。结初作付与他人


一方面是留给弟子看自己改诗的方向与思路,二是留待自己斟酌,保留变化。


31网人写长篇的不少,但往往流于浮夸模拟。一个原因是细节太过浮泛,老杜无家别里有几句很真切: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瘦、竖、怒,都见功夫。说实话,就写日常现实而言,似乎很少有老杜这般观察深细且下了极大功夫的。看杜诗不能不留意此处。不过读诗既久,发现比这类句子还难做的是淡淡的陈述句,如: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这样的句子见出心胸和格局,又努力克制,可见命运于人的拨弄。


32写诗需要剪裁,写城市诗尤其需要,因为可借鉴者少。我的经验是由眼前事物迅速剥离出一个中心或者落脚点来。这就是洋葱的核。因为七绝的重心在后两句,所以诗的重心也在这部分。如:


候车题所见5.3时值五一收假

大厅池窄午翻澜,窗外樱繁自在观。一女低头屏作镜,镜花庭朵各妍然。


前半写大厅所见。后半聚焦,这就是核。


但有时这个核不那么简单,更像是两军对垒的关系,二者间有一种紧张的冲突的关系。比如:


即目

地铁将通近二环,新张广告好楼盘。长空万里霾如磨,碾却金乌似纸寒。


前两句是一军,后两句是一军。个人的思考就在两军对垒之间。


33诗人要有一种临境兴会的能力。古人说:悠然兴会,妙处难与君说。怎么培养这种能力呢?我想除了陶冶情操外,天赋总还是要的。然而没有这种天赋的人也不必灰心,古人不是赞叹歌吟过灌园翁、卖油翁和种树翁吗?一技随身,大道在焉。


34标签化的可怕。今天有个事让我很意外,我在说说里发了个公开课视频的链接:“孤光自照”—月亮的人格意境,是北师大教授于丹讲的。顿时有位诗友回复说:她懂个鬼。我向来知道于丹的名声不太好。也不认为她什么都懂。但这个视频我是看过的,在我这个不算外行的学诗者看来,讲得是不错的。何以别人没看就有这种负面的意见呢?我想,标签化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只要一旦有人说于丹不行,那她就说什么都不行。这很像是文革期间的那些专家教授,一旦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那说什么都是反动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35年岁越大,我越不相信“诗穷而后工”这句所谓的名言了。人,第一是求温饱的。天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哪能有那么宏大的格局呢?有人会所,杜甫很穷,可诗不是极工吗?这么问的人不知道,杜是世家出来的人,纵然穷(事实上他也不是一直穷),他的眼界和胸襟绝不会差。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也一样。这些年我翻看了很多网人的集子,不能不说,很多作品所表现出的胸襟确实和作者的经济条件颇有关系。忙于生计只顾用诗来书写愤懑和牢骚,哪及生活优渥的人有余暇来追求胸襟和格局呢?当然对好的作品而言,经济条件也仅仅是必要条件。否则富豪们都是大诗人了。所以我总劝诫一些稍微年轻的诗友说:先顾好人,再去顾诗。


36和很多人不一样,我写过非常多关于女性的诗,包括歌颂秋瑾、吕碧城、萧红、郜艳敏和女性清洁工等,也有不少怀念母亲的作品。所以这样,是我常常觉得作为女性作为世界的重要一部分,她们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这一点与她们的付出完全不相称,——更要命的是,男性作者眼里的女性往往是窄化了的。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女性是可以那样聪慧、轻盈和充满生命力的。所以我想,假使男性作者可以不时调整自己的视角,多写写女性,我觉得完全可以写出很多好的不一样的作品来。


37这些年我给“实验体”说过不少的好话。很多人不太理解。我理解他们的不理解。他们的淡漠或者不支持原因很简单,一是旧体应该保持它的纯粹;二是实验体也没见有什么好的作品。然而,我们若是放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比如100年甚至更久)下去看,我们会发现诗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最早是四言,后来五言七言都出来了。开始有建安风骨,后来有唐诗,又有宋诗。所以,诗怎么可能一直不变?那么,怎么变?“实验体”就是若干作者在多个方向上探索的多个路子。他们的得失如何?我们不妨在看过其作品后细细讨论。但如果一看见与传统风格不相似,就认为这样的探索毫无价值,我想就不免太轻率了。刚出生的小孩还皱皱巴巴的呢?可谁能否定他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呢?我们一定要知道,诗应该有多条路径。如果没有探索的多样性,我想诗词早就已经成为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木乃伊了。


38我写诗的理念是:打碎一个世界,然后重建一个世界,然后再打碎它。


39与弟子谈诗碎语:

写诗为何要继往开来?因为这才是对逝者最高、最好的纪念。

诗词创作首先是门技术活。我尊重理论家对诗词的各种欣赏。但创作得懂技术。

学诗如果不能让你更开放,那不能说明学习的有效,只能说明学习的狭隘。

通达是学诗的极高境界。惟此方能不偏激。当然有境界极高者不屑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达,所以往往走向偏激。我不赞赏,但能理解。


40诗词是个人生命意识、体验的部分与载体。你从中能绰约看见你的所来,你的所往。这才是读诗真正深具意味之所在,即反省或者共享世间独一无二的生命。

我于弟子不太讲诗词的技巧,——并不是技巧不重要。而是富有哲思的对诗词对世界的理解并纯粹的技巧要紧得多。所以我常说我只教哲学,技巧规则就留给其他人去教,或者自学吧。

41我写诗有些特别的习惯,譬如很喜欢留意特别的组合或者词组,然后将他们组成一首诗。比如把谢朓的一句“赵服丽有辉”抻成:

题旧照

春日妆成丽有辉,天边除月几人窥。十年留忆墙框上。晚径蛩声默默归。

又把王融的一句“方驾玉山阿”抻成:

云雾山

轻车飞掠玉山阿,前径葳蕤鸟乱歌。却是何人携子手,苍茫凝睇掩云罗。


42读诗留意名句固然有道理。但我近年越发发现,有些看似普通的句子其实往往有着别样的风味,适合别有阅历和肝肠的人读。比如元稹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的前两句很著名。后两句少有人提,然而仔细回味,却是非常朴实而且深沉的内心独白。又司空图的这句:十年深隐地,一雨太平心。可谓是身在江湖、心怀天下的绝好注脚。这些句子第一眼都不惊艳,但细细回味,都让人印象深刻。


43这些年网络诗词论坛声势大不如前,新手弊不自知,老手往往隐遁。常有人问,老师您觉得应该怎么学诗呢?我往往会说,你不妨去一些不错的论坛看看,我的推荐里总是有芸香社论坛,虽然有时我也去那里,但并不是因为相熟才说好话,而是因为芸香社确实已经成为作者群实力超卓、氛围超好的论坛。而其他一些论坛要不回帖者水平参差不齐,要不过于热闹,近于市场。有趣的是,我推荐之后,很多人并不会去,他们要不说,我去了万一别人不理我呢?要不说,您水平高给我看看就行,何必去论坛呢?鉴于这样的回复,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谈诗。因为在我看来是持久有效的建议,在别人看来却毫无用处。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诗友,最后真的去了,喜欢上哪里,甚至说,后悔没有早一点离开天涯的勇气。我对她说:现在也不晚。当你置身一个好的论坛时,你会看到林立的各具特色的作者,你可吸取众长,而不是天天把时间浪费在回复水贴之上。积习,如果不警惕,将腐蚀我们的人生。学诗者必须警惕这一点。所以我们要选择朋友,也要选择论坛。


44写诗要警惕自身的过度复制和繁殖。2014年下半年我有些彷徨,就在于旧的题材我觉得没什么可写,新的路子又没有找到。两年后,我又有些新的感觉,我可以源源不断地写,但似乎开拓性仍然不足,很多手法和题材都在重复自己。这样的现象我想并不仅限于我一人。但我想我必须警惕。古人晚年喜欢删诗,我想删去过多同质化的作品应该是一个考量。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