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期末除了复习之外,你还要注意什么

青春晨磬 2017-03-21

进入考试周,

学校里越发安静了。

现在的你可能是在埋头苦读,

或者是在兴奋地收拾行李准备踏上归途。

但是也别忘了,

年关将至更要注意安全呀


接下来晨磬君就为你带来“校园安全手册”

欢迎补充(*)



防火灾篇


预防火灾的措施

1.学生宿舍防火。在宿舍里,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等高功率电器;使用台灯、充电器、电脑等电器时,要注意发热部位的散热状况;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电器和电源开关;不在宿舍使用明火和焚烧物品等

2.教室、实验室、教研室的防火。在实验室、教研室实习或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使用完毕应认真进行清理,关闭电源、火源、气源、水源等,还应清除杂物和垃圾。尤其是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时,更要注意遵守防火安全规定。

3.融侨文体中心、学术报告厅、超市、食堂的防火。要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携带易燃易爆品,如汽油、酒精等;不吸烟或随地丢弃烟头等火种,保持安全通道畅通等。

4.山林、草坪的防火。严禁在山林、草坪吸烟或玩火,发现火苗要及时消除,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火灾案例选录

案例1:2003年某日,莫斯科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六号学生楼因电线短路失火,造成41名学生被烧身亡,100余人受伤。

案例2:2001年某日,四川大学一研究生宿舍因台灯使用时间过长引燃床单而发生火灾。

案例3:2007年某日,福建师大旗山校区某宿舍因私拉电线、使用高功电器而发生火灾。

案例4:2008年某日,福建师大旗山校区一实验室因学生操作不当、擅自离开实验室而发生火灾。


常见起火的应对方法

1.电路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开关,然后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湿毛毯等将火扑灭,切不可直接用水扑救;电视机着火应从侧面扑救,以防显像管爆裂伤人。

2.油锅起火:可直接盖上锅盖,使火焰窒息熄灭,切勿用水浇。

3.煤气、液化气灶着火:首先要关闭进气阀门,然后用湿布、湿围裙或湿毛毯压住火苗,并迅速移开气瓶、油瓶等易燃易爆物品。

4.衣服、丝织物及小家具着火:迅速将着火物品拿到室外或卫生间等处用水浇灭,切记不要在家中乱扑乱打,以免引燃其它可燃物。

5.固定家具着火:先用水补救,如火势得不到控制,则利用消火栓放水扑救,同时迅速移开家具旁的可燃物。

6.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着火:切勿用水浇,只能用灭火器、细沙、湿毛毯等扑救。

7.身上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千万不要奔跑。

8.电线冒火花:不可盲目接近,以防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关闭电源总开关或通知供电部门(我校的水电报修部门)断电后再进行扑救。

9.密闭房间内着火:扑救房间内火灾时不要急于开启门窗,以防新鲜空气进入后加大火势。



防盗窃篇


常见的盗窃方式

顺手牵羊、乘虚而入、窗外钓鱼、翻窗(攀爬)入室、撬门扭锁、用A的钥匙开A的锁、利用关系伺机盗窃。


盗窃案例选录

案例1:不法分子王某利用从火车上遇到回家度假学生杨某处套取的情况,到高校找到杨某同学龙某,声称是杨某最要好的“中学好友”,龙某深信不疑并热情地提供了食宿方便。第二天,该学生宿舍8个寝室一片狼藉,造成了一定损失。

案例2:学生张某,入学后以或配钥开锁、或乘虚而入、或顺手牵羊等手段,先后在同年级宿舍盗窃20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勒令退学。

案例3:某学生经常有意窃取同学银行卡密码,想方设法偷取同学银行卡作案。


防盗的基本方法

1.提高警惕不嫌烦,随手关窗锁好门。

2.遵守校规靠自觉,严禁留宿外来人。

3.及时发现可疑人,加强戒备抓现行。

4.成立学生执勤队,加强巡逻保安全。

5.管好钥匙和现金,有价证卡加密好。

6.正当渠道购车辆,有效票证保管好。

7.贵重物品善保管,随身带时不离眼。



防诈骗篇


常见诈骗手段

假冒身份、流窜作案;以次充好、恶意行骗;真实身份、虚假合同;编造谎言、骗取钱财;投其所好、引诱上钩;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骗取信任、寻机作案;借贷为名、骗钱为实;偷梁换柱、换取真钞;装扮学生、骗取财物。


诈骗案例选录

案例1:诈骗分子李某携带高级摄像机、持某电视台台长名片,到高校学生宿舍以招收节目主持人为由骗取报名费2000余元。

案例2:某小饭店老板张某,与学生交朋友,经常到学生宿舍玩耍,学生宿舍钱物丢失时,张某还经常主动自助一点。实则张某多次作案,盗窃学生大量现金、物品。

案例3:不法青年李某自称是厦门大学学生,在福州实习,钱包被偷了,向某校学生黄某借用银行卡用于汇款,再以银行人员下班为由先向黄某借500元,诈骗得逞。

案例4:不法分子装扮成学生模样进入某校教室自习,以手机没电为由,借用学生手机到教室外拨打电话,并把内装废旧物品的书包放在教室内以取得同学的信任,趁机携带手机溜走。


预防诈骗的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3.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4.服从学校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5.谨防手机木马病毒盗取网银账号密码。6.小心网购时有人冒充卖家骗钱。7.兼职“刷单”“点赞”赚钱不靠谱。8.警惕招生招聘陷阱。9.小心“扫一扫”陌生二维码。10.警惕冒充公检法部门的“调查”电话。11.医保卡异常需冻结是骗局。12.“幸运观众”中奖莫轻信。13.谨防代办信用卡、盗刷储蓄卡骗局。14.谨防网络游戏“代刷”藏木马。



防抢劫篇


应对抢劫者的主要措施

1.与作案人尽量纠缠,保命第一。

2.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

3.巧妙麻痹作案人员。

4.采取间接反抗措施。

5.注意观察并记下作案人特征。

6.及时报警。

7.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遇到抢劫时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呼救,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引起周围行人的注意。



防滋扰篇


大学生受到外部滋扰的常见形式

1.校外不法青少年在与少数大学生交往时,一旦发生矛盾或纠葛,便有目的地入校寻衅滋事、伺机报复等。

2.有的不法青年在游泳、沐浴、购物、看电影、参加舞会、观看比赛,甚至走路等偶尔场合,与大学生发生矛盾,进而酿成冲突。

3.有的不法青年,专门尾随女同学或有目的地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处侮辱、骚扰、调戏女生,甚至对女生动手动脚,给女生造成种种伤害。

4.青少年犯罪团伙邀约到校园内斗殴滋事,从而使围观或路过的大学生无端遭殃。

5.外来人员或某些法纪观念淡薄教职工子女争抢活动场地,从而引发矛盾冲突。

6.一些游手好闲青少年,把校园当作玩乐场所,在校园内游逛,或故意怪叫谩骂,吵吵嚷嚷;或有意扰乱秩序,以搅得鸡犬不宁为乐。行动起来旁若无人,不可一世,一副 “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作为学校的主人,大学生与这类人员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大。

7.有的不法青年,喜欢在师生休息的时候不停拨打电话进行滋扰,或者无聊地谈天说地,或者口吐污言秽语,以搅得别人不能休息为乐。

8.少数无赖之徒,千方百计打听异姓大学生姓名和联系方式,然后不停地对其写信息、打电话、发QQ和微信等,不是低级庸俗的谈情说爱和造谣中伤,就是莫名其妙地恐吓和威胁,甚至敲诈勒索,造成被害人在精神上非常痛苦。


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外部滋扰

1.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正确看待,慎重处置。

2.中分依靠组织和集体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外部滋扰行为。

3.注意策略,讲究效果,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

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他人和保护自己。



防性骚扰篇


性骚扰侵害的主要形式

1.暴力型性侵害。

2.胁迫型性侵害。

3.社交型性侵害。

4.诱惑型性侵害。

5.滋扰型性侵害。


容易遭受性骚扰侵害的时间和场所

1.夏天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季节。

2.夜晚是女大学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时间。

3.公共场所(如教室、礼堂、舞池、溜冰场、游泳地、车站、码头、影院、宿舍、实验室等)和僻静处所是女生容易遭受性侵害的地方。


摆脱异性纠缠的方法

1.态度要明朗。

2.遵守恋爱道德,讲究文明礼貌。

3.要正常相处,但要节制往来。

4.遇到困难,要依靠组织。

5.女生要自重自爱。


女性正当防卫“十字”

喊、撒、撕、抓、踢、变、认、咬、套、刺。



防交通事故篇


与大学生直接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

1.与行人(走)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2.与骑自行车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3.与驾驶机动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校园交通主要特点

1.路面窄,转弯抹角多,容易出事故。

2.流量不均衡,有的地段流量小,有的地段流量大。

3.时间上相对集中,上下课时间、开学以后、放假前夕,或遇大型集会、文体活动,是交通秩序最为复杂时期。

4.与校外交往多,而校内交通路线、路面状况并不全为校外驾驶员所熟悉,速度控制不好。

5.交通安全设施往往被人为忽略,专职交管人员缺乏。

6.大多数学生社会经验缺乏,道路交通规则所知甚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防范交通事故应注意的事项

1.自觉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熟悉道路交通信息、标识,遵守交通规则,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2.切莫错误地认为校内交通无事故,要树立交通安全观念,时时提高警惕。

3.熟悉校内路线地形,记住易出事故地段。

4.走路留神,见到各种车辆提前避让,防止那些认为“校内可以不讲交通规则”的驾驶人意外肇事。

5.骑车、驾车要慢速行驶,复杂地段要缓缓而行,必要时下车推行。

6.不骑行和不乘坐车况不良的车辆,拒乘“摩的”,骑自行车时尽量不带人,带人时,不得站乘。



国家安全篇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参加境外各种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下达任务。

3.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4.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  

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

1.义务。

(1)教育和防范、制止的义务。

(2)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的义务。

(3)及时报告的义务。

(4)如实提供情况和协助的义务。

(5)保守秘密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义务。

(7)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器等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2.权利。

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一旦受到侵害,享有者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和请求保护,情节恶劣者,可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检举、控告。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清事实,负责处理。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和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只有依法行使,才能受到保护,如果故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的,要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大学生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

3.要善于识别各种伪装。

4.要克服妄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

5.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网络安全篇


关于计算机方面大学生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禁止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3.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4.从事国际联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国际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和淫秽色情等信息。

5.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国际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利用计算机国际联网查阅、复制、制造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色情的信息。发现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应及时向有关主管机关报告。

6.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国际联网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7.国际联网用户应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计算机(国际联网)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3)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7)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8)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3.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1)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2)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4.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网络犯罪案件选录

案例1:2008年1月17日,驻榕某高校学生李某,在网上购买火车票时被骗2850元。

案例2:2008年1月21日,驻榕某高校学生吴某,在网上订购机票时被骗33720元。

案例3:2006年5月24日,天津市公安机关破获了李某开办“激情帝国”淫秽网站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判处网站创办者李某有期徒刑4年。



校园报警电话:

0591—83761110(保卫处)、

0591—83761119(保卫处)、

0591—22882110(荷塘派出所)、110


内容来源丨闽江学院保卫处

本期编辑丨微信运营部 何佳倩

投稿邮箱:mjubbsqq.com

微博:闽院旗山晨磬BBS闽江学院团委微博

闽院易班闽院校园之声广播台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