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2017年“45万亿”基建投资来了,我们赚钱的机会也到了!

股银财富 2017-03-20

股银财富 — 股票操盘手都关注的微信号!


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相信最近很多关心财经新闻的人都听说过“45万亿”这个热词。


这是某家在这了无生气股市里实在愁得没事干,学无良媒体搞出的标题党,弄得人心惶惶。


这个套路很简单:



厉害了我的哥!这是央行又一次“打左灯向右转”,要逆天再来10次四万亿后遗症的节奏吗?


于是不明真相群众纷纷转发……生怕自己身边的亲友不知道中国又出了这么大的新闻……


呵呵达,我又闻到了我最鄙视的黄生式的唯恐天下不乱的阴谋论味道。


真实情况是:



所以所谓的“45万亿”根本算不上什么轰动性的大新闻。


话说如今全球老大美国的GDP是17万亿美元左右,老二中国是10万亿美元多一点,换算成人民币就是60多万亿,2016年的最终数据肯定会超过70万亿,老三日本根据汇率变化,GDP在4-5万多亿美元之间波动。随后的老4一直到老12,也就是4大老牌欧洲列强+金砖国家+中国移民最爱的澳加,GDP都在1-3万亿美元之间。这就是主宰全球命运的十二个黄金圣斗士!


而中国M2的最新数据是2017年1月末M2余额157.59万亿元。对照70多万亿人民币的GDP,中国的M2/GDP之比依然超过200%,远远地把美国甩在身后。


 这意味着中国实际上是全球货币放水最严重,靠投资拉动经济最厉害的国家。


 普通人只知道一个包子2元,一个月薪水5000,一套房子100万,但到“亿级”的金钱概念就头晕了,到“万亿级”的金钱概念就不知所云了。但如果你心中熟悉了这些基础数据,再看无良券商炮制出的“45万亿”新闻,就不会感到那么惊讶了。


 对于2009年以来,出口逐渐退位,消费增速有限,常年靠房地产和铁公鸡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中国来说,对照150多万亿的M2和70多万亿的GDP,4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真是一件不可理喻的捅破天的奇葩怪事吗?


之所以这样的新闻能刷遍朋友圈,归根到底在于财经话题天然的专业知识门槛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跨越不了的,于是只能以讹传讹。


我只想对大家说:“最后决定成败的往往不是你的努力程度,因为努力并不稀缺,而是你的选择,因为做出智慧选择的能力很稀缺。最难提高的正是见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成为具有智慧的人。但如果有过一些基础财经常识训练的话,你就不会被这样的无良新闻牵着鼻子走了。”


所以上面这些财经ABC数据,真正的理财爱好者应该能张口就来。如果你从没听说过这些数据,那你距离理财达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跟紧我们脚步了哦


但,我不对“45亿”感到奇怪并不代表我认同这45万亿的基建投资。


从本质上说,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而投资实际上是为了刺激今后更多消费的铺垫工作—— 类似于床戏中的“前戏”,为了消费这个“高潮”做准备。这就像投资开便利店是为了今后开门做生意,周边居民都来买东西,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生意才成立。


    


如果在鸟不拉稀的新区里建了N多便利店,钢筋水泥玻璃用掉一大把,一段时间内也刺激了这些行业的需求,农民工也有了饭碗,但如果这地方以后没有真正的居民来居住,或居民消费力不足,那这家便利店早晚要关门歇业。现在砸下去的投资早晚要打水漂。所以眼下热火朝天的投资实际上是无效投资,无非是在人为堆积经济泡沫罢了。


    


这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日本就一再上演,把笔直宽敞平整的高速公路修到镇子上甚至村子口,当地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口和汽车能支撑这些高速公路,这样的投资就注定是昙花一现的无效投资。


以前,我说我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第一个理由是依靠过去30多年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天中国已建起了全球最大最便捷最高效的统一国内市场。现在我又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个世界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掌握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的辩证思维方式,才能站在更高的思维高度看清这个世界。


 所以在今天中国已经建起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令美国人和欧洲人都羡慕不已的高铁网络,中国各大一二线城市的港口码头、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公路、桥梁、隧道、展览馆、体育场、大剧院、商场几乎都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设施水平,进一步把社会资源集中投资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是否真有必要呢?


    


答案是因城而异。


中国各大城市中,投资依存度最低的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和北京,其中深圳的依存度低到只有20%,这意味着这四座一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并不主要依靠在铁公鸡上砸钱。但事实上,深圳是中国目前集中度最高的工地,到处都在盖大楼通地铁造公园,为什么反而深圳的投资依存度最低呢?


说明深圳这座城市的经济最有活力,最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于此,这里的老百姓最有钱,消费能力最强,所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也最高。哪怕满城都是工地,也依然没有太多泡沫。不过这2年,一堆香港人跑去深圳炒房,这事就变质了,泡沫也就来了。


上海也一样。


我在上海成长的岁月,恰巧目睹了上海在过去20多年中持续不断成为一个大工地的过程,只不过这些年市中心大多已完成了现代化改造,工地主要移到了郊区。上海已有15条地铁,但正在建造或已经规划的地铁至少还有15条。你说上海未来真需要30条地铁那么多吗?地底下不得都挖空了吗?


但在我看来30条地铁不但不多,还不够!


看看东京恐怖的地铁网络你就知道了。


 


未来上海的城市体量一定会超越现在的东京。


一线城市就是因为这里的所有资源都最集中,当资源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人满为患,结果城市体量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堵,所以生活在一线城市最大的成本是往返城市各个角落的时间成本!


为什么市中心的房价一定比城东或城西的房价更贵?就是因为住在这里的人到达城市各个角落的时间成本最低,或者说他获取这座城市最优质资源的时间成本最低。


所谓的高房价实际上是你用钱来换取时间。


对富人来说,赚钱能力强,时间很值钱,所以更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买市中心的房子来节省自己的交通时间。


对穷人来说,赚钱能力弱,时间不值钱,所以更愿意花更高的通勤时间,每天在地铁上挤1-2个小时从荒凉的远郊平房进入市中心高大上的写字楼,晚上再回到脏乱差的“睡城”。


这都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最理性最合理的选择。


所以如果是一线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其实还应该多多益善。


二线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得看这座城市在中国人口总量已经见顶,结构走向老龄化的未来,究竟能吸引多少新移民,尤其是年轻新移民。


而一座城市能不能吸引新移民,归根到底不是看这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运动场有多漂亮,而是看这座城市的实际经济活力到底有多强。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看这座城市能不能让我学有所用,施展才华,赚到更多的钱。


可惜的是,这些年中国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都投向了最没有效率的人口输出型城市。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越是经济活力强大,出口和消费强劲的城市,就越不需要依靠性价比更低的投资来拉动经济。越是经济活力弱小,出口和消费乏力的城市,官员为了保住地方GDP和就业率,也就是为了保住官帽,不得不靠更多的投资拉动经济。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过去地方政府有两把刷子拉动经济,一是基建投资,二是房地产投资。可如今房地产投资肯定没戏,所有宝只能压在基建投资上,所以我预估2017年最后的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可能会大大超过62万亿。


而已经公布的23个省市中投资增速前三甲也正是经济活力最弱的老少边穷地区:冠军新疆、亚军西藏、季军贵州。


东拉西扯了这么多,最后给点干货吧。


楼市投资机会:


基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是很多人触不可及了(说了很多人也买不起),投资自然就放在了二线城市,这也是去年杭州、苏州、南京、合肥、武汉房价飙升的原因。而炒房资金为什么会看好这几个城市呢?因为这几个城市投资规模最大,经济最有活力,吸引外流人口最多。


把下边这个表给大家看看应该具备参考意义:


截止2016年底,新三板上市企业数百强城市(1-10名)



只是我建议大家买房,一定要买地铁口、附近设施完善、名牌小学的房子,如果房子挨着一个公园、或一条河、或一片海,哪就更完美了。


股市投资机会:


基建热潮来了,虽然泡沫很大,我也是忧心忡忡,但股市投资本身就是与泡沫共舞。这也是今年基础建设、水泥等股大涨的原因。


国内唯一一个专项投资基建工程的指数基金是2015年成立的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LOF基金(165525),历史就表现非常抢眼,过去1年回报率21.37%,成立1年半来回报率27.16%。同期回报率明显跑赢沪深300、中证500、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等所有市场主流指数。


而它持有的权重股你用脚趾想想也知道了: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件、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几乎清一色中字头大型国企。


这类股票想要暴涨难度很大,但在维稳当头的2017年,持有风险反而相对较小。毕竟刘主席的监管艺术已经展露无遗:指数不许暴跌,新股还要扩容。


说句实在话,刘主席的政治觉悟是前任肖主席达不到的。


当然,也可以说是肖主席生不逢时,刘主席看到了前车之鉴,自然驾轻就熟了。


这样的局面,按刘主席的意图,至少得持续到年底十九大换届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北京房价上涨了10年多,东四环从3000元上涨到了现在的6万元,在涨到3万元的时候,我觉得很疯狂了,可我不是神,所以并不知道这个舞曲何时结束。


如果你知道,就在文章下留言吧!让大家也感受下你神的预言!


- END -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