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钓鱼文化

旅外钓鱼记 2017-04-30
凡是接受过教育的人,对“文化”都会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文化中又划分出诸多专属性文化,例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钓鱼文化等等,钓鱼是贴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具有怡情的性质,亦可称作钓鱼文化。
现今的世人,大都知晓钓鱼二字的含义。这种认知,就是源于钓鱼文化。可以断言,在第一枚鱼钩没有问世前,就没有钓鱼活动,也就不会有钓鱼文化,更不会有人明白钓鱼这一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小到一枚鱼钩,大到整个钓鱼活动,都涵盖了钓鱼文化。从骨制鱼钩到今天的高碳鱼钩,就是钓鱼文化发展的过程,每一项钓鱼工具的发明创新,都离不开钓鱼文化的积淀。简言之,钓鱼活动催生了钓鱼文化,钓鱼文化铸就了钓鱼文明。
有位学者说:“文化”,即是“人化”。若按此推论,凡是和钓鱼有关的一切活动和事物,都属于钓鱼文化的范畴。有了人类,才会产生文化。文化是由人创造的,自然会有优劣之分,钓鱼文化中有精华,必然也会有糟粕,关键是要正确甄别出哪些对整体人类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般认为,用文字、笔墨表达出来的钓鱼活动、事件、心情、感悟,并得以传承下来的高雅文化才可以称之为钓鱼文化。例如,与钓鱼有关的诗词歌赋、典故,鱼拓、书画等。实际上,这些只是钓鱼文化的一个方面,凡是和钓鱼有关联的事物都含有钓鱼文化的性质。例如:渔具、钓鱼设备、小药、鱼饵的研发;各类收费钓场的开发;如何钓多、钓大、钓刺激的探索;不断出现的钓鱼形式和方法;了解天气、季节、水温对鱼的影响;研究鱼的种类、成长、觅食情况;钓鱼的常识、谚语、技术、技巧等,均属钓鱼文化的范畴。甚至用大钩粗线锚鱼、用小钩细线钓鱼苗,也是一种钓鱼文化,如此等等。
虽说与钓鱼有关的一切活动和事物都可称为钓鱼文化,但由于其中存在着优与劣、好与坏之分,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提高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珍视鱼类、珍爱自然,不钓稀有鱼种、不钓幼鱼、不钓怀籽鱼、钓到不需要的鱼及时放生,遵规守序、没有功利性钓鱼,就是好的钓鱼文化;反之就是不好的。好的要弘扬,不好的要摒弃,有害的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简单地说,每一位在水边手握钓竿静心守望的钓鱼人,就是钓鱼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人钓鱼文化含量的高低与优劣,不在于年龄和学识,而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和修养。钓鱼文化于无形中已经渗透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反映在我们垂钓的全部过程中,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出一个人的钓鱼文化素质。钓鱼营造的是一份快乐,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这是绝大多数钓鱼人的共识。这种共识就真实地反映出钓鱼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钓鱼文化遍布在水边的各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位钓鱼人身上,休闲与功利、文明与低俗、始终在不停地博弈,正负能量无时无刻不在传递、感染每一位钓鱼人。
只要我们选择了钓鱼,自然也就传承了中国钓鱼文化,中国钓鱼文化在民间——就在钓鱼人心中。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