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一莲瑞德学堂缘起

一莲瑞德 2017-04-15

一莲瑞德学堂缘起


至深的教育情结

至今还记得我三四岁的情形:趴在窗台上听父亲讲课,一边走路一边在空中画“毛主席万岁”,跟着父亲学写字和算术,和小伙伴们在学校大院里尽情奔跑……自幼在校园里长大的我,享受到这些“特权”,也埋下了对教育的深深情结。


我小学三年级时,二十七岁的父亲任职于某中心学校(含小学和初中)校长。父亲将他开明的思想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带到了校长舞台。一次老师会议,我又混进去听(儿时的我很安静,从不捣乱,因此享有更多“特权”),只记得父亲一句看似简单却影响了我终生的话语:“只要对孩子好,都可以大胆尝试!”会议之后,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比如,语文课最后十分钟,老师给我们讲《汤姆索亚历险记》(盲讲,老师无书),在七十年代末中国西部的那个小镇,我们竟然能享受到世界文化大餐,惊喜自不必说了。一个显著变化是,我们都喜欢上语文课,都盼着上语文课!又如,算术课上,我竟然当上了小老师,老师经常讲一会儿课就把我叫上讲台:”红梅(乳名)上来给大家讲!”于是还不够讲台高的我就站在木凳子上讲课了。多年之后我感悟到,我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就得益于语文课上的故事盲讲,我的胆量、口才和自信就是在算术课上打下了基础。多年之后我不断地问自己: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为什么教育还止步不前?现在有多少课堂斗胆拿出十分钟给学生讲故事?四十五分钟恨不得塞得满满的,还嫌不够,课后还得加班加点补课。老师教得团团转,身心疲惫;学生学得头晕晕,无精打采。中国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每逢寒暑假,父亲就将我们三个孩子统统“发配”到他的乡下老家。于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着这样深刻的情景:喂养四条刚出生的小狗,训练他们跳跃、钻洞、赶田地里的麻雀,等他们长大了就抹着眼泪送给别人;到荷塘边用树枝钓鱼,雷雨来了,抓一片荷叶顶在头上;分两个组玩“打仗”游戏,漫山遍野地奔跑,累了饿了渴了就摘树上的桃子、苹果和梨,在衣服上擦两下就往嘴里塞;爬梨树、桃树、苹果树,还爬竹林,摔倒了腿上沾满厚厚的竹壳毛,慌乱之中用泥沙擦掉;春节前帮父亲折对联纸,待父亲写好后,抱着一叠叠对联送到村子里家家户户;除夕之夜表演我们三个孩子自己排练的节目,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疯狂的寒暑假之后,我们的读书兴致更加高涨。多年之后我感悟到,我的体质和飞跑能力就是“钓鱼”、“打仗”和“爬树”锻炼出来的,我的求知欲就是在大自然的奔跑当中变得越来越旺盛的,我的爱心和感恩就是在喂养训练小狗,以及一次又一次为乡亲们送对联和白糖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加深的。多年之后我一遍一遍问自己:在玩耍和大自然中学习,如此自在,如此快乐,为什么现在众多孩子被剥夺了玩耍和在大自然中探索的权利?为什么现在众多孩子不但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反而感到忧伤、烦躁,甚至压抑?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问题?


小学毕业前我向父亲提出,去报考建设高中(父亲老家历史悠久的高中),而不是被保送上本校初中。我的理由是,一是避免大家说闲话,说我借校长父亲获得保送资格(其实我的成绩不是年级第一就是第二,根本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二是因为建设高中有一大批文革期间下放到该校的大学老教授,当年我们是首届初中生(这是我选择的真正原因)。开明的父亲见我理由充分,就忍痛放行(11岁的我即将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初中生接受大学教授的教诲,这是什么概念?那些大学教授在我的眼里不是凡人,而是“神”,源自于他们不仅教授课业,还用他们丰富的知识涵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我深受熏陶,因为地理老师那句:“你若能拿到满分,我书架上的书你可以自由阅读(我一直“仰望着”地理老师的书籍)。”这一招果然厉害,以至于那阵子我天天跑到学校旁边蜜蜂飞舞的金灿灿油菜地里读书,而且还梦想着做中国第一个女徐霞客。瘦高的历史老师更加“温情”,为了他那句:“你若能连续两次拿满分,我做最拿手的毛豆米烧肉给你吃!”于是我走路睡觉都在咿咿呀呀地背书,最终我拿到了地理老师的书籍,还吃到了毛豆米烧肉!多年之后我感悟到,他们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引导我的人生之路!他们就是我人生的导师。多年之后我做梦都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品格修炼和人生引导的少儿时代却没有导师(到了大学才遇到教授,思维习性等已经基本固化了)?为什么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还在延续?


高中的我们传承了百年名校的校风。办报刊、导演剧目、收获柚子……忙得不亦乐乎。记得我导演的是幽默剧《镇长先生》,拉了不少同学演出,居然引起不小的轰动。数学老师是我们的偶像,她用诗词描述数学公理,还在数学课上讲述《读者》里发人深省的文章。更难得的是,她的打扮时尚优雅,是我们全班的倾慕对象,于是我们这个文科班自动发出了一个口号:“我们爱数学!”高考前夕,有的同学踢足球,有的同学去河边放风筝,我则忙里偷闲收听江嘉良和瓦尔德内尔的乒乓球赛。填高考志愿,我没有“子从父业”报考师范院校,理由是:真正的好老师需要社会的历练。我也没有填报任何一所本省大学求得在父母身边的安逸舒适,而是告诉父母:“我一直都梦想着走出秦岭山脉,去看大海!”当年那个十七岁的女孩,就是抱着这样的梦想到了北京。多年之后我感悟到,我的幽默细胞就是那出戏挖掘出来的,我的高效率就是听球赛锻炼出来的,我对女性的定位就是可爱可敬的数学老师熏陶出来的!多年之后我在日记里一次又一次叹息:什么时候中国教育的导向转到“育人”而不是成绩和升学率上?


大二快结束时,学校新兴专业——国际贸易在全校大二学生中选拔,17人通过考试和面试,我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两年内要完成该专业所有课程的学习,可想而知,我的大学四年是多么忙碌和充实。海外归来教我们英文的李教授,具有“铁娘子”风范,要求我们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晨读英文,寒假还要集训。我这个瞌睡虫经常赖床,好几次被她从被窝里赶起来,迷迷糊糊地跑到教室。没有时间睡懒觉,没有时间逛街,更没有时间进入当年开始流行的校园“恋爱大军”。李教授上课下课都说英文,还“逼”我们说,吃饭也说,宿舍里也说,不说就用板尺“伺候”,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这些五湖四海的口音渐渐消失,变得统一和协调多了!李教授还“别有用心”地安排Mr. Murmur做我的同桌,上课时任凭Mr. Murmur嘀嘀咕咕,我始终“岿然不动”。一天,李教授的经典名言诞生了:“哪怕现在电闪雷鸣、山洪暴发,你们都跑了,只有李红莲还会稳坐在这里听我讲课!”这是对我定力的最精彩描述。李教授对我学术和人生方面的影响都很大。她让我第一次领会到英文是用来交流的;她让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运用这些优势可以无往不胜;她让我懂得要想赢得更多的机会,需要提前做更多的付出和投入。多年之后我感悟到,现在不少大学生盲目地围绕着考试、出国留学旋转着,他们有没有让自己躁动的心稍稍平静,去观察、思考和感悟为人、做学问、成事业之道?“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学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论教育》),他们留下来的将是什么呢?


孩子成长的教育实践

当我怀上第一个孩子时就开始“胡思乱想”,既然要带他(她)来到这个世界,首先要让她拥有健康的身心,然后有智慧的头脑,如果能快乐地成长、开心地生活就更好了!看着一群群脸上无光的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功课做到半夜,没有充足睡眠也没有足够玩耍时间,我发愿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变成这副摸样;望着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上一张张焦虑灰暗的成人面孔,我发愿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这么悲观、消极地去生活。


1994年的中国几乎找不到系统的胎教早教方面的书籍,在改革开放城市广州亦如此。我利用做国际贸易的机会,请朋友们从美国和香港带来相关书籍,啃完后变成自己的“宝藏”。胎教时用得较多的是保持良好心态、听音乐、读书和情境描述,早教用得较多的是音乐、情境描述、卡片游戏、沿途猜字、编故事、发现大自然和自由玩耍(在我的《依阳小记》里有描述)。我的深刻体会是,胎教和早教并不是仅仅给予孩子智慧熏陶,更重要的是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母子彼此都身心愉悦,性情得到修炼,行为习惯得以调整。可惜现在的早教过于商业化,过于依赖技巧和外力,变成与父母不相干的产品流水线了。在第一个孩子两岁时,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我觉得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还是教育。”但当时的我站在商业的舞台,充满激情,光芒照人,不可能静下来从事教育。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我并没有太多时间陪她,但我非常关注她的变化,并且善于找出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我可以适时调整她的身心状态,让她“根深干直”。她自幼就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候我们也“无法抵挡”,跟她一起快活地在书堆里寻找结果。她总是笑眯眯的,爬了栏杆又爬树,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她观察能力颇强,一只蚂蚁搬虫子,她能看半天,然后编故事给我们听。在她四岁开始独自“无人陪伴”乘飞机旅行后,我几乎不管她了,变成了“懒妈妈”。她精力充沛,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我只需要问她“今天开心吗?”或者“又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了?”就足够了。孩子小学三年级,当班主任郑重提出让孩子跳两级时,我们以“想要两年玩耍时间”为由谢绝了好意,但借此机会对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做了深入了解和探讨,发现“大量重复灌输和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将本来充满求知欲和活力的小学生们击垮了。孩子进入中学后,当学校教育和我的教育方式发生冲突时,我总是先告诉孩子这很正常,然后告诉她,我们一起去争取和调整,结果我们总能获胜。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好几次笑着对家人说,原来我从未脱离过教育这个行业!


香港的人生大转折

在香港工作的三年多时间,是我人生的大转折;在维多利亚港湾仔居住的日日夜夜,是我对人生思考最为彻底的岁月。


我所在的公司是典型的“小联合国”,来自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同仁们以英文为主要交流方式,辅以粤语。在宽敞明亮的全玻璃幕墙办公室,我每天抬头就看见美丽的维多利亚港,低头就联系世界各地运营商。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见识了政商界、文化演艺界的高端人物。从他们的谈吐及背后的故事中,我在思考,他们真正开心吗?他们的家庭幸福吗?金钱和权到底能带来什么?一位身家几个亿的老板,他在最艰难时候,公司所有人都离他而去,他自己跑到泰国做了40天和尚,公司发展后,他却很少吃大餐,几乎顿顿快餐。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老板,见到公司的office lady也会微笑着点头问好。一位商界风云人物,回答记者提问时声如洪钟、谦和有礼,气场强大。我问一位依靠“透析”度日的亿万富翁:“为什么不可以换肾?”他为我的直率和真诚而笑:“医生给了我漫长的通知书,我的身体不同意换肾。”停了片刻,他接着说:“如果我可以换肾,我什么都不要。”我默然。我在思考“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财富到底是什么?”他们告诉我答案,那就是身心健康、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工作之余,我照例是闲不住的,我想多了解香港,就申请做了两份义工,一份是康乐署的(相当于文化厅),一份是敬老院的。于是,我有幸观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演出,美不胜收。当时我就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能感受这么美好的文化艺术,美的种子早早埋下,那么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该多么快乐啊!我陪伴敬老院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时,知道当过纺织工人的她培育出五位大学生,而且孝顺的孩子们还特地为她请了菲佣。问她为什么还来敬老院,她说:“时间一长,我跟菲佣也没话可说了,孩子们每个月能回来一两次就算好了,我也知道他们很忙。我很孤独,在这里,有跟我差不多的人一起生活,还有你们这些姑娘们陪我们聊天。”当天晚上,我给我父母电话:“你们想去哪里玩?现在就去吧!”尽孝要趁早!


周末,我时常参加基督教的活动和家庭聚会,聆听“爱”、“善”与“美”的言语,感受兄弟姐们般的情谊,体会普通香港人的生活和情感。我也去天主教教堂,在门口净手完毕,迈入教堂大门的那一瞬间,我的心灵也得到净化;当大家彼此含笑致礼悄然坐下时,我的心变得宁静而温暖;当祈祷声起,我与大家一样,发自内心地为世界每个角落祝福。我并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教徒,也不是佛教徒,但这些教义共同的东西“爱”和“善”无时不在感染着我。


有时候,我也会背起行囊到离岛(香港岛以外的其它岛屿)去享受蓝天白云、海风海浪。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拥挤的人群,更没有喧闹,一个人看南丫岛倦鸟归巢,观赤柱船儿入港。一个周末,我照例沿着维多利亚港跑步到会展中心,眼看着风越来越大,雨点也下来了,就准备跑回住处,突然发现一位长者在钓鱼!我好奇地蹲下来观察了一会儿,忍不住问:“这么大的风浪,能钓到鱼吗?”长者依然望着江面,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有一种鱼,在风浪大的时候最容易钓。”

一颗入世的心,如果可以经常出世修炼,心胸越来越敞亮,境界越来越高,为众人所不能及。


世人所求的到底是什么?我所求的到底是什么?三年多朝夕与海相伴的日子,让我真切感受到海的壮阔和神秘,那首《大海啊故乡》时常回荡在耳边。倦鸟归巢、船儿入港,我终于明白了,我也要回归,我也要回到内心真正渴望的那片土地,搭建自己梦中的家园。大道至简,回归生命的本源!


教育之路初步展开

要回归就意味着放弃。就像1993年和2000年放弃申请去加拿大一样,2003年我同时放弃了留香港(去香港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拿到了香港临时身份证)和去美国的机会,这对很多人来说不可思议。但我的想法很简单,“父母在,不远游”,出国意味着父母少了一个女儿(现在众多移民族正面临着这样的煎熬),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对人生的不断感悟,让我的心中早已产生了“地球村”的概念,我的愿望是做一个植根于中国,周游世界各地的国际自由人。

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呢?一个夏日深夜,借着月光和星辰,听着虫鸣,乘着凉风,我的心灵探索之路一步一步展开。最后的结果跟1997年日记里的那句话不谋而合,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教育!


回到广州,我就开始搭建教育之路,创办了一种独特的教育咨询模式——家庭教育全方案。该模式特点之一,先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及亲子关系,然后再改变孩子的教育状况,从而达到教育的根本改变,让家长和孩子获益终生。特点之二,通过家庭教育全方案,改变的不仅是孩子的教育,还带动了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婆媳关系等家庭各个关系的转变,从而让每个家庭成员在更和谐的关系上达到更理想的家庭生活状态,避免了普通咨询和培训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及“课中心潮澎湃,课后无从下手”的弊端。


2003年,我的台湾朋友们将《弟子规》等经典文化引入到企业管理中。一走进他们公司,员工脸上真诚的微笑和彬彬有礼的言行感染着我,公司没有条条框框、林林总总的制度约束,员工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的工作,并欢喜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本《弟子规》,短短1080个字,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我的震动不言而喻。恰巧此时,附近小区热心人开了传统文化私塾,主修《弟子规》,我把8岁的大女儿送过去了。借此机缘,我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国经典文化,听蔡礼旭老师的课,观看净空法师的弘法宣讲视频。这期间,我还有缘通过一位朋友接触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并兴致勃勃地研习这门在中国大陆刚刚兴起的西方心理学。自然而然地,我将中国经典文化思想和西方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咨询实践。


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位陌生女士的电话,说她几近崩溃,想过要跳楼自杀,听一位朋友说我一定能帮到她,所以给我电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立即与这位女士约见。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在一个安静的茶室里,我静静地听她述说她自己的种种遭遇。她一边说,我一边分析。等她说完,我已经将种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同时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末了,我微笑着告诉她:“请相信我,我一定能帮到你!”望着她迷茫而又渴求的眼睛,我接着说:“但我有一个要求,也只有一个要求,从今天起,你就做一个‘乖孩子’,完全按照我引导的去做。可以吗?”也许是她花了几十万听各种讲座都没有得到解脱,也许是被我的耐心倾听和善意言行所感染,她点头同意了。于是,我对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带着她做发型,为她挑选衣物和书籍,从外到内提升形象,建立自信。每天要给先生发什么信息,给家婆说什么话,给孩子什么样的拥抱和话语,于细节处一一引导,就像一个家长牵着学步孩子的手。第二十天,这位女士一接通我的电话就语无伦次地问:“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先生居然请我今天晚上在白天鹅大酒店晚餐!”Surprise!我原来设想3-6个月实现根本转变,没想到这么快!我想一定是她很听话,完全照做,没有打一点儿折扣,真是了不起的女性!原来,她先生感受到了她明显的变化,无论外表还是气质都不同于以往,而且也感受到了家庭关系及孩子教育的显著改变。她先生突然想明白了,原来还是同甘共苦的妻子可陪伴他到老!这位女士后来多次对我说:“李老师,你不仅救了我的命,还救了我全家!”她还十分诚恳地问:“你那里需要人手吗?我去帮忙,但不要薪水,跟你在一起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以后每年她都会给我电话和信息,告诉我她和先生的关系比以前更好,儿子也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一点儿不用家人操心。这位女士的收获如此巨大,我的收获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能帮到他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是无以伦比的。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我,咨询如何做人生规划,包括找怎样的男友做人生伴侣。我非常细致地为她做了分析,她很认真地照做。几年后我在合肥收到她的信息,她跟我分享她刚出世的宝贝照片和家庭的幸福。我做教育咨询的同时,应客人的要求,围绕着职业规划、恋爱婚姻、营销策划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也展开了(以往坚实的商业运作和管理经验也派上用场了)。做教育咨询的这三年,是梦想照到现实的日子,伴随着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我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真正的教育之路。


2006年,我随先生移居到合肥。我一直向往在宁静的中小城市生活,最终选择了先生老家。为了解合肥和延续教育梦想,面对各种各样相当强大的商业诱惑,我选择进了高校,也完成了当年父亲和我的共同心愿,历经社会磨练之后当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我将一股清新之风带进这所高校,包括务实、高效和以人为本等。利用做高校管理的平台,我大胆创新,将实践课堂和人生课堂带进校园,将经典文化艺术带进校园,并开启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一切都围绕一个目标: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综合素养高的人。一位曾做过校务助理的学生毕业之后发来短信:“李老师,您给了我们大学四年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您知道吗?您教给我们的每句话我都认真记录下来了,现在工作中真正用上了,让我走得比别人都快……”本来设想继续做高校管理和教学,以此完成自己的教育梦想,后因为家庭新增计划,高校工作一年之后,我又一次放弃“辉煌的事业”,回到了家。


我和先生都特别喜欢孩子。为了迎接新宝贝的诞生,我决定做全职妈妈,专心育儿,全程体验孩子的成长点滴。从孕育到孩子三岁,四年下来,我的全职妈妈学业也完成了。这非同一般的经历,让我从成人、大学生、中学生,一步一步回到婴幼儿的教育状态,为以后教育之路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梦想之花全面开放

我非常幸运,从大学毕业那年起,就没有找过工作,都是工作来找我,所以我非常感恩,也非常乐意去帮助他人。同时我在思考:我何德之有?得到这么多人的鼓励和提携。如果还有点值得自豪的东西,那就是,我有意无意中树立起了个人品牌形象——诚信、大爱、乐观、责任、担当、干练,也就是所谓的“德才兼备”吧。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与在香港的感悟一致,品格修养和综合素质,而与我当年考多少分和上什么大学没有必然联系。


最小的孩子哈哈快三岁了,因照顾入读不同学校的两个女儿而无分身之术,我将哈哈暂时送到某幼儿园(我特地考察了合肥好几个高端幼儿园,该幼儿园的理念跟我的共同点最多),相对其它幼儿园来说,该幼儿园确实有不少亮点,如,园长的理念比较开放,老师的素质也比较高。哈哈是当年入园孩子中最小的,老师三番五次劝我送哈哈到托班,担心不到三岁的哈哈跟小班孩子在一起自卑。我笑曰:“在哈哈的字典里就没有‘自卑’两个字,放心!”哈哈就这样被我推进了小班。入园不久,“开心果哈哈”的美称就传遍了幼儿园,哈哈在幼儿园跟在家里一样,喜欢问问题,也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语言很童真、很有趣(这就是真孩子),跟其他孩子很不一样,带给老师们和小朋友们很多欢乐。每次去接他,不少家长追着我问:“你是哈哈妈妈吧?”也追着哈哈爸爸问:“你是哈哈爸爸吗?”我们因为哈哈而“出名”了,一度不好意思回应(低调惯了),牵着哈哈的小手就逃跑!哈哈天生就笑眯眯的,要不怎么叫哈哈呢?可是,哈哈入园一两个月后经常在车上跟我“谈判”:“妈妈,我还是不去幼儿园吧?”我知道孩子到了陌生环境有一个适应期,期间会有反复,于是安慰他:“你跟三熙不是好朋友吗?三熙每天都想跟你玩呢。”一天,哈哈在车上哭了,怎么也不愿意去幼儿园,他可怜巴巴地说:“妈妈,你到哪儿我就到哪儿,我乖乖的,不会打扰你工作的。”到了园里,我立即找主班老师问缘由,主班老师也着急,她们三个老师都在找原因,但还是弄不清楚。我直奔主题:“哈哈吃饭慢,当时老师有没有说什么话?”其中一位老师恍然大悟道:“我开玩笑说‘如果你吃得慢,老师就不喜欢你了!’”这就是症结所在!我教给这位老师一招:“今天早餐时,特别对哈哈说‘你今天吃饭有很大进步,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好喜欢你!’”当天下午我去接哈哈时,哈哈又恢复笑眯眯的样子了!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玩笑,他把成人的话都当真,如果老师不喜欢他,他当然很伤心不想去幼儿园了。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但有多少位家长能像我这么细心把握孩子状态,并且找到根源解决问题呢?所以,孩子既受损,日日损,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是“真孩子”了。


让我惊讶的是,第二学期送哈哈去幼儿园,哈哈还是会哭!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原来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毕竟跟传统幼儿园不一样,哈哈一直是在大自然中放养长大的,是在不断探索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中成长的,如何能适应幼儿园高高围栏里拥挤的人群和狭小的空间呢?如何能适应各种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呢?孩子没有任何错,是我这个做妈妈的错了。


2012年7月,两个女儿都在同一所高中就读了,我终于可以分身有术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让哈哈回归。刚巧,几位认同经典教育的家长也把孩子送来,9月我们开始了以经典教育为主的教育探索。两个月之后,孩子们的显著变化让家长们很惊讶,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要送孩子来。我本来想着带几个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写两本书(已经写了两万多字了),这样的日子既圆了教育梦,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但面对家长们渴望的眼神和一次又一次的询问,我开始慎重考虑了。


如果我要做教育,就要办独特的教育。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做真正的、纯粹的教育,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在这个教育体系里,将实践几十年来我对教育的所有梦想。这个想法得到先生的肯定和支持后,我马上行动,幸运地找到一个场所,装修、配备、打扮,一个简洁而温馨的“大家庭”展现出来了。


大家庭的名字?我习惯从中西方文化角度思考问题。一天,望着窗外的雪花,瑞雪兆丰年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人最有价值的不就是品德修养吗?“瑞德”正好代表了中文“瑞泽德行”之意,即丰富和滋养品格性情,修养行为习惯。英文的wisdom正好与我的“启迪智慧、培养能力”之教育理念相符(而不是灌输知识),freedom则意味着古今中外学术兼容并蓄、思维无限、探索无界,这也正好代表了我的教育理念。取freedom英文读音谓之“瑞德”,后网上查到有一名字相似之教育机构,为示区别,加上我的笔名“一莲”,“一莲”有一心一意、高洁不染之意,与我之所想“专注于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而不受任何干扰”一致,是谓之“一莲瑞德学堂”。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