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吗旗下产品: 钓鱼吗

浅谈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特色及其借鉴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十几年来,台湾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将传统渔业转型为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包括运动休闲型、体验渔业型、生态游览型、渔乡美食型、教育文化型等五大类。台湾休闲渔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主要包括: 重视规划,加强财政支持,推动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凸显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富丽新渔村; 强化功能,打造魅力渔港,促进渔港功能多元化; 整合资源,形成独特风格,发展区域休闲渔业; 融入文化,开展体验活动,带动观光休闲渔业发展。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600 km,海洋资源丰富,但随着台湾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呈现减少、下降趋势,远洋渔业也日益面临公海捕捞配额日益萎缩等困境,台湾渔业近年来产能呈现稳中趋降、萎缩发展的态势。对此,台湾采取相应策略,鼓励发展海洋休闲游憩渔业,大力辅导沿海港口渔区兴办休闲渔业,发展海陆休闲中心。这种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帮助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促进了渔业多元化经营,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力的改革”。

一、台湾休闲渔业的兴起与发展

“休闲渔业”一词在台湾地区最早出现于20 世纪80 年代,而后迅速得到普遍认可,现已成为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休闲渔业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法、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二、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类型

休闲渔业有多样化的发展型态,台湾学者们将之分为运动休闲型、体验渔业型、生态游览型、渔乡美食型、教育文化型等五大类的活动型态。

(一)运动休闲型

主要包括 岸上的海洋观光活动。包括矶钓、堤钓、多功能渔港、海岸公园、渔人码头、海滩散步及潮间带岩池探险等。 海面上的活动。在邻近海域部分,包括海上游泳、浮潜、赏鲸、海钓、帆船、风浪板、冲浪、水上摩托车等活动; 在较远海域部分,则包括蓝色公路及游轮等。 海面下的活动。以水肺潜水及潜水艇活动为代表。

(二)体验渔业型

一般分为观光休闲采捕、渔业活动的参观及渔村生活体验等。) 观光休闲采捕,包括牵罟、石沪、堆捡拾螺、贝类等活动。 渔业活动的参观,包括参观渔捞作业、箱网养殖、定置网作业、鱼塭养殖和水产加工等。

(三)生态游览型

主要包括赏鲸豚、观渔火及海上蓝色公路等。台南县七股( 舄湖) 的生态之旅就是一种生态游览休闲渔业。目前,台湾赏鲸豚活动热络,其产业活动范围包括宜兰、花莲与台东。而头城的“龟山朝日号”与花莲“多罗满号”等,享有盛名,也具有营利能力。

(四)渔乡美食型

主要包括名特产与美食和假日观光鱼市。 名特产与美食指海鲜品尝、特产选购。台湾已有不少地区渔会设立名特产直销中心或熟食区供民众品尝水产佳肴美食,因渔港特色加上周边的海鲜餐厅,深受民众欢迎,如梧栖、碧砂、乌石港、东港鲔鱼季等,也藉由品尝会或大型造势活动来推广渔产美食。

(五)教育文化型

主要包括渔业推广教室、渔史民俗庆典和渔业教育展示。 渔业推广教室包含渔训中心、渔拓教室、烹饪教室、渔业技术推广等。台湾有不少渔会经常举办渔业教育或鱼食推广活动,以教导渔民与一般渔村社区民众有关渔事与海鲜烹饪等各项训练课程。各地区渔会还开展渔业推广活动,传递新资讯或推广新技术,这对于渔业发展措施的推动或渔村社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 渔史民俗庆典则包括探访渔村古迹、渔民传说、古老渔法、王船出巡、火烧王船、放水灯、妈祖庆生等。渔史民俗庆典有助于民众了解渔村文化。

三、台湾休闲渔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一)重视规划,加强财政支持,推动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归功于台湾当局的大力推广、引导与资金支持。在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中,当局的辅导与管理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休闲产业建设规划、硬件设备补助等方面,有力地推动台湾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台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开始是以海钓船为主,当局首先制定“娱乐渔业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和娱乐渔船协会建设,协助发展娱乐渔船渔业,包括兼营娱乐渔船继续享有渔船用油的优惠、娱乐渔船的强制保险及开放渔港停泊娱乐渔船等。1990 年,“农委会”的“休闲农业计划”包括了对观光休闲渔业发展的规划辅导与财政支持; 1992 年,“农委会渔业署”开始积极推动休闲渔业区建设、渔港周边鱼货直销中心的假日鱼市建设; 1998 年,台湾开始推动沿海港口渔区兴办休闲渔业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这些休闲渔业措施的实施,活跃了渔区经济,有力地推动了休闲渔业的发展。此外,台湾当局还协助地方管理部门与渔会,规划发展各类休闲渔业活动,特别是结合富丽渔村计划,发展农渔业休闲园区及观光鱼市的建设等。如“农委会”补助宜兰县办理东澳海洋牧场区的工程规划设计等。大陆休闲渔业发展可以借鉴台湾相关发展措施,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政府引导和组织协调,制定休闲渔业产业推动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并从休闲渔业建设规划、休闲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渔业农民组织、休闲渔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强财政经费补助引导,及时解决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

(二) 凸显特色,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富丽新渔村

自2000 年以来,台湾“农委会渔业署”推动建设现代化“富丽渔村计划”,宣扬“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渔业,分别从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促进渔村转型,倡导渔村提升生活文化价值,维护渔村自然生态与永续发展的基础,凸显当地的产业特色,并以此创造渔村经济发展的新机,达成渔村富丽美好的愿景。在财政支持上,台湾自1999 年开始每年编列渔村建设经费数千万元不等( 其中约有一半的经费用于推动发展休闲渔业) 。时至今日,以“富有而美丽”为愿景的渔村转型,已在全台各地展开,改写了传统渔村的风貌,也反映出渔民的文化创新潜力,以及渔业由第一产业发展为第二、第三产业的新趋势。因此,休闲渔业成为众多渔村转型最常使用的模式。目前,台湾有十几个富丽渔村社区,成为渔村建设的榜样,可优先规划发展为渔村旅游休闲渔业的示范区 。

(三)强化功能,打造魅力渔港,促进渔港功能多元化

台湾渔政单位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始着力推动渔港功能多元化,经多年建设已明显改善港区环境,充实渔港休憩资源,拉近渔港与民众的距离,并带动渔业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渔民收入。目前,渔港除原有渔业生产功能外,还包括休闲游憩、海钓观光、鱼货直销、交通货运、文化教育等多元化功能,其实质以改善渔港设施、美化港区景观、发展休闲游憩最多,其次为设置娱乐渔船码头及浮码头、发展海上观光及海钓,再次为兴建现代化鱼货直销中心,提供新鲜、廉价及美味鱼货,并规划设置渔史馆、渔业文化展示馆等,提倡海洋渔业文化教育。

(四)整合资源,形成独特风格,发展区域休闲渔业

台湾各县( 市) 资源条件各异,有草原、温泉、沙滩、潮间带、防风林、海鸟、红树林、渔港、鱼塭、盐田等,休闲渔业能结合各地区文化和观光特色,形成各地区的独特风格。在经营时能掌握此特色,塑造园区形象,引导产业蓬勃发展。以台南县七股乡为例,过去多以渔业养殖为主要生计,在台湾休闲渔业旅游风潮下,七股乡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舄湖和红树林的湿地生态特色以及国际级的旅游资源———黑面琵鹭每年冬季的栖息,以成为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的潜力开发为重点,将传统渔业养殖转化为产业文化和生态旅游,如带领游客乘竹筏赏红树林、海鸟以及舄湖生态,带动了休闲度假村、民宿业与竹筏业的合作与联盟,以资源的互补为游客提供多元的休闲服务,降低了转型成本,增强了竞争力。此外,台湾从1997 年开始推动“蓝色公路”计划,开展以休闲观光为目的,通过休闲渔业渔船等经营单港或多港进出的营业活动。此后,“蓝色公路”逐渐转型为以海域观光为主,成为热门的亲水性旅游模式。

(五)融入文化,开展体验活动,带动观光休闲渔业发展

台湾乡村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有关活动将丰富的民俗文化融入观光休闲渔业,有助于推动地方观光与海洋资源的整合。台湾多样化的渔产品文化季发展,已经成为台湾休闲渔业整合地方特色与海洋资源的重要推手( 表3) 。如结合美食、休闲、文化、保育的屏东黑鲔鱼文化观光季,除以农渔特产结合文化观光产业外,活动更朝向精致化及多元化发展,每年的4 月中旬到6 月中旬,均举行盛大游街活动及黑鲔鱼拍卖会,为黑鲔鱼文化观光季预先拉开序幕。观光客参加黑鲔鱼文化观光季,可以品尝到“东港三宝”等当地美食,还可以畅游屏东县各旅游景点。又如为发展并推动澎湖县海洋生态观光旅游,澎湖县2004 年开始推出“菊岛海鲜节”,让游客体验休闲渔业活动,推广澎湖的海洋生态与休闲体验,藉而增加澎湖海洋特色产业———海鲡鱼、丁香鱼、生猛鲜蚵( 牡蛎) 、石斑鱼等生鲜海产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近年来,大陆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会展经济、文化节等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明显实效。发展休闲渔业同样也可以根据各地传统文化、民俗和渔业资源,大力推动休闲渔业文化观光节庆活动,引导休闲渔业朝精致化及多元化发展。




【来源网页:畊海牧渔】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注重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仅作参考。同时尊重原创者的版权,如有版权异义,请联系小编,小编会立即处理删除。



旅游产品︱赛事活动︱钓场订场︱渔具产品︱新闻文化


微信公众号

渔夫垂钓俱乐部


点击阅读原文 | 渔夫垂钓官网


分享到:

24小时热门文章更多文章...